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天绘完成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计划2018年中推出全固态激光雷达
雷锋网·新智驾获悉, 近日,国产激光雷达公司北科天绘宣布已经完成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StarVC跟投,白泽资本(原以太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现有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规模、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加强下一代激光雷达的技术研发。此前,北科天绘曾获得联想控股旗下“联想之星”领投的千万元投资。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进度不断被提前,资本更倾向于技术的专精和落地,而激光雷达作为目前业界广为认可的无人驾驶必要传感器之一,成为资本密集、创业团队大量涌现的技术领域。
“北科天绘不是一家追风口的创业公司,我们从事激光雷达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十几年了,激光雷达是高技术壁垒产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真正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北科天绘CEO张智武如是说。
从测绘到无人驾驶
资料显示,北科天绘创立于2005年,彼时激光雷达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一辆进口激光雷移动测量车动辄要上千万元。正式步入车载市场前,北科天绘用8年时间为国土勘测、电力巡线、铁路检测等领域研制了高精度测绘型激光雷达,打磨了高性能、轻小化的产品特点。
时间来到2015年,无人驾驶市场还处于爆发的前夜,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车载传感器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仍在探索和验证阶段。
也是在那时,来自一家国际一线车厂的邀约,让北科天绘开始看到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巨大潜力。据雷锋网了解,当时这家车厂希望希望北科天绘能够协助其开发应用于智能汽车的导航避障型激光雷达。进一步了解后,张智武嗅到了市场的大势,凭借在激光雷达光、机、半导体元器件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资源,北科天绘在2016年5月推出了16线激光雷达R-Fans-16,宣布正式进军无人驾驶市场,并于2017年9月,相继发布了32线束的R-Fans-32和面向车辆前装市场的64线产品C-Fans系列。
计划2018年中推出全固态激光雷达
北科天绘官方还表示,团队自09年即开始进行芯片设计(当时是为了研发轻小化测绘激光雷达),而后,这些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组经过优化调整,被移植到了导航避障型激光雷达上,通过半导体工艺实现多组激光收发装置同步自动化封装和组装,以做到核心模块的高度集成化。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产品轻小化,再者就是减少了激光收发装置的装调时间。北科天绘给出的数据是,传统生产中一个工人需要两周完成的工作,被压缩到了2个小时。
市场化方面,据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新智驾了解,北科天绘目前已经与国际一线车企和Tier1进行了深度合作。另,装置了北科天绘R-Fans激光雷达的“驾驶宝”无人车在2017两场无人驾驶官方赛事中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此外,北科天绘在苏州建立的工厂于2017年7月正式投产,目前其导航避障型激光雷达产品的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各大无人驾驶研究企业和机构,并且已向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出口。
张智武说,本轮融资将主要应用于加速研发、国内投资建厂和成立海外分公司,来满足未来1-2年内对于R-Fans和C-Fans订单以及国内外厂商的合作需求。同时,公司也在抓紧研发基于3D Flash路线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并计划在2018年中推出。
谈及对激光雷达近期发展的看法,张智武提到,“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轻小化、集成化、智能化,特点是迭代特别快。激光雷达要适应L4、L5级无人车高度自动化的需求,在其固有的实时高精度三维成像的优势之上,还要具备影像级分辨率并能探测到300米处的目标物。同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激光雷达之间的互相干扰(cross-talk interference)。”
目前,据张智武介绍,北科天绘已能避免同一辆汽车上的多台激光雷达之间的串扰,并正在攻克装在不同汽车上、由不同厂家生产的激光雷达之间相互串扰的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