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第一股终落地,「商汤上市」续写行业新故事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登陆港股,成为国内首家人工智能公司上市的企业。
回顾商汤的上市之路,略显坎坷:
2019年8月25日,旷视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之后,商汤表示暂无IPO计划,但随后其创始人徐立在Bloomberg(彭博社)活动上透露,商汤科技已完成超 30 亿美金总融资,估值超过 70 亿美元。
2020年3月18日,有外媒称商汤推迟了在香港IPO至多融资7.5亿美元的计划,转而寻求在私募市场融资5亿美元至10亿美元。商汤回应称,没有上市具体时间表及地点。
2021年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商汤科技已于2020年年底完成了Pre-IPO轮募资。主要投资者包括高通公司旗下的高通风险投资公司Qualcomm Ventures、软银愿景基金、厚朴投资、银湖(Silver Lake Partners)、阿里巴巴、中金公司和苏宁易购等,该轮募资后,商汤科技的估值约为120亿美元。
商汤对此并未回复,但其准备上市的消息已在市场上广泛传播。
2021年8月27日,港交所披露,商汤科技已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海通国际、汇丰为联席保荐人;商汤正式开启上市之路。
按照既定计划,商汤从12月6日起开始接受国际投资者认购,并计划于12月10日定价,12月17日上市交易。但在12月10日,美国突然宣布将商汤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NS-CMIC)清单,其IPO计划推迟。
12月13日,商汤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全球发售及上市将会延迟,无具体时间表,但仍致力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
12月16日,网传商汤将于12月20日正式重启赴港IPO计划,但商汤回应“对此不予置评”。
12月20日,在上市计划暂停七天后,商汤科技宣布重新启动全球招股,并预计于12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此次重启上市,商汤科技IPO的发行规模和价格没有变化,但是,商汤科技在港交所披露的补充招股章程,对原先的招股章程作出了多处修订及补充。
补充招股章程提到,自指定CMIC生效日期起,禁止行政命令所界定的美国人士“购买或出售被列为CMIC的任何人士的任何公开交易证券、或此类证券衍生的或旨在为此类证券提供投资敞口的任何公开交易证券”,除非获得相关美国政府当局许可或授权。
12月30日,商汤正式登陆港股。
商汤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在上市仪式致辞中表示:“商汤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并且,商汤将和投资者、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赋能百业。”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涵盖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和智能内容增强等技术领域,同时包含AI芯片、AI传感器及AI算力基础设施在内的关键能力,发布了一系列平台型产品包括:SenseMedia 视频内容审核平台、SenseFoundry 城市级视觉分析平台、SenseDrive 驾驶员监控系统、SenseAR 增强现实平台、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SenseGo 智慧零售视觉平台等。
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了解到,商汤科技主要业务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已在智慧城市、教育、医疗、智慧零售等多个场景实现落地。
商汤此次登陆港股,意味着人工智能走向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落地难、盈利难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如何创新商业模式,打破亏损魔咒,是商汤面临的巨大挑战。上市之后,商汤或能拓展出新道路,将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故事续写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和商汤齐名的旷视、云从等公司也先后在A股科创板首发过会,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