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让教师跟上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消息,11月25日-26日,由芥末堆主办的2019第五届GET教育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教学相长、学以促用”为主题,教育行业各路大咖云集,观点碰撞,共探未来教育的新走势。26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出席此次大会,并做了《以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题的演讲。
在演讲中,任友群首先从政策层面表明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据他介绍,教师工作司正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这个工程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做了六年多。
任友群认为,提高校长、局长等决策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对于提升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他还表示,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应该关心教师队伍整体的提升,不仅仅是某一个校长或某一个老师的提升,而是要整个面上的提升,成团队、成建制的提升。
另外,任友群还希望利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将优质教学资源传输到边远地区,从而提升边远地区的教学质量。据他介绍,教师工作司正在推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并将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试点。
最后,任友群也对教育从业者提出了他的中肯建议,一是他认为做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别想着有暴利,做教育要心态正,要长和稳。二是教育市场会永远存在,作为教培企业和家长,不要去放大焦虑;并呼吁教育企业多关注弱势群体,包括三区三州、中西部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
图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以下为任友群司长演讲原文,雷锋网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大家好!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工作。
中国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庞大的。在候场时,我与卢旺达教育科技司的官员进行交流,我们中国老师的总人数就比卢旺达的总人口还要多好多,所以我们面临的局面是不一样的,但同时也有共性。例如,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教育装备的介入,使得教育发生改变,我相信这个不管是大国小国,人口多、人口小都需要跟上这个时代。
我接下来报告一下面临信息时代飞速发展,教师工作的现状。中国教师数量这么庞大,而且处在不同的省域、地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在面临信息浪潮到来时,从国家层面如何考虑让老师尽快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首先是一些大数。现在大家知道,中国总人口是14亿,总教育人口是3亿。为什么这么讲呢?2.7亿是学生,1673万是老师,再加上千万的教学辅助人员,中国有3亿人在教育领域中。
如果我们把具体的数字再分解一下就知道,1673万是去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其中,大学老师占十分之一。而小学老师是体量最大的,有600多万;初中老师体量也是非常大的,达到360万;高中老师是181万,这三个也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中小学老师加起来是1100多万了。当然还有中职老师、学前老师等。
今天分享主要是聚焦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上,我们来谈一谈如何让信息技术使老师跟上步伐。
我们国家是全世界国家中在顶层最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信息化有过多次指示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不管是对新进教师还是在岗教师,对信息素质培养都是非常重视的,对硬件设施也很重视。
在座的很多老师参与过扶贫,但十几年前和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哪怕是很边远的中小学,硬件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假如你去看一个教室,一点信息化装备没有的教室已经很少了。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视。现在国家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2011年左右,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十年规划,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是,去年1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颁布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颁布等级是最高级的。
此外,在“十三五”左右,出台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还在实行中。明年则是“十四五”制定过程,即会收尾“十三五”,也会去策划很多对于“十四五”的计划,这一策划就会定下五年的安排。当然中间会有很多微调,但如果很多事情会纳入规划的话,对后面的推进肯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也提醒大家关注这个规划。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定了三大任务,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顶层文件。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到2020年结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要到2035年。现在离2035还有16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这个文件管的很长远。大家都知道,越管得长远的文件不能写得太具体。为了落实最近关于2035的方案,教育部还出台了2018-2022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现在是一个教育大国,还不敢说是一个教育强国,我们希望1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件事情。要完成2035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就要细化很多方针步骤,每个省份、每个市先一步步来做的事情。
从教师工作司的角度来说,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我司的一个业务。我们这个业务中有一个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个工程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做了六年多。
我们现在已经培训了超1000万人次的中小学老师,按照人次初步的估算,应该说可以把所有在岗中小学老师的信息化使用能力轮训了一遍。
我们从今年开始实施2.0工程,前一轮主要是解决个体老师对于信息技术会不会的问题,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年龄偏大的老师对于最新装备使用起来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到2022年,大概会把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校长、老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到设定的目标,这里有一些具体的细节,我不会太展开。
今年开始实施2.0工程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原来都是个别的老师,PPT不会就教你怎么做PPT,电脑怎么用就教你这个。我们后来发现,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老师,除了年龄偏大已经接近退休的也不太多了,特别是这几年新进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大量人员变成了新进的中小学老师。只要在中国接受过正规的本科教育,不可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个体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都是具备的,而且手机这几年已经非常普及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提升水平还有欠考虑。 我们这次非常注重提升的是校长、局长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有时候我们说,将熊熊一窝,校长、局长要好了,这个学校或区域都会好,反之会很难。我们希望提升的是整体,不是用在自己上网,而是要体现到课堂上,体现到教学中,信息化教学中的创新。
我们还希望用信息技术解决相当一部分边远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家都知道,我们有3亿教育人口,2.7亿学生。但我们现在还有280万左右的老师是乡村教师,他是在县城以下的乡镇级的中小学做老师。这些老师中还有一批是在边远的教学点教课,这个工作场所连学校都称不上,叫教学点。据我这几年了解,教学点的量一直在4-8万之间。
4-8万个教学点上学生数通常是几十个人,人数少甚至的有一个学生、两个学生的。这个教学点上通常配备的学生有一师一校的,也有五、六个老师一个学校的。但不管怎么样,在座的各位都能想象,再怎么样的配置,都很难做到把中国最优秀的老师配到4-8万个教学点上。
现代信息技术来了以后,最好的办法是把最优秀的课程资源送到那些点上。原来是刻光盘,后来变成拷硬盘,这个都可以。而且大家也知道,在3G时代以前视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4G时代视频已经变成可能了。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手机上的视频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到5G以后,5G几乎没有延迟了,都是实时的,都是高清的,画面质量会更加好。
所以这就会面临,怎样把优质资源信息通过5G的技术投送到边远的教学点上?让那个教学点上的孩子也能看到全中国最好的学科老师的教学视频,有些时候还能加上辅助的互动。对于各个企业也有商机在里面。甚至,如果在视频上进行互动的研发能够更到位一点,大家想明白,所有的教育学手段如果是发生在电子平台上,更多的信息都是可以被捕捉的。如果可以被捕捉就可以分析,如果采集到足够多的分析就可以用数据科学进行分析。如果这种分析以后还能让大数据来分析,就可能用人工智能来改进。有些课教学点上的老师即使能上,也不一定能上得好,我们就用最优质的资源聚焦过去,本地老师可以进行维持秩序、帮助辅导等,这样教学模式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三区三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贫困的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是在三区三州。我们非常希望做的是,先进的学校,优秀的校长有一个引领,可以引领教师进行更多的信息教学水平实践,包括智能技术的使用,教师跨信息技术和自己学科的应用能力。
提升服务体系,我们需要的是成团队、成建制地来提升信息技术的服务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校长特别牛,某一个老师特别牛,我们现在是要整个面上的提升。 因为中国足够大,永远可以找得到最好的个案,所以最关心的应是教师队伍整体的提升,而不是仅仅是某一个老师用的特别好。
第二个,面向更新技术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素养也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概念几十年来一直在变化。我记得西方做过研究,最后发现信息技术用和不用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二十年前的老师和孩子二十年后的老师和孩子生活环境不一样了。
我也举一个例子,如果全国教育信息化都搞的非常好,大家都提升了,孩子们都用的很好,都很适应这个社会,老师们也用的很好,把孩子们都教得很好。这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但信息化整体的提高不见得会反映在升学率上。
从信息化角度来说,整体提升当然是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比把某一个局部搞好是更难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整体提升。现在很多公司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聚焦局部,觉得把这帮孩子搞的比那帮孩子好,这就是成功了,这也是企业很现实需要做到的事情。我也不是反对这样的做法,但信息化整体的提高不见得会反映在升学率上。
我们现在在做一些试点。这两年“人工智能”变成热词了,短短两年时间人工智能变成家喻户晓的词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让大家记住这个词,是要落地的。教师工作司推进了一个试点:宁夏和北外试点。
为什么选宁夏?因为宁夏是全国互联网+的试点,叠加在试点上相对很多事情做得会更方便一点。我们在推进时考虑了几件事情:
首先是,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培养教师的时候如何让老师成长得快一点,原来让师父带徒弟,年轻老师观察多堂课题,用经验总结。但现在能不能用技术手段省掉经验上的花销,同时还能帮助老师课堂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发生在电子平台上。因为,发生在电子平台上很多东西才能被采集,被采集以后才能在后台分析。如果还是传统的方式,数字化的过程很费劲。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总的来说必须解决如何让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更多的被电子所采集,这样才能做后续的事情。
今年11月2日的教师资格考试,共有590万人报名,是历年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我从来没想过会教师资格证考试会成为如此庞大的考试,所以感到压力巨大。
在考试人员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大概是26%,74%都是非师范专业的。这也能看出,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到了本科三年级、四年级以后,虽然没有读师范,但希望对未来就业有更多的一些选项。
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助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 这里面我们有一些做法,用智能助手帮助教师,希望用智能的手段培养未来的教师,帮助教师们省掉通过经验判断教学的水平、教学优缺点的时间。可以通过技术比较精准地定位哪些指标OK,哪些指标有点问题,这些应用等陆陆续续都会推动起来。
还有一个,我们希望用智能手段去帮助贫困地区老师。 我们也在探索,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学校和贫困地区的牵手。当然,可以派老师去现场,同时辅助于信息技术的手段远程控制。现在北上广的中小学跟三区三州的学校进行网上互动,有些已经是常态的操作了,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提一些个人建议:
第一,不管是用信息技术来做教育还是怎么样,教育信息化产业,教育信息技术这个产业,不管是用来补课还是用来做解决方案,还是用来干别的,在教育领域做基本上不太会有,你也别想着有暴利。所以做教育心态正,也要长和稳。
第二,公司有大有小,有些企业在正常发展状态,有的在起步阶段,用技术提升教学的公司是非常好的。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三,其中有几个学期、几门课跟不上需要找人补课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市场应该会永远存在,在校生中会有一批孩子会在特定的学期补某些课程,做好这个市场就足够,我认为补课企业应该考虑不是去放大焦虑,放大的焦虑最后也会破灭掉,有一个过程而已。 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放大,我有的时候看到一些企业的帖子,这个不学马上会被淘汰了,那个不学在娘胎里就落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的家长、年轻的父母也会明白的,有一些是正常的焦虑,有些是放大的焦虑。大家朝着正常这个方向努力。
另外,如果大家在企业运作还可以的情况下,要更关注一下弱势群体。一个是,三区三州、中西部地区,还有帮助城市中生活困难,还有些因为家庭原因不能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的学生。
希望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为我们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雷锋网年度评选—— 寻找19大行业的最佳AI落地实践
创立于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是业内首个人工智能商业案例评选活动。雷锋网从商用维度出发,寻找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最佳落地实践。
第三届评选已正式启动,关注微信公众号“雷锋网”,回复关键词“榜单”参与报名。详情可咨询微信号:xqxq_xq
相关文章:
推出学而思轻课盒子,增加研发投入,好未来将发力智慧家庭教育
高思教育正式更名为爱学习教育集团 并获腾讯D+轮战略投资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育该如何面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