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厂商UCloud做“隐私计算”,凭什么?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两年来,国内隐私计算产业迸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数据服务商、初创企业纷纷加入隐私计算赛道,运营商、金融机构、数据安全企业、区块链企业等也在不断拓展隐私计算应用。

那么隐私计算领域到底需要这么多玩家吗? 各厂家的竞争点在哪里?

季昕华认为;“这一赛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远没有到内卷的程度。”据相关数据显示隐私计算初创公司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也就10家左右。

回顾2011年,5000多家团购网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疯狂的“千团大战”。2016年,“千播大战”兴起,数以千计的直播平台在一夜之间入局。纵观两次历史经验,也只剩3/5家平台出圈,最终从喧嚣回归理性。

那么UCloud缘何入局隐私计算?是有备而来还是抢占风口?雷峰网与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一、青梅煮酒——聊出来的“隐私计算”

《三国》里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遍天下英雄”的故事广为流传,这场酒局堪称“双龙聚会”。而这次聚会也成了季昕华萌生做隐私计算的源头。

几年前,UCloud创始人季昕华在湖畔进修的时候,和一位行业内人士进行了一次“青梅煮酒”的高谈阔论,这次聊天也成为了季昕华力排众议做数据安全产品的源头。

当时俩人在西湖边喝酒边聊天,点评中国的云计算,聊到一个关于数据的场景,这家企业想和另外一家公司做交叉营销,把双方的数据结合起来做分析从而获得营销数据,但是双方对于数据都很敏感,不能披露给对方。

怎么才能既保障数据安全又得到结果呢?双方约在西湖边的一家酒店碰头,彼此带着装有数据的硬盘,进入一个房间,拿出手中的数据便开始分析,分析完后只把结果带走,而硬盘直接当场砸毁以自证清白。这个情景颇有一番江湖人士接头的意味,这让季昕华听的饶有兴致。

季昕华见微知著,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萌生了要做一款确保数据安全流通的产品的想法。

二、从不被支持到证明自己

在2016年,隐私计算、数据安全流通还是小众的领域,尚未受到行业关注,当季昕华提出要做数据安全流通产品时,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朗,当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季昕华坚持做了下来,他把数据安全看的非常重要。

熟悉季昕华的人知道,他是一个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大牛,是中国网络安全的先锋人物。

在投身云计算领域之后,他依然保持了对“安全”的高度敏感性。季昕华表示:“做了云计算发现‘安全’是云计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季昕华和他的团队开始投入到数据安全流通产品的研发,成为国内最早涉足隐私计算技术的企业之一。不过那时这一技术名词还没有被提出,季昕华是通过沙箱、密码学、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防止数据在流通的过程中被泄露。

最初,季昕华也意识到推动数据开放流通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与数据相关的业务很容易踩线。当时安全行业内流传的一句“爬虫写得好,牢房进的早”,也从侧面反映出数据安全问题的敏感性。

经过前期的挣扎与实践,2017年开始,UCloud开始为政府提供数据安全流通的服务。至今,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平台、上海城市定制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成为UCloud做隐私计算的最佳实践。就在今年,《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合理释放价值提供了行业准则和法律依据,也让深耕数据安全流通领域多年的UCloud 终于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会。

信通院指出,未来,隐私计算的发展需要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走向多元融合。

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季昕华对数据安全流通有着独到见解,做数据安全流通产品一定需要多种技术融合,来匹配和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技术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只有一种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今天的隐私计算一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能够实现的。这一思维也是源自季昕华在网络安全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安全领域更讲求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解决安全问题。

三、隐私计算或成为UCloud第二大增长曲线

UCloud在今年9月正式发布“可信数据沙箱、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三大数据安全流通升级解决方案,形成UCloud优刻得隐私计算系列产品矩阵,匹配政务、金融、医疗场景对数据开放应用需求。

季昕华认为,云计算企业做隐私计算具有几大天然优势: 首先,云计算企业在长期服务用户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用户的数据使用场景,可以更好的结合场景来开发产品;其次,无论是隐私计算、多方安全计算,或联邦计算,与云计算公司本身具有的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很高的契合度;第三,云平台本身对安全能力的要求很高,可以确保数据安全流通的底层能力。

从政府到金融、医疗,UCloud不断拓展自身在数据安全流通领域的版图。

沪惠保是上海城市定制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但和众多保险类产品一样,面临一个核心问题——数据开放。沪惠保目前使用的医保数据均源自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UCloud优刻得作为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技术服务商,通过独创的大数据安全流通平台“安全屋”,提供数据沙箱服务,形成基于云端安全技术、计算技术和流通规则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将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至今已经有739万人完成投保。

这不仅是UCloud在政务、金融的成功实践,也是隐私计算落地应用的重要的方向。在季昕华看来,隐私计算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搭建数据安全流通的应用平台,综合提高技术、效率、性能,帮助数据安全流通在各行业应用落地。

而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金融和医疗领域将成为隐私计算落地最快的的实践场地,数据的有效安全流通将为行业生产效率带来极大变革,未来发展前景宽广。

据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了解,UCloud已经把以大数据安全流通平台“安全屋”为切入点的大数据安全流通服务,作为其第二大增长曲线来布局。

四、隐私计算行业长足发展还需理性对待

隐私计算这一赛道可以说是因政策而生,创业公司一时间如春笋般涌现,投资人更是一掷千金。其实这不仅源于立法监管趋严迫使数据应用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过渡,更因为公众隐私意识增强将让企业面临更多的用户响应场景,还有外部合规这催生出隐私计算的大量需求。

季昕华把目前待流通开放的数据源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政府数据,记录了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企业工商税务信息等。第二,互联网大公司拥有的个人活动实时数据,比如微信有好友数据,蚂蚁金服有支付数据;第三,公共服务数据,比如医院有个人的医疗数据,银行有个人的存款信息;第四其他类型中小企业,比如企业内部的数据流通。

从以上总结的四种数据源类型可以看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巨大发展潜力,而随着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到来,还会有产生更多数据,因此,对数据安全流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隐私计算还面临合规、数据运维、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商业模式、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前不久上海设立了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安全可信交易生态建立。UCloud作为上海数据交易所的第一批签约数商,与政府管理层一起,为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安全地开放,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转型,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而UCloud的雄心不止于此,据透露,UCloud未来还会推动数据的跨境流通和交易,真正让数据实现价值。

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的时间,UCloud做足了准备。不用怀疑,这场隐私计算赛道之争,必然会他的身影。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雷锋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