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的金融是个“黑洞”
自上线优信金融开始,优信一直在用金融讲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优信的金融“黑洞”随之越来越大。
硬伤:数据造假金融渗透率跌宕起伏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优信在融资BP中对B2B业务的交易量进行了数据调整,几份BP数据前后不一。而在金融业务上,优信BP与其财务报表也出现了变脸的情况。
根据优信BP,2015年B2C上架台数120.6万台,B2C交易服务台数0.5万台,金融产品成交台数0.4万台,金融渗透率达到了80%;2016年这四项数据分别为199.8万台、12.7万台、5.9万台、46.46%。笔者从优信内部获取的财务报表显示,2015年,优信B2C在11月才开始有成交,全年成交台数5366台;金融成交台数4251台,其中1-10月金融成交台数1088台。而这一切,在优信的BP中,B2C业务上线之前的金融单量都变成了B2C上线后交易带来的金融转化。
那么问题来了,B2C业务11月才开始成交,在没有交易之前的几个月,优信的金融单量是哪里来的?高达80%的金融渗透率为何到了2016年又迅速下滑?
答案不言而喻:为了交出漂亮的BP,优信默默的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和美化。当然,要圆这些谎言,优信也是做足了准备——偷换概念,将给代理商的金融产品成交计入自身B2C交易里面,这样既拉高了金融单量、提高了渗透率,同时又能蒙骗投资人,一石二鸟。
优信金融“三高”:高逾期、高坏账和高风险
2015年3月,优信二手车正式上线,真正开始切入C端交易,同年9月,优信开始通过“付一半”开启金融业务。也就是说,短短6个月后,优信马不停蹄的开启了金融业务。缺乏金融业务的经验和用户数据积累,优信金融对风控及用户的把控非常薄弱,这使得优信金融面临“三高”:高逾期、高坏账、高风险。
据内部人士透露,优信金融主要有四种产品形态:“标准产品”(等额本息)、“砍头息”(一次性将利息全部扣除)、百龙(因风险较高已经停掉)及“付一大半”和“付一小半”交叉形成的四种产品。表面看来,优信金融产品多样,但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
(注:√表示仍在运行的产品,×表示已经停掉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优信初期的金融产品是百龙贷,具体是,贷款利息和部分本金分期偿还,剩余本金到期一次偿还。这种产品的劣势非常明显:尾期还款额高,利息支付多。这让很多用户也吃不消。所以优信百龙贷产品在上线一段时间内又下线。有意思的是,这种贷款模式早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就被新车厂商验证过行不通,以标致汽车为例,在百龙贷到期后,有20%-30%的用户无法取得联系,这些贷款成为坏账。
那么,优信的逾期率和坏账率分别为多少呢?
按照行业标准,在逾期的基础上,在对借款方进行了相关的催收等资产处置工作后,债权人依然无法收回本息,这个时间一般为90天。
优信内部人员透露,其催收部门有10个人,每个人每天需要经手100单逾期订单,即每天静态的逾期订单为1000笔。而每个月,优信委外拖车的金融单数至少新增100单,成功拖回的车辆占比20%,也就是说,80%的车辆成为坏账,每月坏账订单数为80,一年下来就是960单(优信金融2015年9月上线,一般三个月后则会出现坏账,故只计算2016年数据)。 优信最新的融资BP显示,其金融单量累积为58800单,2016年12月金融成交量为10000单 。
由此可以计算出优信金融的逾期率:(静态逾期订单1000+委外拖车订单960)/(金融累积单量58800-12月金融成交量10000)=4%。(备注,逾期90天方可计算为坏账,故要去除12月成交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计算出优信金融坏账率为1.63%。而若加上拖车费用、处置车辆的损失费用等一系列费用,优信金融的坏账率则超过2%(行业坏账率约为2%)。
而这只是“标准产品”和“砍头息”坏账率。优信金融的重磅产品“付一半”由于产品到期时间未定,所以还未做统计。金融圈预测,这部分的坏账会集中出现在2017年下半年,也是就付一半产品线上2年后,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优信也许会面临崩盘。
优信金融“双担忧”:大饼难画 盈利无望
“三高”之下,优信金融盈利与否也成为一个谜团。事实却是,单笔金融成本过高,而收入低,这让优信金融入不敷出,根本无法实现持平,更别提盈利了。
下面,让我们继续来算笔账。
根据优信融资BP文件,得到人力、运营、经营、广告费等成本及B2C、金融单量,因而计算出, 每笔金融订单的成本为3742元 。具体如下表:
再来看看优信金融的收入。
优信金融的收入主要来自利率、服务费、GPS差价三块。需要刨除资金成本、GPS成本、车商返点、逾期费用后, 优信金融收入公式为贷款金额*1.35%+1100 。
以一辆贷款10万元的车为例,一笔金融订单可以收入2450元,但是成本却需要3742元,也就是说,优信每做一笔10万元金融订单,就赔了1292元。
由此,我们还可以反推,只有当贷款价格达到195704元时,优信金融才能持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2月交易数据显示,全国二手乘用车均价9.14万元,价格在8万元以下的车辆占77.77%。二手车售价低,只有极少数的车才能贷款20万以上,于是优信金融盈利成了一个悖论。
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原因有三。
第一, 急求融资。
2014年,互联网金融开始备受资本关注,成为新资本风口,优信在当年推出金融业务(当时新闻可查);这个故事之后,优信拿到2亿美金D轮融资。近日也有分析文章称,优信为了融资而不断讲新的故事来获取投资方的青睐。在做金融产品时,优信的产品和金融人员储备体系并未完善,仅仅是为了融资而铺设金融渠道,前期准备不足,后期缺乏经验,优信金融着实鸡肋。
第二, 风控薄弱。
优信在金融方面经验并不丰富,做个人交易的时间尚短,并未积累丰富的数据和经验,风控体系并不完善,因而无法精准匹配平台用户的贷款需求,导致优信盲目为冲单量而放宽贷款门槛。金融圈预测,优信金融将会面临大量坏账产生的情况,若无充足的资金储备,优信将无法收场。
同时,优信在做风控时寄希望于安装GPS,而放宽对用户信用的审核标准,借以提高金融渗透率。实际上这种方式漏洞很大,GPS在使用时会存在失灵、损坏等问题,而且优信的“付一半”产品的最后款项交付是在两年后。不涉及交易环节,优信无法把控用户,而两年过后,如何完成金融闭环?难度非常大。因为除了优信自身因素外,金融用户的主观和客观原因都会大大提高坏账率。
第三, 模式弊病。
这是优信无法解锁金融业务正确姿势的主要原因。金融业务的优信的B2C到目前仍提供“直通车”这样的端口付费产品,停留在广告模式,尚未真正意义上控制车商。这种过于传统的互联网模式由于没有完成交易闭环,使优信根本无法介入线下成交,更无法获知消费者核心信息。这让包括金融在内的生态布局仅仅留存于表面,而非强势占有合作车商和消费者的心智。
按照优信的布局,优信金融和车伯乐整合上游用户的消费意愿,优信拍和优信二手车连接中游车商,下游提供的售后保障和用户数据再反哺上游。对上游用户和中游车商缺乏强有力的把控,所谓的金融也只是通过车商导流而已,这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体系。
事实上,由于对车商和用户的把控度很低,优信二手车一直期待的后市场服务推进非常艰难,包括延保服务、金融、维修等在内,由于无法为车商带来利润而得不到重视。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一旦风停下来,剩下的怕只会是一地鸡毛。金融黑洞越来越大,优信要填的坑也会越来越多,谎言积累的多了,也就开始走下坡路。在资本的压力之下,只希望优信还能保持些许创业的初心。
推荐阅读
奇点汽车首款纯电动SUV在京隆重发布
4月13日,奇点汽车(SINGULATO)在北京举行“Arrival”主题发布会。会上,其品牌旗下全新纯电动SUV——iS6正式亮相。 据悉,iS6将推出运动版和时>>> 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 优信的金融是个“黑洞”
地址:http://www.lgo100.com/a/05/302645.html
1 / 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