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SaaS新变局:阿里口碑欲8亿收购客如云?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称,阿里口碑已于2019年4月以8亿元收购了餐饮SaaS服务商客如云。 雷锋网随即向客如云方面求证,对方的回复是春节后将予以官方答复。
据悉,客如云的主体公司将从创始人彭雷控股且任法定代表人的“时时同云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变成“时时同云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客如云的员工已经迁入到新的主体公司。
时时同云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于2019年5月,由“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杨东,他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副总裁,曾任口碑CTO。2018年8月,阿里推动口碑与饿了么整合,并组建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客如云2019年年会的举办地点正是成都。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中,业内就已经出现众多“客如云被阿里收购”的声音。
据了解,客如云成立于2012年,曾获百度风投、阿里的先后融资。2015年挂牌新三板,但很快在2019年4月退市。据其业绩披露看,2017年客如云营收2.2亿元,亏损超9000万,2016年、2017年两年共亏损约1.5亿元。
曾坐过餐饮SaaS头把交椅的客如云,很快在2019年陷入了“亏损”、“欠薪”、“被收购”的风波。
难道可以说,业绩亏损是客如云不得不接受阿里收购的直接原因吗?
尽管此前客如云与阿里的合作关系正逐渐密切起来,选择是否被收购带来的首先是股权问题,但我们想知道:如果客如云被阿里收购,公司能否将继续继续保持独立运营?客如云合作伙伴和商家客户的权利是否将持续维护?客如云又将会从阿里口碑获得技术、组织、市场资源等哪些方面的支持?
信息化渗透率不足10%的餐饮行业
中国餐饮行业的现实情况是,餐饮门店的生存率太低了。据此前一项数据显示,倒闭餐饮门店的平均存货时间仅为456天,其中大多数门店倒在8个月到2年的时间里。
放大到整个餐饮行业的数字化问题上,包括客如云在内的大部分餐饮服务商,也面临着餐饮信息化渗透率不足10%无法突破的问题。
-
大部分餐饮门店使用的仍是PC端的脱机软件,这些门店内部管理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无法与消费者、其他商家、互联网平台高效互联,长期处于封闭孤岛的状态。
-
另外一个潜在原因是,尽管相比传统软件,云软件(比如引入SaaS系统)的初次拥有成本是并不高的,但随之而来的是,软硬件解决方案替换商家原有系统所带来的TCO风险将直线上升。
-
加之餐饮行业管理人员在面对一些复杂的IT设备时,基本没有自己的运维团队,这就需要软件服务商提供本地化的日常支持。
正如客如云此前一直所坚持的直营和“城市创业合伙人”渠道代理模式,在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布局。这意味着客如云不仅要做好产品,更要自建本地化运维团队,同时在硬件渠道的让利以及相应的库存堆积上有大量前期成本的投入。
而客如云绝大部分的营收贡献来来自于软件服务,硬件毛利率低不足以支撑企业收入增长动力。据此前财报指出,客如云软件服务亏损的原因,正是由于“增加了分站的运维人员数量,使营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阿里收购客如云,为何来得如此直接?
在此之前,创始人彭雷提出了“人、财、物、客”四个维度连接招聘培训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全流程服务以及第三方生活服务平台。例如,与京东、蜀海、信良记在“物”上的合作,与美团、糯米、大众点评在“客”上的合作。
【客如云创始人 彭雷】
对于一家餐饮SaaS企业而言,平台上留存了大量用户数据,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供应链金融、精准营销等服务。
然而在2019年,我们能看到一个明显的信号其实是“去开放平台化”,客如云开始提出私域流量解决方案,包括小程序、公众号等线上场景和智能POS、桌贴二维码等线下场景解决方案。
试问,如果阿里口碑真得收购了客如云,后者是否还会与美团、京东等产生合作关系?
实际上,在此次战略发布会上,客如云邀请到了阿里口碑相关负责人现场进行发言。
背后的逻辑应该是,以餐饮SaaS系统本身所具备的点餐、支付、会员管理等功能为核心要素,为生态中的商家实现转化、复购等一系列数字化营销。
那么这个生态,应该也必须是阿里口碑、饿了么。客如云扮演着的将是又一个带动商户入驻阿里口碑的角色。
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此前报道的某传统零售商曾表达过这样的意见:“直到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服务商没有哪个有很好的能力提供服务,因为它们大多数只能提供工具,真正要求落地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客如云此番融入阿里生态,能否获得“工具”之外的更多能力呢?
客观地看,尽管短时间内会迎来裁员阵痛,但长期看此前阿里在ToB领域的收购整合已收获了初步成效。如2013年收购的友盟,2018年收购的Teambition。
而口碑饿了么在合并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技术架构上正向阿里云迁移,底层数据也在加速和阿里系打通。
只不过,口碑饿了么如今在整体营收上与美团点评相比仍然差距甚大:以2019Q2财报来看,前者总营收为61.8亿元,而后者已达到227亿元。
就目前而言,除了阿里、美团点评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依然没有涌现能覆盖前后端的餐饮软件供应商。
正如2016年前后,餐饮软件行业竞争就已经处于白热化。比如百度投资客如云、支付宝投资二维火,美团投资屏芯科技(后被美团全资收购),大众点评投资天财商龙。接下来的餐饮ToB竞争也将进入巨头对垒的时代。(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