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隐私政策升级,不同意选项形同虚设
隐私政策这事儿提起来就是一场口水战。
知乎就是最近这场口水战的主角。事情的起因是4月28日知乎推送了一篇关于知乎隐私政策升级的公告,随后用户发现打开知乎APP,会出现弹窗提示知乎上线了隐私政策。
隐私政策
点击阅读《知乎隐私政策》全文,你会看到一篇巨长无比的文章。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宅客频道特意给大家整理了一波要点:
第一, 知乎收集的个人信息主要有用户姓名、性别、年龄、个人资料照片或视频、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社交帐号、身份验证信息、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
第二, 为什么要收集你的信息? 知乎的答案是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设计新服务,提升现有服务体验。并在提供服务时,用于身份验证、客户服务、安全防范、诈骗监测、存档和备份用途,确保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有精准投放产品和服务信息以及广告。 总之,就是为你好。
第三,收集信息用到啥?
一个是 Cookie,另外一个是设备权限调用。 不过如果用户不希望个人信息保存在 Cookie 中,也可对浏览器进行配置,选择禁用 Cookie 功能。也可以在设备的设置功能中随时选择关闭部分或者全部权限,从而拒绝知乎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
第四, 你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就意味着同意我们按照《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相关信息。
这项举措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吃瓜群众的火速围观,在知乎“如何评价知乎新隐私政策”的问题下,明显分成了几派人马:
同意派表示看好知乎对用户隐私保护所作的努力,另外收集敏感信息的前提是用户使用特殊功能并提供信息,同意即很大可能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不满的也大有人在,理由是在这份隐私政策下面有两个选项:同意或不同意。但点击不同意,会跳出下面这幅图。
也就是说, 不同意选项是个摆设 。网友很郁闷,你们的不同意是用来惹毛用户的吗?
知乎网友CodeTank还举了个例子:厨师把鸡鸭鱼牛羊猪召集起来,很热情地说:“今天我们充分发扬民主,你们说说喜欢怎样被人吃掉?”众皆不语。只有牛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厨师:“说吧,不要拘束,发扬民主就是要畅所欲言!”于是牛说:“其实我们不想被人吃掉!”厨师笑着说:“你看你,一开口就跑题了……”
总之,这些网友觉得不同意选项只不过是逗逗用户罢了。
少数一派佛系网友表示可以使用游客身份进入或者使用网页版,和知乎江湖再见。
当然也少不了零星一些认命网友:所有APP都存在隐私政策,大数据时代放弃挣扎吧,允悲。
所谓隐私
隐私政策对我们来说不算陌生。
根据McDonald和Cranor 2016年的估计:按照平均的阅读速度,如果一个美国人要把他/她一年中遇到的所有隐私政策读完,他/她平均得花掉201个小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的进展以及法律和监管条例的加增,隐私政策还在无止境地变长、变复杂。
因此,大部分时候,大家的态度都可以概括成”冷漠三连“:太长不看、一拉到底、一路走好。
但随着近年用户数据事件频发,比如不久前雷锋网报道的 美团用户信息泄露被倒卖,一条不到一毛钱 事件,以及闹得沸沸扬扬的Facebook信息泄露案。
被曝有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给广告商的Facebook,不仅遭到各方群众口诛笔伐,股票大跌,股东集体诉讼,就连扎克伯格都得老老实实去参加政府听证会。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如何解决,现在似乎还没有定论。
有了这些事,用户们越来越关注起自己的隐私,毕竟就连Facebook这样的巨头都在栽在信息安全这个大坑里,其他互联网公司呢?比如这次的知乎。
而针对这起隐私政策事件,知乎回应南方都市报称去年年底,隐私政策已基本定稿,在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发布后,又作了一轮校正。对比知乎新旧隐私政策,其透明度得分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另外,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用户使用基础功能,知乎只会收集账号信息。但涉及到特殊功能,可能就需要有更多信息支撑。且所有敏感信息的收集(例如生物识别信息、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需要用户主动提供才会被知乎收集。对方表示,如果用户拒绝提供信息,也不会影响基础功能的使用,同时知乎将对信息使用方式作出明确提示。
似乎关于隐私政策这件事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雷锋网宅客频道(微信公众号:letshome)文末留言。
参考来源:知乎,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