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杀熟没有?滴滴CTO回应造成“预估价”波动原因
这两天有关滴滴用大数据杀熟的照片真是满天飞。
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发现,同样的起点和终点,价格差了好几块,合着处心积虑抢的折扣券都是浮云?
不少网友反应,苹果用户和安卓用户被差别对待了。
针对各方猜测,今日(3月23日)下午,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表了题为《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的帖子,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
张博在帖子中强调,“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那为何相同的起始点会有不同的价格?
张博表示,滴滴“预估价”是为乘客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而乘客最终支付的车费将根据行程真实状况标准计费。
造成“预估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并按照按秒实时刷新。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用户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同时,用户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也会影响预估价。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此外,他也表示目前滴滴的产品在展示优惠券时确实做得不够明显,从而造成一些误解。滴滴产品团队会对这一点进行评估改进。
以下是滴滴出行CTO张博发帖全文:
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最近几天,外界关于“大数据杀熟”讨论一直很热。我也陆续收到一些询问,问滴滴是不是利用大数据“杀熟”。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其次,“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造成“预估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第二,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一些网上的case对比忽略了优惠券抵扣金额,因此造成误解。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需要分别点击“业务线icon”才能看到优惠券的详细抵扣金额,优惠券金额显示不明显,这一点已请产品团队评估优化。
第三,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移动网络、可能是Wi-Fi环境。乘客也可能是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此外,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验证,只要两个手机同时打开滴滴,反复进入发单界面多测试几次,就能发现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大家身边有朋友有类似疑问,也请大家能帮忙耐心解释,消除误解。谢谢大家!
消息来源: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