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博会现场,窥见智慧物联的未来十年
10月25日上午十点,深圳市福田会展中心,安博会现场人声鼎沸,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挤在数个场馆里,或是叙旧、或是洽谈,甚为闹热。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酝酿了数年之久的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
这貌似两件不相干的事,却有着一层本质联系: 数据。
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之于经济,犹如水之于鱼。
过去十多年,数据+技术的双轮驱动,造就了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繁荣,涌现出BAT、字节美团等互联网巨头。
而今,在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下,物联网将成为互联网之后,数据赋能的第二波浪潮。
IDC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的数据总量为23.88ZB,而到2027年将达到76.6ZB。在这些数据中,80%以上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并且仅有24%的数据被用于分析和决策。
也就是说,数据总量毫无疑问会持续增长,但当前的数据利用率仍然较低。
如何激发数据价值,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掘金万亿物联网市场的核心。
国家数据局的揭牌,意味着围绕数据相关的政策、产业等都将愈发规范,并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价值链。
这个趋势下,旧安防时代的企业们纷纷自我改革更新,通过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以提高自身核心能力、产品能力、解决客户痛点的能力,一跃成为物联网竞赛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陪伴了这些企业多年的安博会,悄然间也增添了“数字城市产业”作为第二主题,与企业一起「进化」。
2023年的安博会,有很多不一样。
消失的AI公司
犹记得数年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浪潮波涛汹涌时,无数CV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安防行业。毕竟图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的拿手好戏,安防也是最需要AI赋能的场景之一。
那个时候,众多AI公司,以及部分互联网大厂、ICT大厂,开始提“AI安防”、“算法定义硬件”等新概念,纷纷入场做安防业务,给旧行业掀起一股新技术革命。
这群以AI技术为招牌的公司,给当时的安防格局带来强大的冲击,大家围绕着“软件定义”和“场景定义”展开了激烈讨论。
那几年的安博会,热闹非凡,除了海大宇这些安防巨头,展台多余的C位必然是某某AI公司,展会现场也变成新品发布会,各大AI公司纷纷拿出了搭载核心技术的摄像头、面板机、监控卡口等,宣传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着落地视频。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软件定义”这个说法就像海边浪潮的回音,渐渐淡出耳边。
安防确实被AI改变了,但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胜利者并不是这群AI公司,而是以业务见长的传统安防公司。那些吭哧吭哧做安防业务的AI公司们,终究因水土不服而宣告离场。
“做AI的已经不做安防了,因为安防厂商做了AI。”
某安防从业者告诉掘金志,AI公司参与安博会那几年,“既是最好的几年,也是最坏的几年”,说好是因为热度高,AI公司把行业的热度带到了新的高度,每年都能看到新概念、新产品,大家也更愿意关注这个行业;说不好是因为,这些公司确实技术在行,给老玩家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倒逼着原来的安防公司加大在AI方面的投入,避免落后被淘汰。
如今的安博会,现场成百上千家展商,已经几乎没有AI公司的身影。这些AI公司像是完成了某种历史使命,在给安防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一次技术颠覆之后,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
实际上,AI公司退潮安防,并非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做不了这个业务,也并非不懂碎片化场景,而是高研发、高人力成本的模式,需要高毛利的业务才能滋养其身。但安防是个低毛利的业务,即便AI公司做安防,可以实现在某个单点业务的盈利,却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组织的资源消耗。
低毛利的业务投入大量的资金,必然导致单位平均产出低下,当成本支出远大于收入时,AI公司们高举高打的路径自然而然面临失效。因此,AI公司离场,似乎已是命中注定。
不过,没有人会忘记数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旧安防公司们,在这群技术弄潮儿的影响之下,主动完成了向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商的进化,而失意的AI公司们,也迎来了他们的归属:AI大模型。
渐进的大模型
ChatGPT一声炮火,宣告大模型时代的来临,那么当智慧物联碰上大模型,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今年5月份,宇视率先发布了“梧桐”大模型,成为“御三家”中第一个宣告入局大模型的企业。
宇视认为,大模型给AIoT行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大模型”+“小样本”的算法生产模式,意味着训练成本更低,数据标注量变小,效率大幅提升;
降低了算法的开发难度,本质上是一次技术平权;
激发了数据资产的价值,将衍生出围绕数据产生的服务业态;
这些变化实际上会带来行业内公司角色的变化:那些没有AI能力的公司将具备一定的AI技术,一些对AI能力要求不高的业务,其价值点将会降低; 而宇视这类技术公司可以提供80%左右的代码,将剩下的部分交给合作伙伴,这样相当于共同创建新业务,产生新的合作模式。
无独有偶,在安博会开场的前一天,10月24日,大华发布了星汉大模型。
大华认为,当前的AIoT行业,场景非常复杂,大量的长尾市场存在碎片化需求,但算法的可复制性很低,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研发成本。因此,市场对于AI的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完成算法开发,大模型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星汉大模型有三个特点:以视觉为核心、融合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并聚焦于5个方面的能力提升。
准确性和泛化性跃升,提高复杂场景的算法的准确率和可复制性;
图文提示定义新功能,无需定制开发,解决碎片化需求;
突破视觉认知能力,理解事件动态全过程;
全场景自主解析,简化智能配置;
大模型+小模型协同,让客户“用得起”。
大华表示,AGI是AI发展的终极目标,现阶段离AGI还有很长距离。在所有数据中,视觉类非结构化数据占据90%以上,大华将从视觉大模型出发,结合AI进一步构建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治理模型、数据分析模型、多模态调度模型以及决策模型,搭建一个完整的AI计算框架池。
在宇视、大华之外,海康也透露了自身大模型“观澜”。而在安博会现场,参展商们也带了各自的模型,虽不如“御三家”有名,却也别具一格,给会场增添了新的亮色,比如杰峰科技的峰精灵、熵基科技的BioCV LLM等等。
作为AI的进阶态,大模型无疑让人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但智慧物联复杂、碎片化的业务场景下,聚焦于某个场景业务的行业大模型更容易落地;并且,现阶段的大模型仍以NLP语言模型为主,视觉模型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视觉行业的大模型前景乐观,不过实现路径很难。
智慧物联,场景为王
对于老安防人来说,场景这个词几乎已经听起茧了,从企业高管到一线业务,从AI公司到IoT公司,大家都在讲场景。场景又分大场景和小场景,比如交通是个大场景,交管则是一个相对的小场景,路口监控就是“微场景”。
旧安防时代的场景,更多指的是技术&产品的场景化能力,能够解决业务痛点,可以“接地气”而不是“花里胡哨地秀肌肉”。而今到了智慧物联时代,场景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对某个具体业务场景的价值挖掘。
举个例子,互联网平台扩张期,产品能够以量取胜;但在饱和期,增量放缓时,通过打造私域流量,来提高用户的复购率,即对单个价值用户的价值发现和持续深耕,成为重中之重。
智慧物联行业同样如此,客户大手大脚花钱的时代早已过去,他们变得非常理性。对于购买的产品&方案,客户都会提前算清楚投资回报率,编制严格的预算约束。
这意味着以前卖产品的逻辑已经很难带来大的增长, 新的价值势必围绕场景为核心,除了解决客户痛点以外,还要利用数据,给客户创造新业务、新价值。 比如做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提高客单价,形成稳定、持续购买的客户群。
同时, 在技术跃迁的背景下,许多场景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形成了新的价值链。
比如to B业务和to C业务,在旧安防时代很少有共通点。伴随着大模型的应用,B2B2C的业务模式正在泛化,许多不具备图片处理技术的B端客户,可以从海大宇这类能够提供行业大模型能力的企业购买服务,搭建to C的业务平台,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一言以蔽之,从旧安防时代开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场景。在智能物联时代,这个核心并未发生变化,有千千万万个客户,就存在千千万万个场景,只有扎根场景,才能理解需求,进而用产品&方案解耦需求,实现价值。
出海依然很重要
本次安博会,除了国内展商以外,还有许多国外展商,但更多的是前来参展的老外。走不出5步,便能看见一个络腮胡须的老外,在展台前拍照或交谈,所用的语言不止英语,还有诸多不知名小语种。
毫无疑问,在智能物联这方面,国内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客户涵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公开的数据看,2022年,这些企业基本实现了境外业务的正向增长,并且在毛利方面,境外业务要高于境内业务,
智慧物联的核心是连接,不但是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交互,同时也是市场与市场、企业与不同市场之间的连接。全球化浪潮下,供应链呈多元化,对应的产品也将被销售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因此,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出海依然很重要,智能物联本身没有边界。
从产品发布会到招商会
安博会当天,不少公司在台上展示自家最先进的产品,也有许多企业在演示AI的新应用。
比如,宇视展示了AI写真,希捷摆出最新的存储硬盘,华为演示全系感知,国科微亮相新的AI芯片等等。
当然,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创新,一些公司直接开始现场招商。业务员加大音量,卖力地宣传着产品和渠道政策,想要在众多人群中发展合适的经销伙伴。
与一般招商不同的是,这些招商的企业基本上把经销商当客户对待,提供从产品到技术、从售前到售后,乃至提供金融支持,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方案。
就差喊出 “经销商好好卖货、拓展客户,剩余的事情我们来解决” 这句话了。
现场招商并不奇怪,但这种全方位服务的招商政策确乎少见。这也正好反映出,现在的智慧物联公司,除了产品以外,还提供多种业务支持,不单是给客户,也给渠道伙伴,从而形成积极的良性生态。
毕竟,独行虽疾,但众行至远。智慧物联是个万亿级市场,没有人能一口独吃,而是整个产业上的玩家们各司其职,各自提供价值,给客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
智慧物联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旧安防到AI安防,再到如今的AIoT,数据+技术驱动着行业的一次又一次进化。
而今,AIoT这个行业再次站在了临界点上: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和年增长以ZB级别的数据容量,正在极速扩张,“技术+数据”的爆发效应正在形成。
国家数据局揭牌之后,新的制度政策将带来新的业态,市场也将涌出新的价值点。
对于经历过时代洪流洗刷的企业而言,他们有着不同的相对优势,有的工于技术,有的长于产品,有的强于项目,或者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这些成为他们迎接新时代的基础和准备。
但请不要忘了,新时代总会涌出新事物,总会有新的挑战者来颠覆行业,不进则退是市场铁律。
那些想要书写新故事的企业,应该想一想下一步子落在哪里了。 雷峰网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