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牛、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贾佳亚为什么离开了腾讯?
11 月 18 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称,腾讯优图实验室(X Lab)负责人、腾讯杰出科学家贾佳亚已经于 11 月 15 日离开腾讯,而他的下一步,则是回到曾经任职的香港中文大学继续任教。
从学术界到腾讯优图实验室
贾佳亚是在 2017 年 5 月 15 日加入腾讯的。
在加入腾讯之前,他主要在学术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从履历上来看,贾佳亚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一年半访问学者后,2004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0 年升任副教授,201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
贾佳亚教授任职期间发表过逾百篇顶级会议和刊物论文,是前期和中期计算机视觉最著名的专家之一,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图像计算和处理、机器学习等,最广为人知的成果是图像去模糊算法,以及 2016 年带队在 ImageNet 比赛中拿下了 Scene Parsing(语义分割)的冠军。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了解到,贾佳亚教授本人就一直对图像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即便 20 年前计算机视觉还是完全冷门,他也决心投身这个领域。贾佳亚教授很注重技术的应用,在他看来计算机视觉方面大量的研究都是由应用需求激发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技术,他也把计算机视觉方法得出跟人类的自然视觉匹配的结果看作重要的关注点。
2017 年 5 月 15 日,贾佳亚宣布了加入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消息。腾讯优图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研究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深度学习,主要关注应用层面,在人脸检测、五官定位、人脸识别、图像理解等领域都积累了完整解决方案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腾讯优图隶属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
雷锋网了解到,贾佳亚加入优图实验室有三个主要原因,都能为他的研究方向起到助力:
-
他自己与工业界有很紧密的联系,乐于为研究项目开发方法。在腾讯优图会有很多新的研究项目,而优图目前的研究方向也跟贾佳亚教授的方向非常吻合。
-
他在多年研究中培养了许多创造性技术,希望把这些技术更好地发挥在工业中,转化为生产力。
-
优图依托腾讯平台,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可以用于研发,是具有强大资源的实验室,多个领域也有产品落地。
对于贾佳亚的加盟,腾讯副总裁梁柱表达了对持续提升AI的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的期待,而贾佳亚教授也希望依托腾讯社交网络的海量数据进行研究,拓展应用场景。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贾佳亚表示:
我希望能做一条新路出来。如何在企业吸引到最好的科研人员,同时帮助企业将做出的成果用上,这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企业做研究。
贾佳亚在腾讯的困难和挑战
当时,对于在优图实验室的计划,贾佳亚教授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由于专利问题,过往的许多技术不会考虑直接搬到腾讯,所以他更想建立新的团队、研发新的技术,利用自己在自然图像视频的智能识别处理技术方面的成果与优图实验室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技术的应用。
2017 年 6 月,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贾佳亚也曾经表示,优图的发展有两条路,一是往高精尖走,二是积累实力,扩充能力,希望有研究的突破,开发最新的算法,也希望能做更大的场景,让团队达到实现城市级规划的能力:
我的目标,是在短期或者中长期范围内,让优图依赖云平台做城市级规划的项目,从城市级的开发或管理层面,让云和云结合起来。比如管理超过 10 万级、百万级的摄像头规模。这对我们的技术绝对有挑战,绝对不会是技术出现后就可以在各个层次的数量上解决问题。
在加入腾讯的两年多时间里,贾佳亚的研发团队涉猎多个领域,包括开展具备筛查青光眼能力的“觅影” 项目,开发能将手语实时转换成文字的 AI 手语翻译机等。
其中,2017 年 10 月,在贾佳亚的带领下,优图实验室在 ICCV(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之一)上,共计入选 12 篇论文,居业界实验室前列,其中 3 篇被选做口头报告,该类论文仅占总投稿数的2.1%(45/2143)。2019 年 3 月,优图实验室 25 篇论文入选全球一流计算机视觉会议 CVPR2019 的成绩,备受业界瞩目。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相较于很多其他从学术界跨界到工业界的研究者而言,贾佳亚要显得一帆风顺得多。然而,表面上的一帆风顺,实则不过是他在背后有一套克服困难和挑战的方法论。在 CCF-GAIR 2019 大会期间,贾佳亚在接受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采访时表示:
说实话,这两年我经历的困难还是很多的,压力也很大,包括如何找到自己和团队的定位,如何壮大自己的团队以及如何在几年时间里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作用等等,我都需要一一克服。而具体如何克服是没有人给你规划好的,一定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这就得依靠自己综合个人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去形成一套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论了。如果随遇而安或者遇到阻碍就怨天尤人,其实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他还表示:
一方面,在自我定位上,其实在第一年时间里,我还是一直处于慢慢寻找和探索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作为一个真正有想法、真正优秀的科技人员,是应该有能力去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的,例如,当上层领导的一些安排我不太认同时,我会采取折中的方法,比如说找其他团队合作,在整体推动项目的同时,又不会过多占用我这边的精力。除此之外,我还需要为下面的团队挡住来自上层的一些压力,比如说团队成员有一些公司不一定支持但我认为值得投入做的研究,我还是会鼓励他们去做。
而另一方面,在帮助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方面,除了为公司想要做的事情进行投入外,我还会考虑到需要为公司进行科研储备,这样的话当需要做一些新的研究时,我的团队就不需要从零开始,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团队的持续创造能力和凝聚力。实际上很多大公司的团队很容易出现整个团队扑在一个项目上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对其他项目的投入的缺失。这种指东打东、指西打西,只关注暂时性的研究而不注重储备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造成团队涣散的结果。
可见,在企业将做研究,同时帮助技术从实验室带向应用场景,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腾讯也在做一道平衡题
对于当初自己加入腾讯的目标,贾佳亚有着清晰的认知,他表示:
我当初来腾讯优图的一个希望就是能让我们的团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的位置,所以我需要与这样的团队对标。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团队中建立起一个工程师文化,即建立尊重从底层体系框架到分布式处理、运算以及代码优化算法等的整套工程师框架和同时具备科研、比赛、技术落地能力并最终能够形成壁垒的技术和业务团队。
不过,作为一个从学术界跨界到企业界的学者,贾佳亚对自己的腾讯职业生涯显然有着别样的体会,他在 2019 年 7 月 CCF-GAIR 大会期间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学术界研究者到工业界需要有三个契机,分别是希望研究能够推广、团队组建和个人兴趣,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如果学术界的研究者具备这三点契机,就值得到工业界来看看,但是后面是否能在工业界呆下去,就还需要拥有很多其他的品质了,比如说,当你从教授的角色转入工业界后,一些研究工作可能无法按你自己的意愿开展,是否能接受?又比如说,公司高层的管理人员可能会更加关注跟业务直接挂钩的研究工作,你又是否能接受?
如今来看,这些体会都可以说是他最终选择离开腾讯的注脚。
雷锋网了解到,贾佳亚所在的腾讯优图实验室(X Lab)隶属于腾讯目前备受关注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是腾讯在 930 变革中(在这次变革中,腾讯架构调整,将优图实验室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并入 CSIG)重新组建的一个致力于产业互联网业务的事业群组,这个事业群组主要负责 AI 技术向行业应用落地的转化,尤其是赋能外部传统行业的合作伙伴。
据《晚点 LatePost》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贾佳亚在腾讯 CSIG 的整体任务中选择了工业检测领域,然而,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领域,虽然贾佳亚很想做出一些成绩,但最终在落地方向的选择上,贾佳亚和腾讯更上层的想法不太一致,同时他的产出也不太有说服力。
可见,这一冲突中其中所出现的个人诉求与公司要求的冲突、技术实现和应用落地的落差,构成了贾佳亚离开腾讯的原因。
当然,从贾佳亚离开的情况来看,腾讯在布局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也在对技术研究和产业落地之间的平衡有了更多的重视。据了解,腾讯长期重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目前拥有包括优图实验室、安全玄武实验室、科恩实验室、量子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服务器研发中心、AI Lab、Robotics X Lab 等诸多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晚间 LatePost》报道称,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实验室的 T5 科学家不需要背负 KPI 或 OKR,实验室的考核更多以发表论文数量为参考。但在过去一年,腾讯对各个事业群的效率和损益变得格外看重,其中也包括了上述实验室。
但显然,即使是贾佳亚这样的顶级科学家,进入战略转型过程的腾讯也会对其在应用产出方面的贡献提出一定的要求。
当然,作为一家巨头,腾讯在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方面并不会由此而变得吝啬。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腾讯会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但是同时高层也会更理性的思考,试图找回投入和产出的边界,保证实验室在未来有更高效的运作。
可见,在基础研究投入和实际应用产出上,腾讯也在做一道平衡题。
雷锋网年度评选—— 寻找19大行业的最佳AI落地实践
创立于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是业内首个人工智能商业案例评选活动。雷锋网从商用维度出发,寻找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最佳落地实践。
第三届评选已正式启动,关注微信公众号“雷锋网”,回复关键词“榜单”参与报名。详情可咨询微信号:xqxq_x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