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AI 理事会主席杨强: IJCAI 19 要与社会议题做「强关联」,让 AI 学术会议走近大众
【 图片来源: IJCAI 19官网 所有者:IJCAI 19 】
从 1969 年首度召开到今天,IJCAI(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俨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
IJCAI 曾经造访中国,在 2013 年于中国北京举行,当时共有 413 篇论文从 1473 篇投稿被主会收录。彼时还没有这么多学生群体选择投身 AI 大潮,深度学习也才刚刚崭露头角,尚未被奉为圭臬。而原本是奇数年召开的 IJCAI 从 2015 年开始变成每年召开,也从侧面凸显了组委会对人工智能的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而在过去的四年间,IJCAI 根据传统在各大洲逐年举办:从南美洲(IJCAI-15,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北美洲(IJCAI-16,美国纽约)、澳洲(IJCAI-17,澳大利亚墨尔本)到今年的欧洲(IJCAI-ECAI 18,瑞典斯德哥尔摩)。据官方数据了解,IJCAI-ECAI 18 共接收投稿 3470 篇,最终录取 710 篇。这一惊人的数字也让 IJCAI 成为了一个人工智能学者的交流盛会。
而当 IJCAI 环绕世界一圈,将于明年最终再次回到亚洲(中国澳门)时,人工智能在这四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 IJCAI 成长历程的见证者,IJCAI 现任理事会主席杨强教授认为,即将在「国门口」举办的 IJCAI 19 将成为这个传统学术会议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首先从时间来看,首届 IJCAI 于 1969 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这一组织到明年即将迎来它的 50 岁生日。这不论是对于 IJCAI 理事会,或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者而言,都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半个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将在中国澳门有一个落脚和回顾,IJCAI 19 所承载的使命非同一般。
其次从地域来看,华人群体近年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根据 IJCAI-ECAI 18 的官方统计,超过 400 篇接收论文是华人一作,占比超过 60%;有多位中国学者获得了杰出论文奖;而组委会中,有 8 名 area chair 来自中国。「中国学生已经大量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在今年投稿量和接收量上,华人群体的参与程度都是最高的。」这在杨强教授眼中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杨强教授在为华人研究力量的壮大感到欣慰之余,也在 IJCAI-ECAI 18,甚至是近几年的国际学术顶会上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失衡」问题。对所谓的热点研究过于「热情」追逐,而忽视冷门但同样重要的领域,在中国学生群体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杨强教授表示,在未来希望国内研究氛围能在研究领域有所平衡,让一些如逻辑、推理等冷门内容也得到综合发展。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IJCAI 得到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推荐和认可,是国际学术会议的人工智能 A 类会议,目前也保有非常惊人的投稿量和参会数。IJCAI 同时也凭借其专业度和权威性享有多年的美誉,会上颁发的顶级学术奖项也是国际上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受瞩目、最受广泛认可的奖项之一,对于历史上的获奖者而言,他们对学界和业界的影响力也非同小可。
而时至今日,众多 AI 学术会议百花齐放,如何在其中展现 IJCAI 的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 IJCAI 希望能走「与社会紧密结合」的道路,不断强化它与社会议题的关联,为这个传统的学术会议尝试注入更多的全新血液,焕发新的生机。
IJCAI 19 常规的学术会议议程并不会做大的调整和改动,但在其它议程的拟定上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改进。
「既然 IJCAI 的含义便是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个人工智能的国际联合大会,那么学术肯定是占联合会的绝大部分比例。但在学术之外,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有很多的 workshop 和 panel 已经开始在讨论和技术不直接相关,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比如数据保护、用户隐私等道德问题;或者是如何让 AI 变得更加普世的问题。」杨强教授的愿景是,倘若未来有更多 AI 社会事件发生,组织者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在 IJCAI 上做相应的讨论。
而在 IJCAI 19 的新议程上,组委会们也做了全新的尝试。以 IJCAI 19 组委会正在筹办的「CEO 论坛」为例,便是一个联结学术与产业界、并且尝试探讨上述问题的议程。据杨强教授对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的介绍,这一议程计划在国内外知名的、能代表人工智能实践成功案例的独角兽公司中进行邀请,让 CEO 们进行主题演讲或圆桌交流。
「CEO 的视角比起学者们来说要更宽一些,因为他具备更多的商业思维和社交资源。一个 CEO 对于人工智能的见解,很可能关乎公司的成败。」
此外,IJCAI 19 组委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也在规划相应的议程,希望可以邀请大陆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分享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而鉴于近两年国内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IJCAI 也可能会增设「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论坛」这样的议程,让各个 AI 学院的院长分享学院建设的心得体会。
而为了让 IJCAI「走向社会」,组委会也正在筹划于港澳地区组织机器人比赛教育、AI 教育等相应的 workshop,让社会更多地参与到 IJCAI 当中,并了解人工智能其实离普罗大众并不遥远。
除了上述议程,还有更多偏大众体验的议程将在 IJCAI 19 亮相。譬如机器人引导员、机器人咖啡机,或者更多的能用机器取代人工的设备,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到现场互动。「作为一个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我们实际上也要在一些细节上展现人工智能的力量,比如注册签到处,目前还会招募大量志愿者提供协助支持,但我们希望未来能用机器来取代这些繁琐的工作。」
如果说目前这些丰富而美好的规划有什么落地难点的话,当务之急是人力和资金问题。组委会也正在考虑将香港和深圳纳入 IJCAI 19 的筹备体系中,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一起来实现这些想法;甚至,这一范围也可以延伸到全球领域。毕竟,IJCAI 是一个全世界 AI 学者及企业都可深度参与的年度盛会,集结全球之智慧合力办好这一学术会议,也是 IJCAI「联合」精神的核心所在。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也期待,明年的 IJCAI 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更多议程信息,欢迎访问 IJCAI 官网了解: http://ijcai19.org/
雷锋网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