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反转 对于气溶胶病毒传播反应无需过度
日前,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首先是发生在浙江省的两个病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对传播途径的猜测:一个是“菜场15秒近距离与感染者共同驻留被感染;”另一个是“医院药房吧台和感染者近距离驻留50秒被感染”。而在2月8日下午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卫生防疫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可以确定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加了一条:气溶胶传播。
要知道,气溶胶传播此前还被微信辟谣助手定义为“谣言”。那么,气溶胶传播途径被确认后,是不是意味着就此空气中病毒弥漫?什么是气溶胶和气溶胶传播的概念呢?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大小为0.001~100 um,分散介质为气体。气溶胶传播通俗点就是可以悬浮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颗粒的大小,决定了气溶胶的物理传播性质:
·对于5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到达肺泡腔;
·对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到达声门下方;
·如果颗粒大于20微米,因为重力的影响,传播不太远,就不太容易被吸入。
按照气溶胶的大小,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把10微米以下的颗粒定义为“可被动吸入颗粒”(respirable),把10微米~100微米之间的定义为“可主动吸入颗粒”(inspirable)。
总之,气溶胶的大小决定了传播的远近,颗粒越大,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即便被主动吸入,也是沉积在上呼吸道中;颗粒越小,颗粒就飘得越远,也容易穿透进入下呼吸道。
近日“剧情”似乎又发生了反转。
有关环境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而需要重视气溶胶传播的主要场所则包括汽车和办公室环境中等,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又比较狭小的地方。而对于开放环境,如果附近没有传染病医院的话,则不需要过度担心。
现在全国各地的网友开工在即,尤其是对于办公室的白领们而言,开窗通风显得尤为重要。小编自己已经打算办公时间全程开窗,裹着羽绒服办公了。
推荐阅读
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0)延期举办公告
尊敬的厂商及专家朋友们: 大家新年好! 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3月25-26日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 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 "剧情"反转 对于气溶胶病毒传播反应无需过度
地址:http://www.lgo100.com/yiqi/baitai/30.html
1 /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