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宝在线CEO张以弛: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下,教育创新将是一片蓝海
雷锋网消息,8月23-24日,SEE2019教育服务共建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召开。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驰做了题为《新教育生态的发展新新逻辑》主题分享。
张以驰在分享中谈及对于教育创新的理解,同时他指出现在的教育创新和投资的项目95%都集中在教学和教研上,大家忽略了教学和教研环节以外的创新盲点,例如如何帮助学校和机构减轻教务、校务等运营管理的压力等非教学环节却很少被真正关注和解决,原因是大家并没有站在一个垂直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如果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投资和创新,将会发现更大的蓝海,而产业互联网将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张以驰以校车为例阐述了校宝如何利用产业互联网的逻辑进行创新,进而解决校车运营和盈利难题。
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驰
以下是张以驰在大会上的演讲内容,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各位教育学界的领导、前辈、老师还有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大家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来到杭州一起参与这场有关新教育和协作的讨论。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教育,但究竟什么是新教育呢?很多专家、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纬度做过一些阐述,但整个行业目前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新教育就不存在。因为教育的周期非常长,我们现在提的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另外教育的内涵非常广,我们说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化人心,所以教育一定是虚实相结合的,必须是百家争鸣。
如果今天的教育是标准化的,那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必然是一个复合式的,渐进式的,环环相扣,很难找到一条边界线,区别什么是老的新的。回头我们看整个教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很多教育变革的元年,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教育大爆发的起点,所以今天我们在这儿提所谓的新教育,更多的还是要表达我们对教育创新的期待和关注。
教育为什么要创新?
教育为什么要创新呢?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创新在今天是一个大家都支持的词,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不是每一个老师、家长可以讲明白的。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要追求教育创新,就是因为我们想要不一样的教育结果。
因为用同样的方法只能拿到同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坚持用过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企图追求和过去不一样的教学成果,或者是追求和过去不一样的教育经营的结果,这个可能不理性。
更何况大家知道,在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政策方向,科技水平、行业竞争、用户需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激烈的变化之下如果我们还坚持用老的方法,很有可能我们连和过去一样的结果都拿不到,这就是创新的根源。
在今天在中国我们认为教育创新的环境相比我2010年刚回国那会儿,已经很不错了。大屏上是2017年以来所有获得投资的教育项目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从学前教育到K12到国际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很多新的教育项目得到投资。
教育创新的盲点
如果按照品类来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培训等等五花八门,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教育似乎是没有盲点的,应有尽有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创新教育按照创新的环节,就是按它的业务环节重新区分,我们把这些获得过投资的项目,重新做一下分类,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项目,确切说超过95%的项目都是在做教学和教研上的创新,教学和教研是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在座各位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你们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占用你们时间最多的是教学和教研吗?不一定吧。大家在忙什么?回想起来、看起来都是很琐碎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学校最高的管理者,我们一般要关注这样几件事,第一关注钱,现金流,预算、审批;第二关注人,招聘、考核、培训、团队,关注学校的组织架构、文化建设,运营、市场、品牌,家校服务。换而言之我们为了保障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实际上我们花费的精力和心力远远超过我们教学上。
如果这个事我们把它打开,从我们学校的组织架构上来看就更明显。因为今天在座的学校实在是太多了,我只能尽力取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很有可能上面的组织架构和学校的组织架构稍微有一点不一样,但是不影响我的结论, 就是我们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除了教学以外有大量的职能和任务要做,而这些职能和任务就是被现在的这些教育创新所忽略了 。
我们可以把所有获得的投资项目重新汇聚到这个组织架构上,大家可以看到创新项目越多的,在这个图上越白的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目前教育创新的盲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盲点呢?除了大家都知道说教学教研很重要,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我们大多数的教育创新都是以一个单一的组织去做的创新,我们其实不是站在一个垂直的产业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 ,甚至我们看到2B的企业也是站在如何优化自身的成本的角度。如果我们站到另外一个视角可能会发现更多产业的蓝海,这个视角就是教育产业互联网的视角。
产业互联网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圈几乎没有人讲产业互联网,但是产业互联网已经逐渐被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和领导者所认可,因为互联网经过30年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人与人的链接,人与企业的链接,构建起了一个影响力最大的服务和消费企业。
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链接理论上是越深和越广,这就使得一个企业和我们所处产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互联互通成为一种可能。一旦这种互联互通完成我们就可以重新组织和分配我们的生产要素,进而导致我整个产业集群的效率提升,这种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互相协作,就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在中国目前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如果大家对这个名词觉得比较陌生,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一些雏形了,比如围绕零售的蚂蚁生态,围绕智能家居的小米,围绕着餐饮的美团点评,围绕出行的滴滴,甚至包括医疗、婚庆都有产业雏形。
教育这个行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以它技术应用空间很广的,同时这个行业的集成度很低,我们的教育组织哪怕是现在都非常知名的一些教育集团,如果我们从整个行业的视角看,他们的体量都很小。
换而言之没有任何一家单位在外部的供应面前有足够的能力,如果换在一个供应链的视角,你是一个供应链企业,今天你也很痛苦,因为这个行业太散,我的服务和销售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中间的环节链条实在太多,商务成本太高, 所以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因为只有产业互联网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的上游、下游改善供需关系,改善整个产业的产品结构。
第一教育产业互联网的主体是教育组织,教育组织主角就是学校和教培机构,不是互联网平台,为什么?因为只有学校和教培机构才能最终决定教育资源要如何来分配。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只能是一个支持和赋能的这么一个角色,但是同时我们的主体不是某一家学校,不是某一个机构,不是某一个教育集团,因为大家体量都不够大,而是形态类似的学校和机构的一个整体的集合,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我们才能反向推动我们的供应链做创新。
第二我们的产业主体,也就是教育组织之间,我们的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现在是平行关系,未来不再是平行关系。刚刚叶校长的分享上,他提到一点就是社会课程进学校,今天据我所知在座的应该有几家民办的中小学,参与了校宝在线早期的共创,通过校宝获得了我们合作的一家编程机构的编程课程,已经进入到了这几家中小学。
同时我们的培训机构和学校之间也可以互为招生渠道,这件事情大家要正确理解。比如如果我们有以艺术或者是体育特长见长的这些民办中小学,通过产业互联网我今天可以非常快的把全省乃至全国的艺术类或者是体育类的培训机构变成我的联合招生单位,所以反之也一样的。就是整个产业互联网以后,我们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
第三教育信息化不是产业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只是产业互联的一个特别基础的一个基础,而且这个基础比我们大家想象的还要差。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报告,因为那个报告它的统计标准是以有没有作为统计的,而产业互联要求的是以用没用作为统计标准。
第四很多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有规范的趋势,有普惠的趋势,我们政府在呼吁,但是这件事情如果只依靠政策来推动,动力是不足的,一定要发动产业和市场的力量。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团做的一些产业整合,大家明白产业早期基本上是靠产业资本驱动的,但是只要你没有数据能力,没有打通,越往后面整合的难度越大。
产业互联网是未来要出现的一个东西,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这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大途中我们所处的位置。如果您是产业主体,换句话说您是一个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要非常非常重视你现在的信息化建设。但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再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简单的认为是我有一个管理系统,做信息化管理,不是这样的。今天一定要思考你未来怎样和外部的产业供应链,你的上游和下游进行连通,这个能力未来会影响你的营销成本、运营成本和财务成本。
如果这个说的比较悬乎的话,我后面有一个例子,先把结论抛出来,如果今天你是一个供应链,一定要以你现在服务客户的规模的50倍,重新设计你的商业模型。因为产业互联以后我们在终端获得供应链服务的平均价格一定会降下来,但是供应链的链条缩短,商务成本降低了。
所以作为一个上游的供应链,实际上你的毛利水平是没有变化的,而你的用户规模又成倍地增长,所以产业互联以后这样的供应链公司会过得比较舒服。但是是有条件的,产业互联网建立以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培训机构是有能力反向供应链的,我们的供应链一定要有弹性服务,弹性计费,弹性结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创新的,现在大部分的供应链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创新要及早地借助资源和我们的学校、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一起共创,打造一个赋能型的产业共同体,这个事情对供应链来讲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不做就有别人来做。
无论你是供应链还是教育组织,大家一定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数据安全这件事,未来是被基础的互联网服务所保障的,这都没有什么产业服务平台的事。因为产业互联网在发展,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数据安全高敏感型的行业,例如医疗行业、金融行业。所有这些数据安全都有基础的互联网设施来保障。
所以今天假如说我们很封闭,搞什么私有化部署和本地部署,一定会不安全。因为一个单一的组织,甚至是一个全行业的力量加起来也不足以去跟跨行业的互联网去比较在安全和可靠性上的投入。互联网30年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越开放越安全越省心,这是规律,大家不用去质疑这个东西。
教育产业互联网的创新—以校车为例
我们前面聊了教育创新的盲点,聊了产业互联网,然后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老师或者是校长觉得这个东西还有点虚,就是这个理论还飘在空中。也不用着急,因为我看过我们今天来演讲的嘉宾的题目,我们后面会有很多嘉宾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包括校宝自己的一些实践。在这里我不想做任何的广告,我就只想举一个特别小的案例来跟大家讲一讲我们怎么利用产业互联网的视角来做创新,这个项目就是校车。
校车是校宝自身的资金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一个合适的团队来进行投资的项目。校车非常的有意思,这个大家都是家长,或者是跟家长打交道,了解它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目前运营的校车有两类,第一类是由政府补贴的,解决农村孩子或者是乡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的那种校车,政府贴钱;第二类是由我们民办学校来运营的,因为民办学校要贴钱,只有民办学校才能收足够高的学费来补贴我们校车的运营费用。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大部分的学校如果没有校车服务,不是因为没有需求,是因为亏钱,补贴不起。但是这件事情大家仔细想想其实它是比较反直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校车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周期性的拼车的订单。在出行里面拼车是毛利率最高的,我们家长需求很大,校车的收费是可以预收的,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校车还亏损?
这就不得不解释一下,因为安全的原因我们国家对于校车的硬件是有一定约束的。同时校车在我们国家的交通法规里面是一种特殊的车辆,它跟警车、救护车一样是有特殊的路权的,我的校车在某些不能转弯的地方是可以转弯的,在某些不能停靠的地方是可以停靠的。这就直接导致了校车是不能挪作他用的,这就带来了校车运营的三大难题。
第一点就是我们全年的利用率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校车是不用工作的。虽然校车不工作,但是司机还需要养着,车辆还需要养着,校车不开停在停车场还要付费。全年校车满打满算就是大概两百多天的工作时间,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校车大部分是需要贴钱的。
第二点就是我们单趟的上车率,校车的路线是不能太长的。如果在这条线路上可以拼车的家庭不太多,我的校车就会亏钱。
第三点单天利用率的问题。一天两趟,上学和放学。其他时间就是空着,校车的闲置率很高,直接导致亏损。但是如果大家可以利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想想我们的产业主体之间的变化,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被解决的,为什么这么来说?因为双休日和寒暑假是我们培训机构最忙的时候,如果利用校车送学生去课外机构,直接解决了校车利率低的问题,而且这是有需求的。
我们培训机构普通的服务半径是3到5公里,只要引入校车服务,服务半径就扩大了。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个我们用以吸引和招揽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增值服务。因为家长送小孩上学也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高德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周末出行超过30%以上的原因是送小孩去培训机构学习,所以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事。
单趟的上车率怎样解决呢?我们只要把同一个区里的很多学校综合来考虑,大家想一想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路线上可以拼车的家长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多了,这还是初级的做法。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把所有有校车需求服务的家庭把他们先组织起来,然后根据他们的家庭住址反向设计我的路线,因为大家知道校车现在是先有路线,再在这个路线上寻找家长。只要我们拥有了数据,拥有了产业互联网的能力,我们可以先找到这些家长,然后再动态的规划我们的路线,这样你的上车率能不高吗?
第三我们说一天两趟,我们可以不可以做到一天三趟呢?可以的。因为小学的放学比初中高中放学早,我们完全可以把小学生先送回家,再送就近的中学生回家。当然这里面的细节会很多,这是一个需要系统性进行创新的一个项目。
我只是想拿这个例子给大家看一看,如果我们综合的来思考整个产业互联网,就连校车这个平常不起眼的服务,人人都认为亏钱的服务,都可以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如果我们是一个供应链,以一个更高纬度来思考我们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教育组织,我们自己的数据接入和这种配套服务对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假如说今天你还没有数据能力,未来这样的校车配套服务你根本接不进来,因为你所有的家长都在纸上,没有把他做数据对接的条件。
从我们自身而言,校宝从创业一开始,就是以一个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设计我们自身的策略。所以第一点我们一定要支持产业的主体,就是支持那些教育组织,我们给他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业务数据化。
总的来说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产业互联网的一个愿景。这个愿景非常非常宏大,依靠校宝一家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成功的。我们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包括各位产业主体大家一起来努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本次大会的主题叫做“共同看见、共同创建”,就是首先我们要对教育的愿景要看见,看见很重要,然后我们要共同创建,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再次代表主办方欢迎大家来到大会,谢谢! (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