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的智能水杯是怎样的?麦开发布Seed 智能随行杯
智能水杯从诞生以来就背负了太多的诟病。 业内对于智能水杯项目的批评主要集中于:
1、喝水的确是刚需,但是“智能”不是刚需。智能概念已经成为创业者抬高产品能力的终极武器,对他们来说,没有“智能”概念,水杯哪好意思把价格卖到好几百?基于这一出发点,一堆“花哨”的智能功能应运而生,比如远程提醒好友喝水、App喝水提醒等等。
2、喝水数据没价值。尽管大多数智能水杯都在强调智能水杯监测的精准性、能获取每天的饮水量,但对用户而言,这些数据却并没有太大意义,也无法对其日常饮水习惯产生规范性指导。用户要的不是数据,而是数据对应的健康建议。
作为国内智能水杯的创业者代表,麦开团队也同样在反思这两大问题。公司创始人李晓亮在今天的微信新品发布会上对着300多位硬件圈创业者、媒体记者表示,
“我们希望,智能水杯无论如何智能,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好杯子”。
那什么样的产品才算的上是一款好杯子呢?一款好的智能水杯又有哪些标准?在微信发布会上,李晓亮为大家揭晓了他们大半年的思考结果,推出了新品牌产品——Seed智能随行杯。
从正面来看,Seed 智能随行杯和一般保温杯并没有太大区别。拉丝不锈钢表面、五颜六色的外观搭配,金属质感的杯盖,和Cuptime 现代感的造型设计相比,你并不会把Seed 与智能水杯的概念相联系。在雷锋网的印象中,智能水杯的杯体上就应该有着LED 呼吸灯,刻意抢眼的造型设计,而这些在Seed 的杯体上都没有得到体现。此前就有一位智能水杯项目创业者对雷锋网表示,“一款智能水杯,如果外观上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用户,那就意味着它将失去80%的用户。”
不靠设计来吸引用户,那么麦开对于“好杯子”的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李晓亮表示,“一款好杯子,必须在材料、外形、容量、外观工艺、功能等方面都是多样的,这样用户才会觉得好,觉得好用!”基于这一标准,麦开团队开始在Seed 智能随行杯的材料、外观、功能等方面下起了功夫。
经过长期的考察,杯体材料方面,Seed 选择了日本新日铁的进口304不锈钢。据介绍,这一材料相比国产不锈钢、韩国产不锈钢有着比较高的稳定性,在盐雾试验中可以保证几乎没有任何锈迹。另外,作为一款保温杯,杯子的保温性能也是团队考量的重要方面。最终麦开选择了“夹层镀铜和氮气焊接工艺”,可以保证在真空夹层内,消除材料本身的热传导,提升杯体的保温性能。
但终归,Seed 还是一款智能水杯。有着“智能”基因的麦开,如何摆脱智能水杯长久存在的“伪智能”概念,还原真实的智能功能给用户?麦开团队的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智能功能集中设计在“杯盖”上,功能涵盖饮水量监测、饮水提醒、水温监测、高温警告、过期水提醒等,用户通过触摸杯盖就可以查看杯内的水温。所有信息的交互都是通过杯盖上的LED 点阵屏来实现,摆脱了以往需要通过App 来查看信息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精准地检测水杯内的水量一直是技术上的难点。Cuptime 一代采用的就是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原理进行检测,尽管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的Cuptime 2代采用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智能水杯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检测问题,比如一般的智能水杯都需要平稳放置在桌面才能进行检测,倒水后立即喝掉就无法测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Seed 采用了Air-Elastic技术,通过监测杯体内的空气,来达到对水的间接监测,无需与水发生任何接触,就可以测出水的体量,就像李晓亮强调的那样“空气知道一切”。据介绍,麦开已经针对Air-Elastic技术申请了技术性专利。
整体而言,单纯从“智能"的角度去评判Seed这款产品,并不会有太多的加分项,没有高大上的大数据分析、不需要App 连接、也有繁复的产品功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它智能水杯的定义。在用户需要的功能上,Seed 并不放弃创新的机会,将新技术隐藏其中。对于一些无谓的需求,麦开则做到了尽可能的克制。这一设计考虑,不仅体现了“智能回归需求”的产品理念,同时也控制了Seed 的价格。与一般智能水杯动辄几百元的售价相比,129元的定价称得上良心。另外,可定制化的外观图案设计,也让Seed 的消费群体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但是,笔者还是有疑问的。本次发布会上,麦开同时还发布了定价399元的Cuoptime 2代,尽管在性能上相比一代有一定的升级,但实用性方面远不如Seed。在同样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人会选择Cuptime 2代?而这可能是麦开团队未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