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Innoviz CEO:关于赴美上市、技术路线、激光雷达落地思考丨附采访实录
“这是我们团队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一个月前,知名激光雷达创企 Innoviz 通过 SPAC 方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聚光灯之下,Innoviz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Omer Keilaf 激动不已。
作为全球第一家采用 MEMS 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Innoviz创始团队的履历着实光鲜。
其四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队精英技术部门,离开军队后各自在Consumer Physics、英特尔、Anobit(被苹果收购)、bTendo(被意法半导体收购)等科技公司历练,在 MEMS、光电、半导体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基于豪华的技术、产业背景,过去五年时间,Innoviz 已累计完成 2.52 亿美元融资,团队员工规模也已经超过 300 人,并在德国、美国和以色列三地拥有生产线。
光鲜背后,创立于 2016 年 1 月的Innoviz ,这匹黑马的进击之路也同样不易。彼时恰逢自动驾驶热潮兴起,高性能的机械式激光雷达算得上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标配。
大背景之下,以 Velodyne 为代表的玩家们大多醉心于机械式旋转设计(Velodyne 是全球第一家采用机械式旋转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
尽管机械式激光雷达拥有能够满足自动驾驶 Demo 所需的高性能要求,但价格也异常高昂。
据悉,后装市场一个 64 线的机械式激光雷达能够卖到 8 万美金左右。将一辆林肯 MKZ 改装为 L4 的成本高达 200 万人民币以上,不具备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机械式激光雷达内含大量运动部件,可靠性有待商榷;体积太大,不易于集成到前装量产车之中——这些都限制了机械式激光雷达的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完全改变这个状态。”Omer Keilaf 看到了隐藏在这背后的痛点与机会。他也深信,量产版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便宜、更小型、更可靠的固态激光雷达。
故事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随后创办了 Innoviz,瞄准了彼时稍显「另类」的 MEMS 技术路线。
事实上,Innoviz 所采用的MEMS 也并非纯正的固态激光雷达,其内部存在着微振镜等具有机械性质的元器件。其中,振镜的尺寸大小、制造工艺都会对激光雷达的整体表现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产业链的元器件供应还不够成熟,Innoviz 内部则选择了自研核心零部件,比如 MEMS 振镜,ASIC 芯片和检测器等。
不按套路出牌的 Innoviz 也吸引了不少资本方的注意。
在耀途资本(Innoviz 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投资方)合伙人杨光看来,“前装的路线一定是固态激光雷达。”
杨光告诉新智驾,当时固态激光雷达至少有 3 种技术路线都有创业公司在做,最终投资 Innoviz 是对其团队、路线选择、技术能力以及进入前装市场的产品化落地能力综合评估后的结果。
经过 4 年多的成长与壮大,Innoviz已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且成为全球首个将 MEMS 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玩家,产品也得到了宝马、哈曼、麦格纳、安波福、经纬恒润等产业链上下游大 IP 的背书。
甫一上市,Innoviz 市值也一度冲破 14 亿美元大关,被二级市场认可买单的缘由在于其首款车规级产品 InnovizOne 将正式量产落地,全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 InnovizTwo 首批工程样品也将上市。
在这个值得被记录的重要节点,新智驾联系上了 Innoviz 以色列总部,并与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Omer Keilaf 展开了一场独家对话。
这场对话中,Omer Keilaf 谈到了不少其对于固态激光雷达商业落地的产业思考,主要概括为以下八点:
-
固态激光雷达是能够达到车规级要求的可量产解决方案,能够在不影响车辆外观的同时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
车规级是非常高的标准,现在赛道中的很多玩家都无法实现。
-
激光雷达行业短期内的应用还是聚焦在后装市场,从 2022 年至 2023 年起,更大的增长将来自于前装量产市场。
-
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性能和可靠性是优先级最高的指标。
-
如果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足够强大,自动驾驶系统后续可以通过软件从 L2+ 升级到 L3 级,而无需更换激光雷达硬件。
-
Innoviz 计划不久后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地区增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
Innoviz 正与评估并响应来自中国车厂的量产项目的招标(RFQ),有望在不久后获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
Innoviz 第一代产品InnovizOne 即将量产,InnovizTwo 的首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以下为完整对话内容,新智驾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作了整理与编辑。
新智驾: 能否介绍一下关于 Innoviz 上市的大致情况?
Omer Keilaf : 4 月 6 日,Innoviz 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名称为「INVZ」和「INVZW」。通过此次合并,Innoviz 募集资金总额约为 3.71 亿美元。
此前,Collective Growth Corporation 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召开公司最后一次股东会议,批准了与 Innoviz 的企业合并。
新智驾: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借壳上市?
Omer Keilaf : 对于 Innoviz 来说,眼下正是个好时机。
通常来说,与汽车行业客户共同推进量产需要 3-4 年的时间,Innoviz 需要增加现金储备来支持接下来几年的研发和运营,帮助公司最终实现盈利。
SPAC 则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
新智驾:激光雷达赛道的其他玩家也都在积极推进上市计划,相比之下,Innoviz 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
Omer Keilaf : Innoviz 是业界第一个将MEMS 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公司。
宝马公司选择了 Innoviz 作为其自动驾驶项目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我们共同打造第一款在道路上使用激光雷达的消费类车辆。
这个定点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背书。
新智驾:为什么这么坚定地走 MEMS 技术路线?
Omer Keilaf : 基于 MEMS 路线的激光雷达成本更低、封装尺寸更小,同时具有更高的性能、可靠性和视野(FOV)。
新智驾:能否再具体聊聊 MEMS 路线与其他路线的不同?
Omer Keilaf : 机械旋转激光雷达需要大量运动部件以及精密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设计和装配会更加复杂。在分辨率受限的同时,成本更高,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
其他振荡设备都是一维扫描,因此需要多个设备进行协同扫描,这样会增加成本、尺寸和复杂性。
光学相控阵(OPA)仍处于研究阶段,量产尚未被证明可行,也没有达到现代激光雷达所要求的性能。
闪光(或场景照明)传感器必须一次照亮整个视野,对性能的限制较大。如果采用 905nm 激光光源,由于人眼安全限制,探测距离较短;如果采用 1550nm 激光光源,需要昂贵的激光器和大型 InGaAs 阵列,成本过高。
新智驾:可能每种激光雷达(固态、混合固态与机械式激光雷达)聚焦的场景都不一样?
Omer Keilaf : 可以这么理解。
比如,Innoviz 研制的固态激光雷达就是专门为汽车制造商、或是打造 Robotaxi、自动小巴和自动物流车的公司所设计,这些公司需要车规级的可量产的解决方案。
不同于通常放置在车辆顶部的旋转激光雷达,紧凑的固态激光雷达能够安装在前照灯后面,不影响车辆的外观,同时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Innoviz 固态激光雷达能够在垂直视场上提供一致的分辨率,旋转式激光雷达只聚焦在中心,容易忽视边缘的移动物体。
新智驾:您如何看待当下激光雷达行业开始分化出后装 L4 和前装 L2+/L3 的两种业态?
Omer Keilaf : 我们相信这两个市场都会增长。
短期的主要应用还是聚焦在后装市场,但机械式激光雷达不够可靠,使用寿命通常也不到一年,而且售价高昂,种种因素都限制了激光雷达定点量产。
固体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完全改变这个状态。随着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投入市场,从 2022 年至 2023 年起,更大的增长将来自于前装量产市场。
新智驾:除了技术路线方面的不同,Innoviz 还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Omer Keilaf : 车规级是 Innoviz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之一。
Innoviz 的 LiDAR 传感器、Perception 软件以及所有组件,都是按照车规要求设计,而且研发速度正在加快。
我们的竞争对手离车规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竞争对手根本无法实现。
新智驾:Innoviz 是怎么做到车规级的?
Omer Keilaf : 为了达到车规级,首先需要每个部件都有车规/AECQ 认证。
在那之后,我们需要测试整个激光雷达系统,包括温度试验、振动试验、天气试验、粉尘试验、跌落试验、环境试验、冲击试验、各种高加速寿命和应力试验等。
这些都是用来验证激光雷达产品是否足够强大的重要测试,必须要在最恶劣的设定下完美地完成测试才行。
新智驾: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 InnovizOne 的量产进程到什么阶段了?
Omer Keilaf : 对 Innoviz 来说今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除了公司完成 SPAC 流程成为上市公司之外,我们的第一代产品 InnovizOne 即将量产,InnovizTwo 的首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新智驾:新一代产品 InnovizTwo 相比 InnovizOne 有哪些升级?
Omer Keilaf : InnovizTwo 比InnoivzOne 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比之前提高了 30 倍。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下降了 70%。
新智驾:成本降低 70% 是怎么做到的?
Omer Keilaf : InnovizTwo 能够实现这一突破有多个原因:我们对高性能芯片组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且减少了所使用的组件数量;简化了光电设计和制造过程;此外,从 InnovizOne的研发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了风险测试以及其它间接费用。
新智驾:除此之外,两代产品之间还有什么具体的不同之处?
Omer Keilaf : InnovizOne 采用了四个905nm 二极管激光器,InnovizTwo 则更少。
而且,InnovizTwo 在检测范围、视野和分辨率方面的表现更佳,对 10% 反射率的物体检测达 300 米之遥,同时保持了与 InnovizOne 类似的空间覆盖率,但功耗却低得多。
InnovizTwo 尺寸为60x100x100mm(高x宽x深),比 InnovizOne 更紧凑,能够更方便配合主机厂的车型设计。
新智驾: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InnovizTwo 这些更新好像都是针对量产车设计的。
Omer Keilaf : InnovizTwo 能够助力更多车企打造 L2+ 级的量产车,同时为实现 L3 铺平道路。
虽然是 L2+ 级车辆的驾驶主体仍是司机,但驾驶时收集的数据将会反馈给车辆,用于做更多的验证。
也就是说,一旦自动驾驶系统得到了被验证足够安全之后,通过软件将 L2+ 升级到完整的 L3 级,而无需硬件更换。
新智驾:性能、成本和可靠性都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无法面面俱到,Innoviz 怎么去平衡它们间的关系?
Omer Keilaf : 我们认为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1)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为了挽救人的生命,所以在性能上不允许有任何妥协。
(2)激光雷达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并且必须具有与车规级要求相匹配的寿命。不可能每年或每隔几年更换一次激光雷达。
价格当然也很重要,因为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买单。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车企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Innoviz 作为供应商就需要通过最佳的产品设计、有竞争力的零部件采购以及规模经济(我们拥有的客户越多,我们就越能压低价格)来实现尽可能最低的成本。
新智驾:除了宝马,Innoviz 与车企的合作目前有没有新的进展?
Omer Keilaf :许多客户现在正在试点项目和概念验证试点中使用我们的激光雷达,这些客户包括车企,以及Robotaxi、Robobus 等项目的主导方,涉及 L2+级、L3 级以及 L4 级。
当然,我们的激光雷达也用于非汽车领域,如建筑、农业和工业应用。
新智驾:有哪些激光雷达公司值得引起或已经引起了 Innoviz 的关注?
Omer Keilaf : 只有那些拥有优秀技术和车规级认证的公司才能成为好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我们还在寻找这样的公司。
Innoviz 已经与麦格纳、安波福、哈曼和经纬恒润四家一级供应商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样的阵容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与之匹敌。
新智驾:与经纬恒润的合作具体聚焦在哪些方面?
Omer Keilaf : 我们正与客户进行评估并响应来自中国车厂的量产项目的招标(RFQ),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新智驾:未来在中国市场还有哪些规划?
Omer Keilaf : 我们目前在德国、美国和以色列有三个生产基地。我们计划不久后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地区增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