海尔豪掷10万辆专车,易到用车有了迎战巨头的底气
滴滴和快的领衔的叫车软件大战,战火已从出租车蔓延到“专车”。战争背后的巨头
腾讯
和
阿里巴巴
,之所以敢于如此烧钱,是因为它们看到了未来出行方式的革命正在发生,赌注不得不下。
有一家公司,比巨头们更早看到了这场由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出行革命中的机会。它是易到用车,2010年起开始提供“专车”服务,积累了最早的一大批用户和司机。但这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车辆都是私家车,通过将私家车“挂靠”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形式,接入易到用车的软件平台。
政策的风险始终笼罩在易到用车身上。
2015年1月8日,交通部表态肯定了“专车”服务的积极作用,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专车”经营。对于滴滴、快的提供的专车服务而言,这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它们有足够的财力通过控制汽车租赁公司解决车源问题,排除私家车自然小菜一碟。对于易到用车而言,这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占易到车源很大部分的,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的私家车,依然面临着政策风险。
拿什么迎战背靠巨头的不差钱的滴滴和快的?钱,当然是钱。
海尔产业金融总经理周剑振(左)和易到用车CEO周航在1月18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2015年01月18日,易到用车宣布找到了靠山和金主——海尔。两家公司合资成立“海易出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各占 50% 股份。其中,海尔负责重资产的部分——汽车租赁公司,目标是 3 年内拥有 10 万辆车,成为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易到用车负责轻资产的部分——通过软件平台运营这 10 万辆车。整个“海易”的合作目标是未来 3 年拥有 80 亿资产。
易到用车CEO周航说,“我们既不对抗也不放弃,在妥协中坚持前行。我们和海尔合作,成立中国最大的租赁车队,这是我们第一个正面回应,我们还得按照这个要求(交通部的表态)办。以后可能用的越来越多的易到的车,都是海易出行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车。”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易到用车平台上的大量私家车怎么办?周航的回答是,“我们帮助他们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更加安全的生存下去。”具体怎么办?恐怕现在还没有答案。未来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一个隐患,它一定会考验到易到用车的智慧。
有了海尔的支持,易到用车迎战腾讯的滴滴、阿里巴巴的快的似乎底气十足。但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顺利的,“10万辆车”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汽车租赁“牌照”的限制依然是摆在易到用车面前的难题,只不过这一次有滴滴、快的陪着它破题。
“专车”的机遇来了,2015年我们期待着不仅体验更好,而且比出租车更便宜的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