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行业中,为什么最明显的“桥梁产品”是激光雷达?
雷锋网按: 本文作者 系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公司 a16z 分析师 Benedict Evans。
1999年,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移动的未来,SIM卡背后的工业团队成功想出了一种解决方法:使用SIM的可编程空间来打造一个完整的WAP浏览器。
这意味着移动运营商不必等待消费者购买内置WAP的新手机,就可以将WAP浏览器推送到已经在使用的所有的手机上,并让用户立即开始使用这些服务。
虽然WAP在当时看起来相当先进,但它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手机没有WAP浏览器,也没有专门的数据网络接入(当时是GPRS),它就没有精确的数据网络连接。因此,只有通过拨号才能连接设备,连接速度小于9.6KB每秒,每次打电话还需要支付电话费。所以,将WAP浏览器推送到这样的手机上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在我看来,WAP是“桥梁产品”的典型代表。那什么是“桥梁产品”?如果X是一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但是当前的科技或市场环境并不支持X,或者X成本太高。当下有一个方法Y能够起作用,但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这里的Y就是桥梁产品。
因此,将WAP浏览器改装到手机中便是一种“桥梁产品”,同时,WAP本身也是一种“桥梁产品”。在1999年之前,将网络以某种形式装载到手机中之一种“明智之举”,已经是行业内的一个共识了。
但是在1999年初,即使运营商NTT DoCoMo发行了i-mode ,手机和网络也不能实现连接。后来,WAP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WAP,2007年之前的整个手机移动网络(包括i-mode、带有简化的页面和简化的浏览器以及从链接滚动到链接的导航键)都是“桥梁产品”。不过,在1999年,我们打造不出支持i-mode技术的手机。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科技都可以称为“桥梁产品”。但是,要判断某种科技是否是真正的“桥梁技术”,我们首先要问两个问题:
-
你有足够长的时间窗口让人们在“正确”的方法变得可行(或下一个桥梁产品出现)之前使用它吗?
-
我们现有的经验能够支持这项“桥梁产品”的应用吗?
虽然WAP的时间窗口有五年之久,但是WAP的体验实在太差。因此,即使它在专为WAP而设计的手机上的体验也很差,所以几乎没人愿意使用它。
而相反,i-mode的时间窗口有十年之久,在巅峰时期,超过一半的日本人都在使用它。与此同时,Firefox手机项目的问题在于,即使你喜欢这种体验主张:“几乎与Android一样好,但可以在非常便宜的手机手机上运行”,但在低端Android手机关闭时间窗口之前,价格差距太小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出哪种技术是“桥梁技术”,有时候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不存在,有时候它的确存在,但是太过昂贵。
因此,问题是:“便宜的、坏的”解决方案是否比“昂贵的、好的”解决方案发展得更好更快?在更广泛的科技行业中,便宜的产品往往发展得更好,PC成长并杀死Sun和SGi等专业硬件厂商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是,在移动行业中,往往相反:好产品变便宜的速度,比坏产品变好的速度更快。例如,运行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的多点触控智能手机粉碎了功能手机,短程的本地无线系统(DECT,CT2,PHS)在公共服务中败给了蜂窝。
而在当今的科技行业中,我认为最明显的“桥梁技术”便是激光雷达。
虽然当今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昂贵(每辆车需要几个,价格达数万美元)而笨重,但行业内的共识便是:
计算机视觉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它还不够完善,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主驾驶,甚至在五年或十年之后也不能,因此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还是要用到激光雷达(或者雷达)技术。因此,激光雷达是一个桥梁产品。这是自动驾驶汽车的J2ME(是一种针对市面上大量消费类电子设备的高度优化的Java运行环境)。
不过,虽然激光雷达的价格和可操作性一直在优化,但因为连接等原因,即使有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汽车也不能运行。激光雷达的价格正在变低、实用性正在迅速提高。
那么,在激光雷达变得小巧便宜之前,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实现?计算机视觉技术会变得足够好吗?如果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激光雷达技术会被世人忘记(这也是Elon Musk在特斯拉上下的赌注)。
那么,在独立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变得足够强大之前,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实现?激光雷达是否会便宜吗?我们还会一直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吗?
时间会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PS:6项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新智驾会员专享特权,全年100期精华内容,带你深入浅出看懂自动驾驶。欢迎点击链接,加入雷锋网新智驾会员计划 : https://www.leiphone.com/aidrive/vip 或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