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只靠广告赚钱的 Google,能够靠 AI 做成手机硬件吗?
2015 年 11 月 4 日,在 Google 分别与 LG 和华为合作的 Nexus 5X 和 Nexus 6P 两款手机终于发售之后不久,人称“莫博士”的著名科技媒体人 Walt Mossberg 发表了一篇题目为《Google 是时候打造自己的硬件了》的文章。到了 2016 年 10 月 4 日,Google 果然推出了自己的 Pixel 智能手机,而 Made By Google 这一口号也由此诞生。
很难说,Made By Google 此举是否受到了 Mossberg 的影响;不过在今天看来,Mossberg 的确做出了一个很好的预言;Google 开始打造硬件了,而且非常认真。
Alphabet 营收的一个严重问题
Google 做硬件背后的动因可以有很多,比如说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来提升 Android 手机的产品体验,或者是更好地促进 Chrome OS 与 Android 的融合等。不过,在雷锋网看来,一个更加直接见底的动因其实是,Google 想通过硬件业务来赚钱。
当然,Google 并不缺钱;从重组为 Alphabet 到现在,这家公司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保持着 20% 上下的营收增长率,其股价也从当时的 740 美元涨到今天的 1042 美元,涨幅高达 40.81%。这些都让 Alphabet 的财务数字看起来非常健康。
但 Alphabet 的营收状况有一个重大的问题: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它的营收结构太不平衡,对广告业务的依赖太严重了。 为了让这个问题更加显而易见,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整理了一组数字,这组数字反映了 Google 重组为 Alphabet 以来广告营收的百分占比(单位为 %):
可以看到,Alphabet 广告业务的营收占比一直高于 85%,甚至一度逼近 90%。如此单一的营收来源,对于一家科技巨头来说,并非一件好事。而面临这个问题,Alphabet 也必须开拓广告之外的其他营收来源,来实现营收的多样化。
后来的事实是,Google 果然在 2016 年 10 月 4 日发布了 Made By Google 的 Pixel 智能手机和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而从财务数字上来看,这些硬件产品也的确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 Google 想要的作用。
比如说,2015 年 Q4 Alphabet 广告营收占比 89.44%,而在 2016 年 Q4 这一比例降低到了 85.94%,降幅为 3.5%;这个降幅看似不大,但对广告营收大户 Alphabet 来说,已经相当难得。由于 Pixel 手机和 Google Home 的首发期正是在 2016 年 Q4,而且 Q4 也正好是不少国家的圣诞购物季,可以得出的是,3.5% 的降幅中硬件产品必然居功甚伟。
这一结论可以从 Alphabet 这里得到佐证。对于 2016 年 Q4 的数据,Alphabet 首席财务官 Ruth Porat 强调公司正在实现业务多元化,并指出硬件、应用销售和云业务实现了增长。实际上 Alphabet 自重组之后就将硬件、应用销售和云业务等业务的营收综合为其它营收,而其他营收在 2016 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 62%。
而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 Q4 财报发布电话会议中也表示,Google 品牌硬件也显示出增长潜力,在假日期间智能音箱 Google Home 和 Pixel 智能手机显示出了巨大吸引力;并表示将长期致力于硬件产品,因为这是为用户带来美妙、无缝的 Google 体验的绝佳方式。
而到了 2017 年的前三季度,Pixel 和 Google Home 的销售势头已经衰微,所以广告营收又占上风。然而总体来看,Made by Google 的战略推出之后,无论是 2016 年 Q4,还是 2017 年的前三季度,Alphabet 在广告营收上的比例皆有同比下降,其中尤以 2016 年 Q4 为最。而且从总体上看,这个比例也是有所降低的。
当然,广告营收占比的下降不完全是硬件的功劳,但 Pixel 智能手机和 Google Home 作为直接到达消费者的产品,它们的确是 Google 业务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此外,Google 在企业云服务、Youtube Red 订阅业务等方面也有自己的进展,但硬件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虽有 AI 加持,但硬件的学费还是要交的
在 Google 的硬件产品中,最核心的自然是 Pixel 智能手机;Google Home 虽然也很重要,但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的复杂性,都无法与 Pixel 相提并论。因此,我们这里主要以 Pixel 智能手机为核心来探讨 Google 在硬件上的作为。
关于第一代 Pixel 的状况,雷锋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较为细致的描述( 点击查看 )。与苹果、三星等老厂相比,Pixel 的销量一百万余台,可谓惨淡;但对于初入智能手机红海的战场的 Google 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个及格分。细细来看,Google 在 Pixel 的想法不可谓不明朗。
首先,在 Made by Google 战略已定的情况下,Google Pixel 定位高端,直逼苹果、三星等竞争对手。但是三星有无与伦比的硬件供应链优势,苹果有极致的硬件产品能力和 iOS 系统,这二者都是 Google 缺失的。这时候,Google 不得不把 Pixel 的核心着力点放在了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算法和人工智能上。
第一代 Pixel 的主要亮点是 Google Assistant 和拍照功能;前者是 Google AI 的重要成果,后者得益于算法优化,做到了当时最强。虽然后来的销量不高,但这并非说明 Google 的语音助手和算法不好,只是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好,或者说没有好到可以与三星、苹果相抗衡的地步。
到了 Pixel 2,Google 在产品上依然着力于拍照,再次做到最强。但这时候 Pixel 2 的拍照能力已经不仅仅是由算法来加持,而是多了一个专门的硬件 Pixel Visua Core 芯片;这款芯片是 Google 与 Intel 合作的成果,不出意外的话,它依然与 Intel 旗下的 Movidius 有关(要知道 Movidius 曾经与 Google 在 Project Tango 上有过合作,而且 Google Clips 相机所用的芯片也来自于 Movidius)。而 Pixel Visua Core 的加持,最直接的功用就是让 Pixel 2 在 HDR+ 上的拍照体验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不仅如此,实际上 Pixel Visual Core 其实是一个可编程的芯片,既可以用于图像处理,也可以用于机器学习。就速度上来讲,华为麒麟 970 的 NPU 为 1.92 Tera-flops,苹果 A11 Bionic 内置的 Neural Engine 是 0.6 Tera-flops,而 Pixel Visual Core 的 IPU 是 3 Tera-flops,可谓碾压对手。
可以说,Google 一开始做 Pixel ,其核心着力点就是 AI;只不过第一代的表现方式是实用性不强的语音助手,而第二代则着眼于更容易被用户感知的芯片硬件。而 Pixel Visual Core 的加持也让 Pixel 2 发生了质变,成为可以与苹果、华为在人工智能主场对决的智能手机产品。
关于 Pixel 2 的进展,也许可以从 2017 年 Q3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电话会议中的说法窥知一二。Sundar Pichai 表示 Pixel 2 反响良好,新一代的 Pixel 系列手机在第一天的预定量是去年一代产品的两倍。
但 AI 芯片的加持并非是 Pixel 2 成功的保障,Google 在硬件上的短板是它在与其他厂商竞争时的最大劣势。
由于在手机供应链方面缺乏经验,第一代 Pixel 销量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缺货的情况,导致 Google 未能及时把市场需求变成实际销量;现在这一问题依然存在,缺货情况依然严重,有不少用户表示自己预定的 Pixel 2 手机发货日期已经推迟了两个月。
另外就是 Pixel 2 在硬件做工方面已经出现了烧屏、不兼容 Android Auto、扬声器点击声、菜单按键 Bug 和色彩等问题,甚至出现尚未预装系统就出售的情况。这些情况反映出 Google 在软件调教和硬件设计、制造、生产等各个环节上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也会对 Pixel 2 的销量造成影响。
不过从客观上来说,这两代 Pixel 遇见的这些问题,都是 Google 一心踏入硬件行业应该要交的学费;气大财粗如 Google,自然不会因此而放弃,更何况 Google 已经获得了 HTC 的部分硬件制造能力和专利授权。因此可以预期,Google 在硬件上的付出会在未来几代智能手机产品中得到提升。
又一个圣诞购物季来了
关于 Pixel 2,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它已经在全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开卖;但 Google 依然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提升产能,赶在用户购买热情期将 Pixel 2 销售出去。至于 Google PixelBook 和新款 Google Home Max/Mini 等其他硬件产品,也已经于 10 月 31 日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正式开售,目前市场还没有什么反馈。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Made By Google 的路线将会越走越远,而硬件的重要作用也将会在业务和财务两个层面上得到体现。眼下 Pixel 2 等硬件又进入新一个圣诞购物季,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将在 2018 年 1 月 26 日发布的 Alphabet 2017 Q4 财报中看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