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今日正式IPO:医疗AI第一股的「技术普惠」梦终将实现
2021年11月5日,鹰瞳科技(Airdoc)在港交所上市,医疗AI第一股正式诞生,股票代码“2251”。
正如鹰瞳科技在招股书中的愿景中写道,希望成为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慢性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让所有人都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只有别人告诉我们’的时代。我相信,这个时代会在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终结,我们的后代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鹰瞳科技是第一家以18A上市的医学影像AI独角兽,在市场上极具稀缺性。鹰瞳科技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2226.72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约6.18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约2.9倍超额认购,足见市场对鹰瞳科技的重视程度。
2020年度,鹰瞳科技的收入4767.2万元,同比去年增幅高达56.7%。而今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收入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则可以走得很远。六年之期,张大磊和他的团队,终为“医疗AI”正名。
带领鹰瞳科技走过来的人
对于张大磊来说,选择医学影像AI,不是一条最为通畅的路,反而是一条最为难走的路。
张大磊是甘肃人,中学时开始写程序,大学读的是医科学校。毕业后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选择从事软件方面的工作。不愿随波逐流,这点在张大磊的职业生涯里也可见一斑。
毕业之后,他先是和朋友一起创业,后来去了微软。在微软,张大磊进入了远程桌面连接和Excel的产品组,参与两个项目的研发并担任产品负责人。2010年离开微软之后,张大磊还曾创办了一个云计算中间件PaaS的公司,不久之后被收购。
在视频公司PPTV任职副总裁期间,张大磊就开始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不安分的他在那时就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来进行“审片”,通过算法识别用户上传的暴力、色情等敏感视频。
PPTV被苏宁收购之后到新浪任职副总裁,张大磊的工作更是一肩挑,产品、设计、硬件销售、客服等工作都要做。这些经历让张大磊成为了一个不只会敲代码的“程序猿”,同时也具备了商业思维的创业者。
张大磊创办鹰瞳Airdoc的出发点是因为家人被误诊了。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客观条件下,患者漏诊、误诊的现象在所难免,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大磊就在思考:也许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非常顶级的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且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2015年,张大磊创办了Airdoc。在创办公司之前,软件出身的张大磊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能不能用算法把病人和好的医生连接起来;
第二,能不能用算法去模拟一些医生判断的路径,从病历中去看出来好的医生是如何思考的;
第三,能不能用算法降低疾病诊断的门槛,让医生得到更准确的判断。
张大磊说到,之所以把公司英文名字取作Airdoc,也是希望好的医疗服务像空气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产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必备的部分。
从自己的初心出发,鹰瞳科技选择的糖网病变赛道属于当年的热门赛道。
从需求来看,中国有1.14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21.4%-27.29%的患者在工作年龄期间便发生糖网。所以,糖网病变筛查具有体量大、优先级高两个特点。
然而,从技术门槛来说,眼底影像获取难度低、模型构建相对容易的特征,使得医疗AI企业能够轻易构建起基础模型,制造一个“看得过去”的人工智能辅助软件,过低的门槛加剧了医疗人工智能初期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说,医疗AI这条路难走的原因。
2018年被称为“医疗AI”落地之年,全国上千家三甲医院引入了AI产品。但同质化、烧钱严重且尚未找到合理的营收模式,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之痛。在这股创业大潮中,诸多认知不足、商业变现难让AI企业黯然落幕。
是什么让鹰瞳科技赢了下来?
所幸,在数年乱战的医疗AI江湖中,张大磊和他的团队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了下来。
从数据积累的角度看,鹰瞳科技自建了一个庞大优质的视网膜影像数据库,包含了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约370万多模态数据。有了这个数据库,鹰瞳科技可以持续开发和优化深度学习算法,从而精确识别慢性病相关症状。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针对视网膜影像的特殊性,鹰瞳科技做了大量的深度定制和创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病变分类、病灶检测分割和体征检测和分割的混合模型。
目前,鹰瞳科技的算法模型可以做到55种健康风险的识别,平均AUC达到0.968,达到人类专家水平;在病灶检测分割问题上,可以实现60多种病灶的高精度分割,算法准确率大于90%,接近人类专家水平;健康风险模型性能也达到了学术界领先水平。
而且,针对不同型号相机的成像特征,通过领域自适应方法,鹰瞳科技解决了算法模型在不同相机上的泛化问题,适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相机。
以上种种,是鹰瞳科技能够与其他玩家拉开身位的重要原因。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度和2020年度,鹰瞳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041.5万元和4767.2万元,增幅高达56.7%,而销售成本的增幅为29.9%。相对应的是,鹰瞳科技的销售毛利也在不断增长,2019年及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为53.0%及61.0%,年内亏损则是在进一步收窄。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鹰瞳科技来自前几大客户的总收入为2560万元人民币和4080万元人民币,分别占收入的84.1和85.5%。同期,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为1320万元人民币和2080万人民币,均占收入的43.5%。
目前,鹰瞳科技已经进入包括平安保险、中国大平洋保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保险、新华保险等领先的商业保险公司,还有爱康国宾集团、星创视界(宝岛眼镜)、高济医疗等头部企业。
除此之外,鹰瞳科技还计划完成更多场景的商业化验证,加快开拓包括药企、药店、养老和政府筛查体系的规模化落地。针对每个渠道增强、扩大其专业的BD及销售团队,发展自己的代理商体系,满足各个渠道的商业化拓展需求。
而在C端用户上,鹰瞳科技还会进一步布局消费端,建立服务闭环,打造普惠化综合慢病管理平台。同时,鹰瞳科技计划推出针对不同大健康场景(包括养老院和企业诊所)的定制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开发,以提高精准医疗。
一份技术普惠的长期事业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人工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软件列为协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有效解决方案,并推荐使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用于早期检测及辅助诊断。
官方文件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放量,这将有利于以鹰瞳科技为代表的医疗AI发展。
另一个好消息是,全国已有五省地方政府机关发布有关大量人群眼底影像分析的定价指引。在清晰的定价指引之下,引入视网膜影像AI软件的招投标流程的效率将大幅提升,商业化之路进一步清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也被称之为关键少数法则,医疗AI行业同样适用于这个法则。医疗AI头部企业的未来思路,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行业的走向。
作为第一波AI公司在医疗领域落地的探索者,鹰瞳科技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打磨,开发出了无创易用、精确快速且高性价比的健康筛查产品,大大提升了慢病筛查的效率,得到广大医生和终端用户的认可,真正做到了技术普惠大众。
2021年,对于即将迈入40不惑的张大磊来说,事业将再上一个台阶,也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他曾在采访中说过,“我希望它(鹰瞳科技)能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做这家公司的唯一意义。” 雷锋网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