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无人驾驶汽车路测收官,创下了一个记录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长安无人驾驶汽车路测收官,创下了一个记录

五年前长安汽车开始布局智能汽车,随后成为其战略方向,并累计投入将达 50 亿元人民币,用于智能化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4 月 12 日至 4 月 16 日,他们这几年的研究成果之一——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决定大显身手,经过五天近 2000 公里的路测,由重庆一路向北抵达北京。4 月 17 日,长安汽车在北京举办了此次活动的收官仪式。

据官方资料,长安汽车此次无人驾驶测试,实现了自动驾驶三级水平:除沿途除匝道、加油站等路况外,能够完成结构化道路自动驾驶,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车道对中、交通信息识别、自动换道和非结构化道路接管提醒等。长安汽车工程师孔周维向雷锋网 (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 透露,搭载这一技术的车型预计将在 2018 年量产。

在收官仪式上,长安汽车研究院的总工程黎予生发表了讲话,他表示长安这次进行无人驾驶一个主要的特点以低成本来实现的,元器件成本相对较低,非常可靠。所有的传感器都是量产或者是接近量产的产品。 此次 2000 公里路测的意义,在于收集更多的路况信息,提升软件性能和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最后达到量产的目标。

此外,黎予生还介绍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以安全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符合 国际标准 ISO26262 ,对每一个系统要用两个 CPU:如果同时运行同样程序,一个 CPU 跑主程序,另一个 CPU 来监视程序。所有的感知、执行、决策系统,都需要满足 ISO26262,这就是他们强调安全的基础。

对于此次无人驾驶汽车的表现,他评价道:从技术层面上说,全速 ACC 自适应巡航,车道对中、紧急制动,自动换道,交通拥堵和限速标志识别测试,这些都通过了原先设定的标准。但在安全,人机交互方面目前只达到初期标准。他表示接下来将会在人机交互方面进一步改善。

目前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积累了上万公里里程。而此次进京应该是拿到了「国内第一个进行无人驾驶路测的自主车企」记录。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安汽车属于自动驾驶,不是无人驾驶。因为车辆并没有激光雷达,并且只能在高速公路自动行驶,与特斯拉半自动驾驶技术相同。长安汽车更多选择的是资源整合。

以下是媒体问答,雷锋网整理(有删减):

问:无人驾驶现在的研发模式,谷歌开始是采用别人的零部件,现在是换成自己的。那么长安现在用的是哪种模式?长安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黎予生: 主机厂是造汽车,造雷达不是我们的强项,做摄像头也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跟零部件密切相关的比如雷达硬件,雷达反射回来的信号谁处理,那肯定供应商比我们做得好。

整车控制,整车集成这方面是主机厂应该做的事,这是我们的强项,也是主机厂的责任,实际上我们是这么一个研发模式。

问:下一个阶段工程师想集中解决的是现在无人驾驶遇到的什么问题?

黎予生: 我们现在的车能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驾驶员发出指令,然后通过传感器来看是否安全,是否合规换道。下一步也许我们要替驾驶员来主动做决策,这个决策非常之难,因为每个人驾驶习惯不一样。

我们现在从两个方向:一个低速自动泊车,一个是在高速结构化道路上往前进,这两个方向会先靠拢,同时结合高精度地图技术。

问:长安汽车在无人驾驶领域投资 50 亿,组建 400 人研发团队,就是从这么大投入上来讲,这个企业自身战略意义是什么?

李伟(长安汽车副总裁): 我个人理解,在汽车行业实际上面临比较大的发展瓶颈:安全、环境、交通。如何来解决(瓶颈),智能汽车是一个方案。

前段时间工信部召集我们一些部门开会研讨,交通部门分析 85% 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会大大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所以长安把这块作为最主要的一个方向来发展。我们认为投资 50 亿还不够,现在我们正在跟董事会申请,让这块成为我们未来技术发展的最大投入点。

问:无人驾驶现在属于新兴事物,现在在法律上空白,在没有法律相适应的条件下,我们未来如果量产的话,怎么能保证它能够上路?如果上路的话怎么保证行车安全,比如出现交通事故以后责任怎么来认定?

李伟: 它本身具有安全性,而且(车里)还有一个监控人员,只要出现不符合无人车驾驶环境,就会申请人工接管,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这个在国外已经得到许可,许可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汽车公司,产品要满足未来用户需求,所以要有无人车测试,我觉得在国家法规上会有一个阶段是测试许可;第二个阶段商品车销售许可,现在从全球来看,无人车测试许可都在快速推进,包括中国各个政府部门也在酝酿。

另外是责任问题,现在很多人把无人驾驶车也当成一个司机,把它人性化,也就是说当成责任主体。如果说无人状态下出现问题,肯定是厂商要负责任。 从另一方面说,谁发出指令,谁对指令产生后果负责任,现在汽车背后都有技术,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调出来。

这种法律梳理应该可以支撑智能驾驶,我相信现在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定这方面的规则。

黎予生: 刚才讲自动驾驶出了事谁负责,按照自动驾驶分级有很多种,比如 SAE 分级,我们用四级分级,前两级,一级二级驾驶员负责,驾驶员全程关注,即使我们给了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控制车道,但还是要全程关注,我们会在说明书上说明白,把车销售给用户的时候也要说明白,全程关注那就是驾驶员的责任。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调查研究思考,也考虑到用户的习惯,更考虑到要合规合法。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比如说部分自动驾驶,让驾驶员在关键的时候接过控制权,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技术在负责;如果不是自动驾驶负责,那么就是驾驶员的事,这是我们的一个理解。而且这种理解跟世界主流主机厂应该是类似的。

图片来自长安汽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