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P5 如何重新定义「智能家轿」?丨多维度对比评测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火热,多家传统车企应声转型,智能电动汽车新品不断。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同样不甘落后,相继推出新车或升级改款车型,持续拓宽产品阵线,强化竞争优势。
其中,小鹏P5自9月上市以来,销量持续走高,表现亮眼,11月就已创下2154辆的交付量。在渐趋拥挤的赛道中,这一成绩实属难得。
那么,问题来了。小鹏P5是如何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其与以下同等价位的一众车型相比又有何突出的优势?
注:小鹏P5共有460G、460E、550G、550E、550P、600P六款车型。其中,数字代表该车型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G\E\P代表该车型XPILOT智能等级梯度
具体而言,作为一款智能电动家轿,小鹏P5的电机驱动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综合性能,必将成为车主选购时的考察要点。对比同等价位区间的其他竞品,小鹏P5在上述几大层面所呈现的产品力比较占优。
续航设计+智能座舱,打造高性价比
-
先来看,动力性能
在15万-18万的售价区间,小鹏P5的中低配车型460G、550G、460E,可与同等价位、相近配置的AION S Plus、秦Plus EV系列车型一较高下。
仅从价格和官方续航里程来看,AION S Plus、秦Plus EV似乎要略胜一筹:车主可以少花几千元买到一辆续航里程更长的新能源车。
但这也许只是表面。如果 综合考虑动力系统的整体设计、充电服务等因素,小鹏P5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其实更具优势,综合性价比更高。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言,如今随着能量密度高的三元电池的工业化、电池系统的结构创新,车载电池能量实现大幅增加,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已经可以达到600公里。
但这种程度的电池容量提升仅仅解决了其中一部分的续航问题。冬季低温环境中,电池充放电性能衰减导致续航里程下降等技术性问题,至今仍未实现明显突破。
现阶段,只有在提高充电效率、完善补能体系、增强电池环境适应性等多种手段的高效配合下,才能真正缓解用户端的里程焦虑。
小鹏汽车给出的 “免费充电服务+全系标配热泵空调+智能安全热管控” 配置方案,使P5全系在续航性能方面表现得更为扎实和可靠。
充电服务方面。截至今年10月31日,小鹏汽车建造的1734个超充免费充电服务站点,已开放并基本覆盖全国核心主城区。与此同时,小鹏P5还为首任车主提供了1000度/年的终身免费超充服务,并赠送家用充电桩,有效减轻车主的续航焦虑;
此外,小鹏P5所搭载的X-HP智能热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热泵空调和智能安全热管控技术,有效提升低温工况下电驱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率,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充电效率,侧面增强电池的低温环境适应性。
据称,小鹏P5在-3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即可正常启动,可基本满足中国90%以上城市的用户使用需求。
-
再来看智能座舱。
定位 “百变舒适智能家轿” 的小鹏P5,在这方面同样下了一番苦功夫。
从产品开发阶段起,小鹏P5就试图从不同的用车场景出发,结合智能软硬件系统以及丰富的娱乐配置,打造智能生态体系,升格人车交互的智能娱乐体验。
小鹏P5的“百变智能空间”主要以 智能数字交互座舱为支撑 ,并由7nm制程、8核设计的高通骁龙SA8155P芯片为其提供算力支持。在这基础之上,小鹏P5全系标配Xmart OS 3.0车载智能系统,可实现1秒快速亮屏,随机读写速度提升70%。
基于此,相比AION S Plus、秦Plus EV,搭载“全场景智能语音”的小鹏P5在智能交互方面表现得更为出彩;此外,相对于特斯拉Model 3本身较为封闭的应用生态,小鹏P5基于开放式系统搭载的百余款车载应用APP,也为驾乘人员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元化的娱乐体验。
综合来看,
售价相对较高的小鹏P5中低配车型,完全可以凭借其全系标配的Xmart OS 3.0车载智能系统、终身免费充电服务、X-HP智能热管理系统等加分项,扳回一局,在综合性价比上明显更胜一筹。
激光雷达+百变空间,智能体验杠上特斯拉
不过,相比动力系统、智能座舱这些“开胃菜”,智能驾驶才是智能汽车真正的“重头戏”。
上述对标车型中,AION S Plus全系车型若要加装一键遥控泊车、超视距泊车等智驾功能,需加价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价格优势一再削弱。除此之外,AION S Plus还另有ADiGO 2.0智驾辅助系统、ADiGO 2.5智驾辅助系统、5G先锋套装等多个定制选装包,分类较多,对于普通车主而言选装步骤显得较为复杂;
至于秦Plus EV,其定位或者说卖点本身就不在于智能驾驶。其顶配车型搭载有ACC、AEB、LDW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但无ALC、智能泊车等相关功能。
相比之下,小鹏P5所搭载的智能驾驶功能更为丰富。
从E系列开始, 小鹏P5即标配XPILOT 2.5软件以及XPILOT 3.0硬件,包括5个高精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13个智能辅助驾驶摄像头、1套亚米级高精定位单元。ACC、LCC、ALC、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等功能,皆为基础配置。
另外,通过订阅软件及升级服务,小鹏P5还能升级至对应硬件级别的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开启高速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VPA停车场记忆泊车等更多功能。
就目前已上车落地的智能驾驶系统而言,即便是面对特斯拉Model 3,小鹏P5也同样能与之一战。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奉行纯视觉的技术路线。其驾驶体验虽一直为车主所称道,但近年来多起车祸事故的发生也使得外界对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产生担忧。
有业内人士表示, 单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很难实现非标静态物体检测,这属于基础层的技术缺陷,需要通过激光雷达来增加安全冗余。
而小鹏P5采取的正是视觉+激光雷达双冗余方案。小鹏P5作为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550P、600P在原有传感器方案上,增加了两颗激光雷达。基于安放在前保险杠两侧的激光雷达,小鹏P5的感知距离最远可达前方150米的区域,点云视野达到150°,空间分辨率更高,物体识别也因此更为精准。
视觉+激光雷达的双冗余方案,不仅使小鹏P5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其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也在前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
配合激光雷达提供的更为精准的感知能力,小鹏P5已在高速NGP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适用范围从高速/快速路扩展至城市道路。同时,泊车功能也得以升级至VPA-L跨楼层停车场记忆泊车,智能驾驶体验更佳。
此外,基于小鹏的地域优势,小鹏P5在空间设计和场景化应用上,更好地回应了中国新一代用户对家轿的本土化需求。
车内空间设计层面,相比更在意驾驶者体验的特斯拉Model 3,小鹏P5充分考虑车主及其家人的乘坐需求,采取了更为通透、平衡的布局设计,后排座位腿部有效空间达991mm,使前后排头部、腿部、膝部空间均能得以舒展,打造了更为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
场景化应用层面,小鹏P5以“百变智能空间”为卖点,依托连接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生态体系和宽敞可变的车内空间,将休憩、观影娱乐、户外露营等多种生活场景移植到车内,真正将汽车打造成了生活的“第三空间”。
技术研发+用户洞察,挑战传统燃油家轿
事实上,小鹏P5优于同级别竞品的优秀产品力的打造,离不开小鹏汽车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于小鹏而言,“智能”一直是其核心定位。自成立起,小鹏汽车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以打造全面可控、具备差异化优势的智能化产品及服务。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18年至2020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51亿元、20.7亿元和17.26亿元,分别占其当年总收入的89.2%、29.5%和18.1%,远超同期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投入。除此之外,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规模也在持续扩张。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研发团队已超过3000人,较今年年初增加约50%。
高昂的研发投入及庞大的研发团队,共同构建起小鹏出色的全栈自研能力。中汽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汽车专利创新指数”显示,小鹏汽车为中国智能汽车行业专利质量第一名。
如果说全栈自研的智能技术是小鹏汽车展览台上最为可贵的“明珠”,那么对新一代用户需求的切实回应就是那盏使之更为璀璨夺目的“射灯”。毕竟技术再先进,最后总要落地于现实使用场景。
作为小鹏汽车挑战传统燃油家轿的代表作,小鹏P5在研发之初就 融合了用户调研、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与设计师的洞察思考,使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功能在更大程度上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日常喜好。
在目标群体的汽车消费习惯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今天,这种基于用户角度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腾讯广告于今年发布的《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 “能源费用低” 是车主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考量因素。而除了基础续航和充电要求外,未来主力消费人群对新能源车的舒适度、智能化、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功能的在意程度正在提升。
面对消费需求的变迁,以往仅能提供物理空间、简单人车交互、加减速+转向+NVH等基础体验的传统燃油家轿,其所带有的燃油能耗成本高、噪音较大、人机交互较为原始、智能化水平不足等痛点越发突显。
对此,小鹏P5积极回应新一代用户需求,在解决用车经济、低噪音等问题的同时,还为用车一族带来了“高阶的自动驾驶辅助+第三代智能座舱+百变智能空间”的高水平、高舒适度的智能化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瞄准传统燃油车这片星辰大海的小鹏P5,将有望借助智能化重新定义家轿,颠覆传统,成为燃油家轿的有力挑战者。
结语
着眼当下,手握P5、P7等多款拳头产品的小鹏汽车,无疑正处于行业发展的浪潮之巅。
只是,随着上汽智己、吉利极氪、北汽极狐、集度汽车等新品牌陆续成立,传统与跨界玩家蜂拥而至,赛道之上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快速迭代。身处其中,要如何稳固旗下产品的领先优势,将成为小鹏必须长期思考的问题。
雷峰网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