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百米,采用半缆通信技术的Gladius水下无人机能够征服海洋吗?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技术更新迭代,消费级空中无人机行业经历了洗牌和整合之后,加之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对于无人机空域管制的政策等因素,消费级空中无人机由一片“蓝海”转向了“红海”。
与天空相望的海洋则有着太多值得人类去探索、挖掘的未知秘密,水下机器人也成为了人类伸向神秘海洋领域的另一只手臂。由于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技术密集性高、系统性强的工程,有着极高的门槛。因此它之前一直停留在军工领域。消费级水下机器人近两年才崭露头角,涌现出深之蓝、博雅工道、臻迪等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水下机器人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017年,是水下机器人元年”
潜行创新在2015年初开始了在消费级空中无人机领域的探索,历经一年,产品打磨成型。但由于当时2016年,国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国内大疆无人机占据了消费级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MO杨洋告诉雷锋网,2016年大疆推出了无人机精灵4,不久后其无人机精灵3标准版降价至2000元左右。
从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2000左右的消费级无人机多为小众品牌的价位。大疆当时已经占有了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发展速度也比一般初创公司更迅猛,加上突如其来的降价为它带来了价格优势。这引起了很多小众品牌的无人机企业增添了几分担忧,生存空间略显狭隘。所以,有一些从事空中无人机的公司退出并转向水下机器人,潜行创新便是其中一家。
杨洋向雷锋网表示,他们在2016年4月开始成立了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产品是民用水下无人机,瞄准国外C端以及国内B端市场。在谈及包括潜航器在内的水下机器人目前市场现状时,杨洋说道,“今年,是水下机器人的元年。”
所谓元年,即开元之年。杨洋向雷锋网解释道,因为今年市面上有很多水下机器人产品推出,呈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尽管它们未必很成熟。
自带四推自稳系统的Gladius可深潜100米
Gladius水下无人机与其国外的对标竞品Trident十分相似,同样是可潜行到达水下100米深处,续航最长时间为4小时。杨洋向雷锋网表示,Gladius一共有两个版本,分别为:标准版和高级版。Gladius标准版的像素为1080P,而高级版的则为4K,以带给用户美好的水下拍摄体验。相机两侧的LED灯具有135度的照明角度,为水下无人机打开清晰的路径,照亮水下物体。每个灯是1200流明,并具有变暗可见度条件的调光控制。
除此之外,Gladius水下无人机的亮点是:它的 水平可操控范围达100米 ,并具有 半通信系统 。据雷锋网了解,水下潜航器按照不同操作方式一般分为:TUV(有缆拖曳式)、ROV(遥控有缆式)、AUV(无缆式)。
然而,Gladius采用了介于有缆水下无人机(ROV)与无缆水下无人机(AUV)之间的 半缆通信技术解决 方案。在水下,Gladius采用了有缆方案与水面上的WiFi中继连接;在水上,Gladius使用系绳连接到可拖动的浮动浮标,通过远程Wifi通信无线连接到智能手机遥控器。来自Gladius的所有数据和图像均为实时双向传输。这种方案,不仅令用户的操控范围增加到最大的可控范围内,也减少了电缆长度,提高便捷性。
Gladius采用了四推进一共配有四个推进器,其中顶部的双推进器是用来增强它在水中悬浮拍摄的稳定性。在外观上,则采用了流性线条线的外观设计,这能增加它潜行的深度, 但它同时依然保持了较强的防水性和稳定性。据雷锋网了解,流性线条的外观设计与强防水性这两者之间会存在一线矛盾,如何能兼顾好这两方面?
“这很考验设计和技术”,杨洋说道。他进一步向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解释,由于同时要兼顾这两者,就要在Gladius产品的布局结构上下功夫,包括电池配重、电线的位置设置等细节都要十分讲究。为了加强防水性,Gladius里面采用了密封舱。
从消费级空中无人机转身研发水下无人机,无疑会在转型过渡期面临诸多困难。如杨洋所说“Gladius集合了无线通讯系统、水压密封结构、浮力稳定系统等,而每个子系统都需要中央控制算法将它们整合成大的系统”。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还需考虑成本、市场售价、产品化等问题。
潜行创新的创始团队一共6人,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CEO张洵是前华为核心算法部高级专家,擅长机器人自动控制;通信负责人习志平是前普源精电公司项目经理,在嵌入式和APP系统架构开发上有8年以上经验。创始团队成员凭借各自在不同技术方面的多年积累,从各自经历中借鉴经验,逐步克服技术难关,最终研发出操控范围长达100米的水下无人机Gladius,这项产品于今年3月20日在Indiegogo开展众筹。最终众筹金额达到约 50万美元。
Gladius水下潜航器的市场及未来
经过众筹,Gladius在海外市场建立起一定的市场认知度。Gladius的标准版主要面向海外C端用户,容易受到海钓爱好者及潜水爱好者的青睐。据杨洋向雷锋网透露,潜行创新未来会专注于国外C端、国内B端这两个市场。专业版的Gladius主要面向国内B端市场。并用于水下安全检查、水下搜救、水库大坝监测、水产养殖等应用场景。为什么面对B端,杨洋告诉雷锋网,“B端产品应用的刚需比较大,产品单价较高,而且订单比较稳定。B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七八百亿元。”
今年9月份,Gladius产品已经成功发货。杨洋向雷锋网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把资金投入在量产上,计划在今年11月实现大规模量产。
曾经有专家表示,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制经过多年追赶,部分技术已与国外看齐,亟待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条资源,积极推动水下机器人成果转化,应对新一代全海深、全海域、组合化水下机器人研发。杨洋也在采访中告诉雷锋网,消费级别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潜航器)是近几年才开始涌现,预计要历经三年,水下机器人行业才会达到一个比较成熟饱和的状态。
有相关数据显示,到 2020 年中国无人潜航器的市场规模能达到 800 亿元人民币级别,军用无人潜器的市场也将达到 300 亿元规模。在民用无人潜器方面,面向企业的市场将有 430 亿元,其中搜索救援类达 60 亿元,安全监测类达 137 亿元,调查研究类达 3.7 亿元。面向个人的“潜水伴侣”类无人潜器,也有 60 亿元的市场空间。
纵观全球,目前水下机器人主要于水产养殖、水下结构勘查、水底残骸估测、救援、环境生态监测、水下摄影等领域。比如,在 2011 年的日本海啸后,人们使用大量的水下机器人帮助水产行业恢复;德国则是把“海獭”水下机器人用于近海石油调查、通信线路检查、军事应用以及深海探测打捞等。
消费级别的水下机器人目前价格还是相对昂贵。如果未来有高质、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进入市场的话,相信这个领域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