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4月11日,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全球顶尖医疗器械厂商汇聚一堂,纷纷祭出重磅新品。

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成了医疗初创公司创新精神最好的注脚,这些初创公司被设想为下一只独角兽,即将引领行业巨变。然而在这届CMEF展会上我们看到,新生力量固然已经成长,传统巨头却并未老去,它们体量巨大但依然保持着灵活和机敏,引领着科技和时代的潮流。

GPS三大传统医疗器械巨头不约而同地展出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智慧和数字化成了新的基调。其中GE医疗更是独领风骚,一口气展出了16款集中体现智慧型创新的技术和数字医疗成果,甚至在展台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字医疗体验中心,对这些成果进行场景化的展示。

资产云管家、云影像解决方案和云心电解决方案作为本次展会上GE医疗的三大拳头产品,集中诠释了其自我革新精神和数字化战略。

三大拳头产品定调数字医疗战略

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资产云管家

资产云管家是GE医疗在中国落地的首个数字化项目,从去年6月底首次落地至今,全国已经有100多家医院上线了资产云管家平台,其中不仅有大型三甲医院也包括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

当前,医疗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但基于各种历史因素和技术瓶颈,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利用率仍然很低。如何改善这些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是医院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借助GE医疗领先的资产云管家平台,医院可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测、动态信息更新;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设备保修,依据紧急程度将任务排序,便于高效的人员调配;还可以实时查询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状态,便于统筹调剂,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系统上积累的诸多数据,资产云管家还可以展开智能分析,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前瞻性预测。以往医院都是等到设备坏了才维修,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医院已经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更好地开展维修和质控工作并制定预算计划。

GE医疗大中华区客户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于婧女士向雷锋网介绍:“不同类型医院对资产云管家的需求不尽相同。大型三甲医院通常有自己的系统,他们的首要需求是将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更好的临床资产绩效运营分析。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原来主要依靠纸质和人工手段进行资产管理,是资产云管家最大的需求方。为了满足不同医院的需求,GE医疗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许多不同的模块,同时在平台上运行。”

据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了解,目前资产云管家平台一共管理着8万多台设备,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88亿人民币。

此次,GE医疗又对资产云管家平台进行了整体扩充升级,整合了全院跨品牌设备管理方案、核心设备管理方案和临床运营优化方案,进一步从医院绩效管理、核心设备高效运营、临床精准诊断层面提供助力。尤其是临床运营优化方案,为放射科提供标准化扫描参数,实现绿色低剂量扫描,提升诊断能力的同时,还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云心电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了居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我国约有2.9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心电图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心血管疾病筛查方法,但基层专业医生的缺乏使得它无法发挥出相应的价值。

为此,GE医疗联合国际顶尖临床医生开发了一套云心电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构建上级与基层医院间的区域心电网络,实现心电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预判和云端远程诊疗,让患者可就近享受大型三甲医院的心脏病诊断服务,实现更智能、精准的诊断。

在数据采集端,当数据采集出现异常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从而保证数据的质量。采集到数据后,利用OCR技术基层医生可以通过PAD扫描患者信息实现快速建档,并将心电图上传至云端。人工智能算法会对上传的心电图先进行初步诊断,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系统会优先提醒上级医院的医生进行复核。系统还会对患者的历史心电数据进行自动排序,方便医生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上级医院的医生作出最终诊断后,系统又会自动将结果反馈到上传心电图的基层医院。系统的各个环节严丝合缝,对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助力分级诊疗实施有着重大意义。

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云影像解决方案

云影像解决方案,是一款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平台,可协调不同地区、机构、专科和护理路径的医疗资源,通过先进的影像科工作流、高级影像诊断工具、智能报告工具和多维度的协同体系,协助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优质、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GE的云影像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放射影像协同诊断和检查设备资源共享能力,无论医生身在何处,都可以在云端查看、处理和共享医学影像,更便于院外的其他专家协同阅片,实现多学科会诊,同时可以减少重复检查,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云影像解决方案为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平台,比如目前正在发展中的区域影像检查或者独立影像中心模式,助力基层医疗、非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实现医疗协同,实现跨地域、跨院区的专业诊断协助。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女士向雷锋网介绍,GE在中国的数字医疗战略将聚焦于资产运营管理、病患临床诊断、医院能力建设三大板块。首先是利用大数据实现医院资产绩效管理,将以前的设备维修保养拓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次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将重疾的发现阶段前移,在筛查、诊断、治疗和后期监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是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帮助医院和整个行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落地。资产云管家、云心电解决方案和云影像解决方案三大应用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诠释,分别代表了GE医疗数字化的三个不同维度。

数字化和AI已经根植企业基因

其实除了这三大解决方案,GE医疗此次展出的全新超高端CT设备“先锋能谱CT”、高端复合手术室、智慧ICU+等产品和技术方案也不同程度地集成了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说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了GE医疗企业基因的一部分。

GE医疗大象转身,三大主力产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以智慧ICU+为例,与传统ICU相比,智慧型ICU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智慧产品,智慧ICU集成了GE最新的、智能化的监护、呼吸、心电及母婴等设备,可以通过精准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提高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效率;其次体现在临床信息的智能化整合以及易用的工作流程,以此来提升诊疗质量和安全,加速病人的预后;第三是智能化报警管理。

ICU病房里,通过复杂的监护设备来监控重症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但患者的任何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设备就会报警,报警灯与铃同时启动。但是在日常的ICU监护中,有一些报警情况是患者在昏迷状态下无意识的体征变化,这种情况下的报警,医护人员只需要跑过去把报警关掉即可。

据统计,在15张床位规模的ICU中,平均每天会有942次报警,平均每90秒就有一次报警,这样的频度会引发报警疲劳,减低报警信任,延迟反应时间。针对以上情况,GE的智慧重症解决方案,可以智能地做出判断,把报警分级,有些只是闪灯,不发出报警铃声,这样可以让医护人员把更集中精力处理真正危急的情况,促进ICU精益管理,实现更精确的治疗。

GE医疗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创新初看之下并不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些创新都是与其原有产品和医院实际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能够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实实在在帮助的,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段小缨女士认为,医疗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横向的纯技术维度,二是纵向的技术落地。其中最大的挑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数字化升级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和传统业务流程的再造。应对这两大挑战需要有非常深厚的纵向专业知识,而这正是GE医疗的优势所在。

首先,毋庸置疑GE医疗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积累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其次GE医疗拥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为大数据与临床医疗提供了丰富的结合点;最后GE医疗还拥有非常强大的本土化能力,能够让其技术和产品完美地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

段小缨女士表示,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GE医疗会围绕渠道、产品、服务和生产这四大支柱推进本土化,实现量身定做。这一战略在本届CMEF上已经初显成果,GE医疗此次推出的16款产品中就有8款是由中国研发团队引领的。

开放包容,共建行业生态

段小缨女士认为,未来创新是物理和大数据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她指出,过去GE的很多创新都是靠自身研发,但数字医疗的边界非常广阔,涵盖了筛查、诊断、治疗、制药、监测、养老等各个环节。为了推动行业的全面创新,未来GE医疗会更多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建行业生态。

GE数字医疗的定位是以资产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和利用,帮助医院提升绩效资产管理、重疾精准诊断和各项能力提升。在选择合作伙伴时,GE会格外注重角色互补。比如在大数据的本土化落地方面,GE医疗和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拥有本地的数据库和云,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互补。

医疗产业数字化的道路非常漫长,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GE医疗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尝试。比如开发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数据互联互通。

大象转身之后,我们发现它的面庞依旧年轻。

随意打赏

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新华三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市场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数字化转型ge医疗大象转身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