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YouTube上,看特斯拉认真地研究“如何安全地撞车”
编辑 | 青暮
今年1月15日,美国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新规,称无须遵守传统汽车碰撞标准,不希望早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前故意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得到了众多汽车公司的认同。
但是从安全性和创新性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功能尚不成熟,在人车接管上频出事故。在推出更好的自动驾驶技术之前,降低行业撞击标准,是在拿人命做测试?
13日,特斯拉发布了名为“data-drive-safety”(数据驱动安全)的视频,公布了全新的气囊新技术,宣称新技术通过收集数百万辆汽车的撞击数据,能在车辆碰撞发生10 毫秒(0.01 秒)内判断碰撞类型,准确感知具体的座椅位置以及方向盘位置变动,使得车舱乘客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安全气囊都会作出定向反应,最大程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通过特斯拉在推特和油管发布的视频来看,特斯拉方面称:这是迄今为止,用于在碰撞事故中为乘客提供的最好保护技术。
一向奉行傲慢与偏见的特斯拉,真的学会正面处理问题了吗?
今年,特斯拉针对国内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自动驾驶辅助状态下无故转向,车辆撞停,车头严重损毁,但全车8个安全气囊无一打开大的事件回应可是:你没撞对位置,我的车没有任何问题。
在之前出现的特斯拉车祸事故中,不管是真如特斯拉所说没有撞对位置,还是系统出错,但没有一个画面来自特斯拉的行车记录仪,终端数据去哪了?
声称自己拥有全方位感知硬件的特斯拉,当自己偷摸升级安全技术的时候,改口:“因为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超过100万辆汽车的生产商,从传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座位位置在哪里,方向盘在哪里,是否系好安全带,安全气囊何时展开,并将这些多维数据精确到毫秒级别。这是其他汽车制造商根本不具备的能力。”
人前人后两幅面孔,相当鸡贼!
为了直观地展示该技术的安全性,特斯拉碰撞实验室用实车展示:让一辆重达2吨的老款雪佛兰索罗德皮卡与Model Y相撞,通过车内的假人姿势和假人身上的探测器数据判断,新技术是否有效减轻了假人的受伤风险和程度。
在传统工业标准的撞击测试中,专注于正侧面撞击或者正面撞击,但是特斯拉根据全球各地在路上行驶的特斯拉汽车回传的行车视频,收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各项数据,并复制出地真实的碰撞场景时发现:现行的碰撞测试都是行业规定内的标准测试,过于单一性,无法模拟出现实中各种各样的碰撞事故。
传 统撞击测试
传统安全气囊
真实世界的撞击区域分布图
但特斯拉通过从现实世界传回的数据建立的撞击事故四向图来看,尽管是正面事故发生率最高,但是左方事故发生率相比右方却更高。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难保每次都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面对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撞击,并制动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呢?
特斯拉依托“真实世界数据”,通过仿真工程师电脑上模拟不同方位的撞击,帮助特斯拉做很多的微调工作,比如安全气囊每毫米级的展开时间、速度、角度和安全带,来执行最好的安全保护措施。
模拟仿真图
下一步,就是撞击实验室复现撞击现场。
在现场测试中, 为了真实记录碰撞数据,特斯拉的碰撞实验室配备了 17 台高速摄像机,均可以每秒 1000 帧的速度拍摄。另外,还在Model Y的后备箱里面也塞满了各种仪器,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真实数据。
视频中,这辆雪佛兰皮卡高度驶过,撞向Model Y的车头的左侧。撞击后,Model Y的车头变形严重,前备箱盖、前保险杠受挤压严重挤压变形。
从车内镜头看,发生碰撞时,车辆主驾一侧(受撞击侧)的侧帘气囊首先打开,然后打开的是方向盘上的正向气囊,而位于方向盘下方的膝部气囊则是最后开启。
该车左后位置的侧帘气囊与前排侧帘气囊为一体式设计,在撞击时与前排同时开启。
从碰撞的其他角度来看,车辆的另一侧所有气囊都没有打开,包括副驾驶气囊、右侧帘气囊等。
根据视频来看,此次碰撞测试的第一撞击点位于主驾前侧45度位置,主驾侧的侧帘气囊离撞击点最近,而该侧帘气囊也正是最先开启的,这也印证了该项技术是可以根据碰撞的类型而具有选择性地打开气囊。
除了该项测试,特斯拉还对该车进行了类似于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侧面碰撞测试,此时车辆的两侧侧帘气囊和正向气囊几乎同时打开。
在传统的安全气囊制动中,是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安全气囊控制装置才会触发。作为与安全带一并组成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传统气囊属于被动型技术。
而此时特斯拉则拿出了主动防撞技术,乘客舱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现实世界的真实撞击数据和撞击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共同构成了可以识别特定类型碰撞的新算法的关键。
未来,测试团队还将这些验证好的试验模型送回特斯拉,并做成改进固件推送到数百万辆汽车中,让它们变得更灵动,更安全。
对此,有国外网友评价,“数据是这个时代的石油,黄金,请其他车企抄作业,也请地图软件免费,保障我们的安全!”
在8月的Ai Day上,特斯拉坚持推出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摘掉毫米波雷达,自诩仅用“眼睛”开车,在识别不同的物体、道路宽距、车道线市识别、行人识别准确度上做了优化。对比之下,国内的自动驾驶汽车采用的是“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组合模式,特斯拉的摄像头再好,也解决不了致命缺陷:摄像头在精度和反应上比不上毫米波雷达;二是容易受到光照、天气干扰。
特斯拉坚持使用纯视觉效果,是把安全摆在第一位了吗?如果不是为了炫技,那就是降低成本多销几辆自家车。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特斯拉还是踏踏实实做出更安全的驾驶方案的好。
今天称自己提升了驾驶方案,明天称自己优化了安全气囊技术,后天再出车祸怎么办?
按照特斯拉的思路,出了事故,先点杯奶茶,你吵我就躺平,你闹我就起诉。等舆论过了再整活呗。
雷锋网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