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程维:明天的目标是共享新能源汽车,后天是无人驾驶
雷锋网按:近日,滴滴 CEO 程维在接受观察者网访谈时,畅聊了如何将滴滴打造成人工智能公司,并构建出超级交通 AI 。他提到,滴滴未来有两大目标,一个是共享汽车、新能源;另一个是无人驾驶。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新智驾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摘选,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对未来交通出行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现在,滴滴掌握着数百亿计的资金,以及来自数亿用户的海量出行数据,作为这家公司的掌舵人,程维的想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世界的交通模式。
在程维看来,未来共享汽车的智能化会很在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未来购买一辆私家车,将会像“买一匹马上下班”一样奇特而奢侈。人和车最优匹配,车和路最优匹配,红绿灯智能控制,路网可改变,视野之外的障碍物在几公里外就会被考虑到汽车航线之内,实现更安全的自动驾驶……这一切并不遥远,都是十几年后的“短未来”。
对于30年后的交通,程维严肃地设想,市内交通终究将交给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以三维交通解决三维城市的问题。长距离交通将由三倍音速高铁和飞机承担,中国大城市之间的时间差单位将从“小时”变成“分钟”。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人和商品的连接是淘宝,人和信息连接是百度,人和人连接是腾讯,人和车连接……程维希望由滴滴来代表。连接构建了平台,然后会在平台上沉淀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数据进一步极大的提升效率。所以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半场。 滴滴很幸运,赶上了上半场构建互联网平台的末班车。
在这场创业潮的下半场, 程维希望打造超级交通AI,向人工智能公司演变。
数据公司
现在滴滴汇集了来自全国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最终都会进入滴滴研究院。程维表示,滴滴每天处理200T数据,每匹配一个订单,都要进行超过576亿次运算,做天量路径规划。
滴滴的梦想是让出行更美好。
梦想的第一步是构建一站式出行平台,连接所有交通工具。平台背后的核心是一个基于交通数据的人工智能大脑,被称为“滴滴大脑”。它在实时地学习这个城市里面每一个人出行的规律,实时了解交通工具和道路情况,从而整体地帮助全社会优化交通效率,也尽可能满足个人体验。 只要能提高20%的效率,这就是了不得的效率提升。
人、车、路,三者之间在特定时间段的供需差距很大,这是交通问题的根源,智能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会化解这个矛盾。但是,解决人和车的供需问题,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对运算速度和能力挑战很大,每过2秒,车和路况都会变化,必须实时收集数据并演算。
其次要考虑全局最优匹配,不仅是这个时间切片的最优,还要考虑这轮匹配对未来30分钟车辆分布的影响,还要考虑司机的服务和安全——滴滴除了给司机的服务打分,还在实时监测每辆车的安全分,监控急刹车拐弯疲劳驾驶等行为,目标是降低事故率。今年滴滴平台控制的车辆事故率会比线下出租车降低40%。
程维希望滴滴平台能真正用好滴滴“大脑”。他觉得滴滴本质上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一个人工智能公司。公司很早就成立了滴滴研究院,设于美国硅谷的研究院也成立一周年了,还邀请了优秀的科学家加入。
而且这些数据在未来有特别多的作用。
举一些例子,比如红绿灯,原来红绿灯的调度,要么就是30秒、50秒这种固定周期,要么就是靠地感线圈和摄像头,做不到基于大数据实时精确控制。现在每个路口都不断有滴滴的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驶过,滴滴基于这些数据,基本可以知道每个红绿灯路口从早到晚的流量情况,能够支持我们做合理的预测,帮交通部门调整红绿灯周期。这套系统已经在现实中应用了。
未来10年的交通趋势
30年后市区交通会突破到三维。汽车会飞起来,并建立一套全新的交通规则。这样的话交通资源会无数倍地增加,完全解决拥堵问题,城镇化会进一大步。
跨城交通会进化到3倍音速的超高速铁路,北京去上海十几分钟就到,Hyperloop正在阿布扎比到迪拜修建第一条3倍音速的高铁。
如果只看10年,有3个趋势:
第一个是汽车共享。
实际上,个人汽车的使用率只有5%,为了5%的时间有车开,需要付出100%的成本拥有。 95%时间被闲置的汽车导致城市变成停车场,很多城市停车位比车卖的都贵,这样的城市不可能持续发展。
所以要发展共享汽车,大家按需使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不必拥有。汽车白天在城市里面服务,晚上统一停到郊区去充电,城市里面大量的停车场可以变成绿地和学校。
第二个大趋势是新能源,3-5年之内新能源汽车的综合使用数量会超过传统燃油汽车。
全世界都在制定计划,到十几、二十年后就不再允许销售燃油汽车、不允许再开传统燃油汽车。
过去一两百年,对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争夺塑造了当今世界和城市的形态,这会被新能源的世界规则所改变。全国100万座加油站,将来可能会变成30万座充电站。
第三个就是无人驾驶和智能时代。
汽车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人这种动物并不很适合开车,人类的可靠视距大概只有两三百米,但是激光雷达可以看到更远。人类只能看到前面180°的视角,看不到后面有车追尾,机器可以环顾360°。人类只能靠个体学习积累驾驶经验,用公里数换经验,但是机器可以100万辆车共享一个大脑,去学习沉淀经验。
无人驾驶是汽车的操作系统。从手机和PC的经验看,全世界最后只会留下两套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iOS、安卓。滴滴希望自己参与的操作系统能走到最后。
滴滴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智慧交通是滴滴今年战略之一,希望将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滴滴已经在全国各地安装了100多块交通诱导屏,让司机了解实时的路况数据。
复杂一点的措施要控制交通设施本身,比如滴滴正在设计新型潮汐车道,让车道根据车流量实时调整。双向4车道的马路,早高峰的时候这边3车道,那边1车道;晚高峰的时候反过来。
滴滴的第一条潮汐车道已经在济南上线了,红绿灯也是实时动态可调的。希望将来基础设施都能连接到线上,人、车、路都跟中央的大脑连接,统筹调度,提高效率。
此外,滴滴还在参与雄安新城的智能交通规划。希望实践很多新的理念,包括区域内无人驾驶应用;也希望实验新的产品,包括智能巴士。未来的公交车没有公交牌和固定路线,大数据系统根据需求情况,实时指定上车点和路线。
面对稍远的未来, 滴滴希望寻求战略合作,一起设计第一代共享汽车。 程维希望叫它“D ONE”——这辆车从第一天起就是为共享而不是(拥有它的)消费者设计。忘掉百公里加速数据,转而追求安全、舒适和运营效率。
德国人发明汽车,美国福特T型车让汽车普及,滴滴也在努力让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共享汽车诞生在中国。
雷锋网新智驾推荐阅读:
《对话滴滴章文嵩:满足巨大出行需求同时,滴滴怎样变成城市出行的智慧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