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投网CEO杨清华 : 我的P2P价值观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言,习大大明确表示,中国正在实施 “互联网 +” 行动计划,推进 “数字中国” 建设,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无疑是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可看作是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背书 ,为年末不断爆出跑路、被查等风波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送来了一缕清风 。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P2P网贷行业,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呢,又该如何正确选择平台进行投资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互联网文化金融企业——手投网的创始人兼CEO杨清华先生,来和我们谈一谈他对P2P平台的认识和理解。
1、记者:众所周知,自从2007网络借贷的模式被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P2P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10983.49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仅2015年10月一个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就达到1196.49亿元,环比9月上升3.87%,是去年同期的4.46倍!那么,手投网在发展速度的问题上怎么看?
杨清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确实很快,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互联网金融不受时间、地域和身份等限制,能够平等、自由化地为最多的人群提供便捷、及时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正因为具备这样的优势,使得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和潜力不可限量。第二,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适合国内庞大的小额借款需求,如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有效地弥补了银行在投资理财方面服务的不足。
据我了解到的数据显示,P2P行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平台数量已经达到3000多家,而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不过,行业发展速度肯定不会像过去这几年那么快了,这就有如长跑,起跑阶段加速已经获得较高的速度,过程中更要保持稳定的速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前进,如果不顾一切地加速,即使跑在最前面未必会到达终点。
与电商不一样,对于P2P行业来说,并不是增长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符合金融行业固有的发展规律,保持科学、合理、稳定的增长。盲目地提高发展速度并非难事,但却很容易导致平台陷入巨大的风险中。这一点,长期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士更能做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在这个行业里,最终存活下来并根深叶茂的,将会是重视金融风控,保证资金安全,以稳健经营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我们绝不能把P2P公司做成传销公司,只有摒弃单纯对速度的追求,用慢功夫营造出健康高效的网络借贷市场环境,才是未来P2P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发展速度的问题上,我坚持求稳不求快。
2、记者:近日,随着某宝平台在警方调查中轰然“倒塌“, 互联网金融行业内外对这家平台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的相关质疑声也一路而来,比如,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收益率、惊人的网点扩张速度、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一事件,无疑给P2P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您认为这一事件给P2P行业留下的教训是什么,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杨清华:首先,我们要认清一点,某宝平台并非真实的P2P公司,所以,也谈不上行业教训,但确实给一些“越雷池”的平台敲响了警钟,那些不顾成本、无视风险的狂飙突进,只会带来短暂繁荣,并且可能会为平台长远发展埋下隐患。未来业内公司发展“求稳不求快”将会成为共识,要躬下身子研究市场,把速度放慢一点,把研究做实一点,把风控抓紧一点。
P2P平台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必须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开拓发展空间。因此,这就需要下慢功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比如,对项目的跟踪调研、对信用数据的运用、对投资者的教育,不是一个模型、一段提示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技术和数据积累并持续改进完善。
纵观国内一些P2P平台,上线几个月便标榜自己突破十亿甚至百亿的规模,然而主流的平台,往往保持低调的态度踏实运营,从来不靠高收益博眼球,而是主打靠谱、便捷这些实在的服务质量。这些平台都是通过前期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历练风控水平,而不是盲目扩张。
3、记者:纵观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2015年被誉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P2P平台结束野蛮生长阶段,正式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众多平台都面临着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您认为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杨清华:经历了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P2P行业呈现出由最初的野蛮式增长逐渐演化成细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行业内涌现出一些专门为环保行业、钢贸行业、电商行业、教育行业、汽车行业等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个体提供融资服务的P2P平台,未来P2P平台很可能会走向专业化、细分化。因为在细分市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其中的服务方式都不一样,产品、商业模式不一样,因而只有专业化才能满足国内市场各种细分市场需求。
我认为,平台发展应该“求专不求全”,平台的业务类型比较专业化,其业务模式的清晰度就很容易熟悉。这种专业化平台对某一细分市场非常了解,并在该细分市场拥有相应的专业资源和强大的产业资产支持,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目前行业内不少P2P平台不盈利正是因为对于领域和项目不够专注,追求大而全。什么项目都做,风控标准不能统一,自然风险就多了。平台应根据自身情况,深耕细化领域,依靠自身资源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这样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此外,互联网金融依旧是一个新生事物,传统的金融业务在互联网化过程中如何既保证原有商业模式免于受到过分冲击,又能有所创新,这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政策如何变化,风险如何管控都尚无定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切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发展中,坚持专业化深耕经营,确保发展处于可控范围内,步步为营地前进,才能真正为投资人的资金安全负责。
4、记者:目前,一些P2P平台围绕着投资理财、资产管理、第三方产品、P2P、众筹、大数据、云储存、保险、私募股权、项目融资等业务发展布局,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混业平台,您认为其发展前景如何?
杨清华:不好说,因为很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平台自身定位,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混业发展会使平台风险控制难度会大大增加。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真正落脚点是“金融”而非“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则是风控。P2P作为金融中介信息机构,但最终拼的同样是风控能力。对金融业而言,风险控制永远是重中之重,P2P行业更是如此。P2P公司在扩展业务时,首先要根据自身定位,谨慎研究项目端和资金端情况,并在控制项目风险的前提下,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还要提升风控力度,建立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和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并对投资者进行充分透明地披露,因此,平台必须具备非常专业化的金融领域技术、金融风控技术。领域细分的P2P平台,相对来说风险更容易控制。
最近,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明确了P2P平台不得发售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这一规定对混业平台会有很大影响,未来如何发展,我们还有待于观察。
5、记者:P2P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我们也自然免不了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要求它。“做大”既是外界对它的期待,也是资本市场对它的要求,更是创业者们的梦想,投资人也倾向于选择更大的平台。杨总,您对于平台发展是否也认可这种迅速做大的理念呢?
杨清华:事实上,如果单纯把规模做大并不难,依托互联网技术和营销的技巧,加上P2P自身门槛低、收益高、有保障的魅力特点,在老百姓缺乏更好投资渠道的背景下,平台绝对具备快速做大的条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起很多的巨无霸平台也是互联网金融业内不争的事实。然而,问题是巨大的交易规模下,风险是否可控,资金是不是借给了对的人,这些钱能不能最终收回来?所以说,不合理的扩大规模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是不科学的发展方式。
盲目追求做大,一方面可能是受资本的绑架,特别是一些获得风险投资或扩股融资成功的平台,本来是十分优秀的,可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笔小额的业务,稳健发展 ; 然而资本扩大、被资本绑架之后,不得不放弃健康发展的原则,利用现在国内融资环境的特性,急功近利,或者是急于在短期内做大平台交易规模,表面看似繁荣热闹,但是平台背后的风险也在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在快速做大的欲望的趋势下,原本有原则、有底限、有梦想、有追求的创始人和创业团队,可能会做出短视的行为。
另一方面,可能是平台自身不断膨胀的扩张冲动和随之而来的欲望。平台急于扩张,往往主动压缩盈利空间,同时放宽风控限制,并且加大前期营业成本投入,极易出现不良资产和资金流动性风险。有时候,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不断放大的风险。
6、记者: 杨总,对于您的观点,我是否可以理解为P2P平台要控制规模,而向专业和精细方向发展呢?
杨清华:不是的,我认为P2P平台发展要“求强不求大”,规模多大算大,没有固定标准,然而一切要以是否做得足够强为前提,更强大的平台,又会孕育出更强大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一个追求强大的平台企业要坚持在安全上,做最充分的安排和努力。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最注重客户体验,很多人把体验等同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然而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剩者为王”的行业,一切美好的操作体验都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在P2P行业,“较低风险、略高收益”永远是最好的客户体验。
要坚持在收益上保持绝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P2P的魅力之源在于“引导资金进入效率更高的环节”。一个好的平台,要更多地站在网络投资人的角度,帮投资人赚取更高的收益。这就需要平台经营者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少浪费、少烧钱,坚定不移地走艰苦奋斗的路线,“再省不省风控、再省不省保障,再减不减收益”,在能承受的限度内,给投资人尽量高的回报。
要坚持在管理和制度上践行最朴素的市场真理。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能替代管理与制度的先进,我们坚信,一切成功的企业,都是源于对朴素市场真理的伟大实践。要遵循市场规则,守住行业底线,坚定不移地做真正可以放心的P2P平台。
7、记者:近日,很多P2P平台不惜重金,争抢央视广告“标王”。据了解,目前已有13家P2P 网贷平台 登陆央视广告位。杨总,您认为这种广告宣传方式对企业发展会起到多大作用,企业这么做是否值得?
杨清华:央视广告位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比其他媒体,央视覆盖人群更大,广告效应也更佳,虽然花销巨大,但对于知名度的提升大有帮助。上央视也好,选择其他宣传方式也好,是由每个P2P平台企业不同的品牌宣传发展战略决定的。与其他行业企业一样,对于P2P行业来说,宣传、推广、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整个平台运营上,适当的推广和营销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这不能成为核心,我认为P2P平台“求利不求名”才是最好的经营理念,因为只有盈利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投资人的利益和收益安全。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实现P2P平台企业的盈利,宣传营销不是止步于聚集人气,提高知名度,后续的有效转化为盈利才是真正的考验期。此外,网贷宣传营销需要长线作战,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利好则资源增加、名声扩大,往坏了发展,也就不只是用户的流失,还有他们口口相传的差评。在投资者踩雷不断的当下,广告的效果可能会受很大影响。
尽管网贷平台的发展必然不可少必要的营销推广,但是如何适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P2P平台打广告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把一个P2P公司做成了“广告公司”。
8、记者:您所说的“求利”,对于一个平台企业要如何去做呢?能否介绍一下您领导手投网是如何做的?
杨清华:在互联网+行业内,素有“好名声胜过坏名声,坏名声胜过无名声”的说法。P2P平台的名气固然重要,但一味宣传营销只会增加运营成本,最后带来风险。只有不断加强产品的优化与增强投资者的体验,才是平台企业获得实际的盈利,赢得长远的发展。平台要想发展还是需要在产品项目上做好风控,把握好金融本质。
在这个问题上,手投网宁可做个“无名之辈”,也不会舍“利”的本而逐“名”的末。如何追求盈利呢?一方面,手投网向专业细分化要效益。手投网专注文化金融(邮币卡)领域的细分市场,近年,邮币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服务滞后,手投网有先发的效率优势,并且文化金融潜力巨大,也给手投网带来很大的市场需求和效益空间。
另一方面,手投网向风控要效益。对于风险的把控,我们手投网是从商业模式入手的,我认为科学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风控手段,从模式上杜绝风险,才能釜底抽薪。手投网的定位是P2P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互联网文化金融平台,主要是邮币卡现货质押模式。这种模式的质押物有文交所的审核风控参与、三方鉴定机构的评估参与、托管机构的保管参与、保险机构的承保参与、现货机构的回购参与,多方参与形成风控闭环,所以风险相对较小,抵押物充足,变现能力强,风险趋零。邮币卡质押模式,实现了邮币卡线上的产权质押和线下的实物质押双重风控双重保险保证安全。加之严格高效风控团队的组建,实现了风险防控方面的多重保险。
手投网在加强内控管理上也不遗余力,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维护好投资人利益是手投网坚守的永恒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