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出新招:中方不撤34%关税就再额外加征50%关税;Meta大模型被曝训练作弊,内部员工辞职抗议;微软回应关停中国区业务丨雷峰早报
要闻提示
1.高调现身!东风华为合作新车亮相街头:车身张贴“华为最强智驾”
2.传微软旗下合资公司突然关停中国区业务,波及上千员工,补偿N+1,微软回应
3.旷视科技拆除VIE架构,蚂蚁集团、联想控股持股未变
4.小米股价下跌21%,市值跌破万亿,刚精准高位配售425亿港元
5.vivo巴西子品牌JOVI首款产品将于二季度发布,长期目标对标苹果和三星
6.小米辟谣SU7被拒保: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
7.Meta大模型被曝训练作弊,针对性优化,内部员工辞职抗议,官方回应
8.美设定48小时撤税期限,威胁对华再加征50%关税并转向第三方谈判
今日头条
高调现身!东风华为合作新车亮相街头:车身张贴“华为最强智驾”
4月7日消息,日前,网络上流出了、一组疑似华为“第六界”战略下的首款SUV路试谍照曝光。从谍照来看,车辆覆盖伪装车衣,上面标有“东风+?+华为”及“华为最强智驾”等字样。此前东风与长安合并传闻未落定,而该伪装车同时现身于东风、长安和华为基地,这可能是三家深度协作的产物,且有望搭载华为智驾ADS 4.0系统。
外观方面,尽管新车整体被严格伪装,但细节上仍能发现其采用与问界、智界相类似的设计语言,配备标志性的L形大灯组,车顶还搭载激光雷达,进一步印证其可能配备华为智驾系统。车身侧面尺寸较大,预计定位中型或中大型SUV,平直的车顶线条预示车内头部空间表现不错。尾部可能采用贯穿式尾灯组,符合当下流行趋势。
动力方面,目前官方尚未透露更多信息,但参考问界M7,该车预计搭载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52马力,并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快科技)
国内资讯
传微软旗下合资公司突然关停中国区业务,波及上千员工,补偿N+1,微软回应
据媒体报道,有消息称微软将调整全球战略布局,一张显示“微软停止中国区运营”的邮件截图在社交软件上流传,该邮件内容称:由于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从微软内部人士处了解,该业务为微软旗下合资公司微创,定位为企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行业里普遍叫微软的外包公司”。若想进一步了解微创软件此次裁员涉及到微软哪些业务,可添加微信 xf123a 交流。
有微创内部员工透露称,“此次波及业务主要包括office相关业务外包部门。”并提到,“3号通知的领导,4号就没有工作做了,今天领导就直接跟我们说了。我们这边整个项目组都被端了,大概四五百人吧,正在排队等约谈,有n+1。”一位办公区在上海的微创员工表示,早上刚到公司就被宣布和微软相关的所有业务都被暂停了。
由于本次变动涉及全国各个城市,据其和内部同事粗略统计,本次变动或涉及近2000人,目前,公司给其提供的裁员补偿为N+1。另一位无锡的员工则表示,“无锡这边大概有三层楼,涉及1000多个员工,也是赔偿N+1,直接签合同走人。”
对此,7日下午,微软中国方面正式声明,回应关于微软在中国停止运营的传闻。声明称:“有关微软将停止在中国运营的报道,信息不实。有关微创Wicresoft公司的业务和运营的任何问题应直接向他们咨询。”
公开资料显示,微创软件是微软在华投资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于2002年,其企业数字化服务客户涉及全球,同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高科技、互联网、金融、保险、制造、汽车、能源、公共事业等多个行业。此外,微创软件也在全球有多个交付中心。(凤凰网科技、第一财经)
vivo申请注册MR头显商标,首款产品vivo Vision已亮相,对标苹果
近日,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VIVO AI眼镜”“VIVO AR”“VIVO MR Headset”“VIVO MR智能眼镜”商标,国际分类均为科学仪器,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在前不久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 Vision产品已经首次亮相,这是vivo首款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单纯从外观上来看,vivo Vision设计方案是看齐了苹果Vision Pro的,整体比较轻便。为了更好的佩戴舒适性,与苹果一样采用了外接电池的方案,似乎也同样的连接方式。机身肉眼可见的就有6颗摄像头,能够提供更强的现实透视效果。据悉,vivo Vision的原型机将在2025年中期正式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MR也是vivo下一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是机器人的“眼睛”。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vivo进军家庭机器人但不做全身硬件,主要专注“大脑”和“眼睛”两个方向。vivo选择造家庭机器人的优势体现在个三方面:一、技术复用性;二、用户场景连续性;三、产业共荣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vivo是在AI领域布局最早、力度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目前,vivo还已经启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专家招聘工作,确认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快科技)
传宁德时代洽购蔚来能源控股权,官方回应
4月7日,据外媒报道,四位知情人士称,宁德时代正在洽购蔚来汽车旗下充换电业务蔚来能源的控股权。蔚来能源在中国运营着3000多座换电站。
知情人士称,今年3月,宁德时代宣布对蔚来能源进行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随后,宁德时代向蔚来汽车提出了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的提议。知情人士并未透露宁德时代在这桩拟议交易中的具体出价。不过,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蔚来能源在2024年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蔚来汽车并未直接回应这桩潜在交易,但表示正在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投资者”共同建设换电站。“蔚来和宁德时代将在资本和业务层面深化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蔚来汽车在回复置评请求时表示。(凤凰网科技)
阿里AI智能眼镜方案确定,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布
据媒体报道,阿里已经确定了AI智能眼镜项目方案,目前正在积极招聘和扩充团队。据了解,阿里AI智能眼镜主要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旗下的天猫精灵团队负责,硬件规格将超越Ray-Ban Meta智能眼镜,采用高通AR1芯片+恒玄BES2800双芯片双系统架构,在功耗和续航方面将有更优秀的表现。眼镜摄像头与Ray-Ban Meta一样采用索尼IMX681 CMOS,1200万像素,摄像头模组由立景提供,整机代工则由立讯承接。
据悉,阿里AI智能眼镜将分为两个版本,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以及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AI+AR眼镜优先级更高。AR版本将采用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采用了单绿色的Micro LED光机模组。在AI方面,AI智能眼镜将与AI旗舰应用“夸克”深度融合,夸克AI 基于通义大模型技术,是将传统搜索升级为集AI对话、深度研究、任务执行于一体的“AI超级框”。( 维深信息Wellsenn XR)
旷视科技拆除VIE架构,蚂蚁集团、联想控股持股未变
近日,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钊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旗下西藏星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571.5万人民币增至约3394.2万人民币,同时,新增多位主要人员。
从知情人士独家获悉,蚂蚁集团、联想控股等此前已经是旷视科技股东,此次并非新融资发生,而是旷视科技拆除为港股IPO而搭建的VIE架构。旷视科技曾于2019年计划在港股上市,已搭好红筹架构。鉴于其子公司北京旷视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存在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且无法满足外方主要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故搭建了VIE架构(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采取了协议控制的方式,即通过签订一系列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及财务的合并。
据悉,“AI+汽车”已视为旷视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就在旷视科技撤回科创板IPO的同时,旷视科技创始人、CEO印奇成为了力帆科技(现更名为“千里科技)董事长。旷视在智能汽车行业布局已久。早在2021年初,旷视开始入局智能汽车业务。基于在计算机视觉上的技术优势,旷视切入到类似于特斯拉的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几百人的团队规模。(科创板日报)
小米股价下跌21%,市值跌破万亿,刚精准高位配售425亿港元
4月7日,小米股价大跌20.59%,收盘价为35.45港元,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9446.74亿港元。这是小米股价近几个月来首次跌破万亿。小米今日的成交量高达408.85亿港元。
2024年3月25日,小米发布公告,宣布于2025年3月25日(交易时段前),公司、卖方及经办人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小米通过此次认购获募资净额约425亿港元,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此次交易前,小米CEO雷军持有24.1%的A类股,此次交易后,仍持有23.5%的A类股。雷军可透过自身持有股份分别行使公司约64.9%、约63.7%及约64.1%投票权。小米此次高位配售可谓是相当精准。自宣布配售以来,小米股价持续走低。以今日收盘价计算,参与配售的机构已浮亏31.5%。
当然,进行配售的也不只是有小米,还有比亚迪。早前,比亚迪进行配售,募资净额约为433.83亿港元。3月27日,蔚来也以每股29.46港元价格募资40亿港元。
小米股价持续大跌背后,一方面是港股今天整体大跌,另一方面就是高位配售,及近期发生的小米汽车车祸引发的危机。近期,小米CEO雷军在沉默数天后,首度发声,称:“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雷递)
“最强鸿蒙直屏旗舰!”华为Mate 80系列曝光:等深微曲屏谢幕
4月7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华为开始大量评估直屏,旗舰产品线新开了两块1.5K直屏,分别是6.74英寸和6.85英寸。根据目前爆料的信息,华为5月发布的Pura 80系列屏幕已经定版,标准版是1.5K直屏,Pro系列则是1.5K等深微曲屏。下半年的Mate 80系列则是全面切入直屏,分辨率仍然是1.5K,同时采用3D人脸识别方案,届时等深微曲屏在Mate系列上退出历史舞台。
回顾手机行业历史,曲面屏曾是高端旗舰的标配,其最大优势在于外观更精致,而且有效减少视觉边框宽度,从颜值上来讲更“好看”,但是曲面屏一直没有解决误触问题,而且不好贴膜。随着屏幕封装工艺的进步,边框宽度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最新的OPPO Find X8s实现了1.25mm的物理四等边设计,直屏旗舰也能做到好看又不容易误触。
目前三星、OPPO等品牌超大杯已经切入直屏,未来各大品牌也将拥抱直屏形态,直屏将成为旗舰的主流屏幕形态。另外,Mate 80系列有望延续Mate 70系列的4款机型组合,包含Mate 80、Mate 80 Pro、Mate 80 Pro+和Mate 80 RS,新品将在今年Q4登场,出厂搭载原生鸿蒙,这将是最强悍的鸿蒙直屏旗舰。(快科技)
vivo巴西子品牌JOVI首款产品将于二季度发布,长期目标对标苹果和三星
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独家消息,vivo巴西子品牌JOVI正式公布,其位于巴西马瑙斯市的生产工厂于今年年初竣工并成功试产,首款产品计划于今年二季度在当地市场正式发布,价格区间为3000 BRL - 5000 BRL(约合人民币3700 - 6200元),定位中高端市场,聚焦外观和影像等个性化产品体验,与母品牌vivo保持一致。
据vivo员工透露,JOVI品牌的长期目标是对标苹果和三星,未来还将推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以开拓巴西当地市场。考虑到时间和当地供应链原因,JOVI两款首发产品系列的其中一款,将通过国内渠道生产并进口至巴西,后续所有产品将全部优先在当地生产,以更好地契合本地市场需求。(更多内容可点击 独家丨vivo巴西子品牌JOVI首款产品将于二季度发布 阅读,也可添加作者微信(ByArsT)进一步交流)
米哈游布局再升级,旗下多家科技公司注册资本猛增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期上海米哈游远望计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哈游万众一体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其中,上海米哈游远望计划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人民币猛增至4亿元人民币,增幅达3900%;上海米哈游万众一体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人民币跃升至5.5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5400%。
资料显示,上海米哈游远望计划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成立,上海米哈游万众一体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11月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于晨曦。其经营范围较为广泛,涵盖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开发、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从股东信息来看,二者均由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蓝智盛丰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也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5亿元人民币,增幅约1267%。米哈游此番对旗下多家科技公司大幅增资,或预示着其在相关业务领域将有新的战略布局与拓展计划,后续动作值得持续关注。(凤凰网科技)
Kimi开放平台:下调模型推理服务和上下文缓存价格
4月7日,Kimi开放平台宣布,基于MoonshotAI一年来的技术积累和性能优化,已经在北京时间2025年4月7日0点对Kimi开放平台提供的模型推理服务进行价格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如图所示;同时下调上下文缓存的价格。
Kimi 开放平台表示:“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成功降低了模型的推理成本,提高了推理速度,这不仅让模型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也为用户带来了更流畅的体验。同时,成本的降低也使我们能够将这一优势直接反映在 Tokens 定价上,让用户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语言模型服务。”(IT之家)
抖音上线新功能,搜索谣言即展示辟谣信息
据报道,抖音正式推出 “辟谣卡” 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明确、全面的辟谣信息,打造可信任的内容生态。当用户在抖音搜索一些涉及谣言的信息时,搜索结果将以辟谣卡片形式呈现。
辟谣卡将显著展示谣言鉴定结果,更全面地向用户展示存疑信息的起源、传播原因和事实真相。同时,卡片还会为用户提供权威媒体辟谣、当事人发声以及其他关联信息。目前该功能处于试运行阶段,将持续提升覆盖范围。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转发该信息并且表示,谣言治理对于平台是巨大挑战,有些谣言甚至在被确认后仍然会被传播。之前,抖音上线过多种不同治理手段,包括定向精准推荐辟谣视频,热榜上线辟谣专属位等,辟谣卡是抖音打击谣言的又一尝试,即当用户搜索到谣言信息的同时,可以获取包括媒体报道、当事人发声在内的辟谣内容。(三言科技)
小米辟谣SU7被拒保: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
4月7日,针对网传“小米SU7被保险公司拒保”一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微发布辟谣声明。小米表示,经与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逐一确认,上述公司均表示从未出具过任何拒保通知,相关文件确系伪造。此外,经同业公司校验该伪造文件亦不符合保险公司内部文件格式、行文标准和用章通行规范。
小米强调,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此外,“SU7出险率是同价位车型数倍”的谣言,同样毫无事实依据。(北京商报)
阿里国际启动大规模校招,80%为AI岗位
4月7日消息,阿里国际正在大力招募AI人才,在最近启动的2026届校招中,80%为AI岗位,包括AI算法、研发、AI产品经理等。作为阿里旗下聚焦海外电商的业务集团,过去一年,阿里国际推出外贸领域的AI搜索引擎Accio,还通过AI Agent等方式,将AliExpress、Lazada、Daraz等国际电商进行升级,调用量呈百倍增长,随之也带来了大量的AI人才需求。(电商报)
大众汽车集团与地平线在高阶智驾领域展开合作
4月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地平线正式宣布,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HSD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智能驾驶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贝壳财经)
国际资讯
美设定48小时撤税期限,威胁对华再加征50%关税并转向第三方谈判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如果中国没有在4月8日撤销对美国加征34%关税的反制措施,美国将从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的关税。同时,所有中方要求举行的双边会谈将立即终止,美国将即刻启动与其他已提出会晤请求国家的谈判。
自特朗普重回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对华加征关税。2月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3月4日,特朗普再次签署行政令,在原有10%的基础上额外追加10%的关税,累计税率达到20%。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国家实施10%的基准关税税率,对中国征收34%的关税。
受关税政策影响,美国本土的苹果手机也可能会涨价。有分析称,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iPhone16ProMax在美国的零售价将从现在的1599美元上涨到2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750元),涨幅接近44%。
此外,美国之前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此政策也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美国银行分析报告预测,汽车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汽车销量下降300万辆,相当于去年总销量的近五分之一。(初海视野)
Meta大模型被曝训练作弊,针对性优化,内部员工辞职抗议,官方回应
4月5日,Meta公司发布了大型语言模型Llama的最新版本Llama 4 Scout与Llama 4 Maverick,两者均以开源形式发布。此外,Meta还预告了Llama 4 Behemoth,称其为“全球最聪明的语言模型之一,将作为未来模型训练的教师模型”。
没想到,随后就被曝出模型训练测试集作弊,内部员工直接辞职,引发争议。争议的导火索源于海外留学求职交流论坛“一亩三分地”的一篇帖子,发帖人自称是参与Llama 4训练的内部员工,并表示已因此辞职。该员工透露,尽管团队反复努力训练,Llama 4的内部模型性能始终无法达到开源SOTA(State-of-the-Art,顶尖水平)基准,差距明显。(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 Llama 4 刷榜作弊引热议,20 万显卡集群就做出了个这? 阅读)
为达成目标,公司领导层提出在训练后期将各种基准测试的“测试集”数据混入训练或微调数据中,以此在各项指标上达成目标,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绩单。这位内部员工表示,自己无法接受这种做法,甚至辞职信中明确要求不要在Llama 4技术报告中挂名。另一方面,高层给全员下了「死令」——4月底是Llama 4交付最后期限。在一系列高压之下,已有高管提出了辞职。
据悉,Meta在其公告中明确提到,参与LM Arena测试的Maverick是一个「实验性聊天版本」。而根据官方Llama网站上公布的信息,Meta在LM Arena的测试中所使用的实际上是「针对对话性优化的Llama 4 Maverick」。这表明,该版本经过了专门的优化调整,以适应LM Arena的测试环境和评分标准。
针对舆论,4月8日凌晨1点半,Meta生成式AI领导者Ahmad Al-Dahle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长文,对前天刚开源的Llama 4质疑进行了官方回应。Ahmad表示,Llama 4一开发完就发布了,所以,不同服务中模型质量难免会有一些差异。Meta很快会修复这些漏洞提升性能。同时否认在测试集上进行了预训练。(IT之家、新智元)
为规避新关税,传苹果三天内安排五架货机满载iPhone等产品飞往美国
4月7日消息,据印媒从一名印度高级官员处获悉,在3月的最后一周,苹果公司在短短三天内紧急安排了五架满载iPhone及其他产品的货机从印度和中国飞往美国。此次紧急运输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美国特朗普政府自4月5日起生效的新10%对等关税。消息人士透露,尽管面临关税问题,苹果目前并无计划在印度或其他市场提高零售价格。
报道称,为了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苹果迅速将位于印度和中国的制造中心的库存转移到美国,尽管这一时期通常是运输淡季。一位消息人士称:“印度和中国以及其他关键地点的工厂一直在向美国运输产品,以应对更高的关税。”这种提前囤货的方式将使苹果能够在短期内维持当前的定价,消息人士解释道:“以较低关税到达的储备产品将暂时保护公司免受新关税下新运输货物所需支付的更高价格的影响。”
据报道,苹果在美国的仓库已储备了数月的货物。消息人士还指出:“任何为抵消这一影响而进行的价格上涨都不能仅限于美国市场,还必须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关键全球地区实施。”目前,苹果正在分析不同制造地点的关税结构对其供应链的影响。(IT之家)
要造"无屏手机"?曝OpenAI斥资36亿收购前苹果设计灵魂团队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OpenAI近几周曾讨论以不低于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1亿元),收购由OpenAI CEO Sam Altman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合作成立的AI公司。此前,媒体已报道称,他们计划联手开发一款由AI驱动的个人设备,也被外界冠以“AI时代的iPhone”的头衔。
消息人士表示,这款AI设备的设计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形态还未敲定。可能的方案包括一种没有屏幕的“手机”和具备AI功能的家用设备。不过,项目相关人员强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这项AI硬件创业项目被命名为io Products。
据知情人士透露,io Products雇佣了工程师来制造设备,OpenAI提供了AI技术,而Ive的LoveFrom工作室则协助进行设计。Altman则一直深度参与该产品的开发,但并不是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至于他是否在该硬件项目中持有经济利益,目前尚不清楚。
知情人士还透露,OpenAI正在考虑除全资收购外的其他合作模式。OpenAI高层曾考虑的收购价格不少于5亿美元。收购还将包括一个一直在开发这款设备的工程师团队。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参与该AI设备初创项目,曾负责iPhone产品开发的Tang Tan,以及接替Ive在苹果担任设计领导的Evans Hankey是否会随本次交易加入OpenAI。截至发稿前,OpenAI和Ive的发言人均拒绝置评。(虎嗅)
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盲视”设备,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近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举行的一次活动上,马斯克宣布,他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将在2025年底前进行第一次人体“盲视”植入,旨在恢复盲人的视力。一名观众问马斯克,他对“解决失明问题并将其带给大众”的设想是什么。
马斯克说:“Neuralink在猴子身上安装了一个工作装置,我们称之为盲视。它一直很有效,猴子们这几年来一直很健康。”“我们希望在今年晚些时候为人类植入第一个设备,让完全失明的人重见光明。”他说,植入者的视觉最初将是低分辨率的,“就像雅达利(早期街机)的图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最终植入物会使视力变得像超人一样。所以,这将非常酷。”(新浪财经)
三星谈电视业务受美国关税影响:北美大部分电视在墨西哥生产,问题不大
4月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三星电子的电视业务预计将比竞争对手更少受美国关税影响,因为其大部分销往北美的电视产品是在墨西哥生产的。三星显示业务总裁杨锡宇(Yong Seok-woo)表示,三星将继续关注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并根据关税调整生产计划,分配全球约10个生产基地的产能。
同时,三星还面临来自中国公司,如TCL和海信的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此外,三星还在为美国关税可能对其其他主要业务造成的影响做准备,例如内存芯片和智能手机可能会面临需求减少的局面。同日,三星电子的股价在美国关税忧虑引发的市场大幅下跌中下滑了4.3%。(IT之家)
Shopify CEO:除非AI无法胜任工作,否则不会聘用新员工
据外媒报道, Shopify首席执行官Tobi Lütke向员工发送了一份备忘录,称在要求增加员工人数或资源之前,团队必须说明为什么他们“无法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
据报道,这份备忘录是在上个月底发出的。这份备忘录的重点是反射性使用人工智能是公司基本期望。在备忘录中,Lütke 谈到人工智能是职业生涯中见过的工作方式最快速的转变,以及使用好人工智能是一项需要通过大量使用来仔细学习的技能。
Lütke 表示,有效使用 AI现在是 Shopify 每个人的基本期望。AI 使用问题也将添加到我们的绩效和同行评审问卷中。“我们要想成功,就需要集所有技能和雄心于一身,再加上人工智能,为我们的商家谋福利。”Lütke说道。(鞭牛士)
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