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人的扁平化拟物化之争,不就是设计的质感吗
猎云网7月9日(编辑:老翟)
记得曾经在一次主题会议上,有一位嘉宾在谈到金融行业时,做出过这么一句评价:“专家教授们的工作就是把一些本来非常简单的逻辑方法,加工改造成一堆人们看不懂、但又感觉很高深的样子的名词,从而提高行业的门槛”。这种情况其实对于很多行业都适用,其中设计行业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毕竟高层人士需要从文字方面就开始显现逼格。
做为逼格中的战斗比,设计行在千变万化、技术万岁的科技世界里,以渠道为王、脸好看就幸福的姿态造出了一番新天地!GUI(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是多少年前宫斗的老黄历了,现在已经是拟物化跟扁平化吵得不可开交的时代了。
扁平化与拟物化是两大类不同的质感
猎云网编辑君每次看到“扁平化”“拟物化”这两个词时,总是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扁平化——把界面图标用几个圈代替?拟物化——照着实物画个图就是了?
他们好看在了哪里?几个圈再好看看两天也腻了!本来实物就觉得不好看,你还再堆一堆眼花缭乱的实物!想烦死我呀?
或许许多人会跟我一样有这种感觉,然后总结出两家都不好看!你们吵吵个啥?除非设计师牛叉,一坨屎也能给你打扮漂亮了!诸如此类的评论。
最后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这群人吵吵个啥。归根结底还是这两个名字太具有干扰性,没有准确的反映两种设计的实质。
美说到底就是布局、特效、过渡的结果(其实丑、怪等等也是),最后给人呈现不同的质感。例如:有些人鼻子眼嘴巴脸盘都长得很好,但是一组合到一起整个人就跟长歪了似的(比如我),原因就是这人所有器官之间的布局、肤色(特效)、过渡,使得各个器官的质感无法良好展现出来。同样的例子还有有些人写字单个字非常漂亮,搁在一起就不敢恭维;而另外很多人却是单个字非常难看,写一块就非常有感觉。
而“扁平化”“拟物化”两个名词只是选取了两者各自的一个特征取名罢了,很多人因为这两个过大的特征先入为主的心理,就算去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是无法理解他们美与不美的核心在哪。“扁平化”与“拟物化”设计做的好的话不都可以很美吗?
以两种设计的特征、质感取名的话,扁平化设计应该叫做炫光彩色化(苹果)、色块排版化(微软),拟物化设计应该叫做阴影纹理化。这才是两者不同的质感特色。
从设计操作上来讲,前者应该叫做极简过渡化,后者应该叫做精细过渡化。不过他们不能像“扁平”“拟物”一样更概括的代表更多的品类,听起来也不怎么高大上。
扁平化与拟物化到底哪个好?
当初的拟物化设计是为了省事,现在的扁平化设计更是为了省事。
前者是省了抽象简化所需要的超凡想象力的事;后者则是界面越来越多之后,省了设计大量不同纹理质感以做区别的事。要知道扁平化在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更换不同的颜色、线条的粗细就能轻松解决。
而许多人反对扁平化的原因就在这里——去除了纹理、阴影之后的扁平化,使得设计能够创造的质感变少了。这是许多对美极度苛刻的人所不能承受的。
然而扁平化就真的那么次吗?极简的设计真的就不能创造出更多质感了吗?
显然不是。扁平化不仅仅炫光、色块以及简单排版这几个看家本领,毛玻璃特效是吗?剖面特效是吗?融合进过渡动画后,每个骨架线条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动态效果。这是拟物化设计难以达到的。
而扁平化设计也真就那么封建,任何阴影纹理都不许沾么?两家成世仇了吗?
显然不是,只要总体上不违背极简的理念,加入点阴影纹理以生成更多特效、质感,也并没有什么不可。只要漂亮、只要用户容易分辨就好。
产品设计的本质用各种点线面、形状、纹理进行组合,抽象出来源于生活、生活却难以展现的美感,以符合用户经验思维、引发共鸣,最后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整合进产品里。
拟物化与扁平化都是按照这一方向所进行的,只不过扁平化更抽象、精简,由此带来了设计上的诸多不完善而已。
未来在更多天才设计师的努力下,更多独占的创造性设计毫无疑问会让人眼前一亮。
设计的本质就是精炼、简化、抽象,当我们在偏执于拟物化时,难道没发现生活中的诸多实物不也是人们自己进行抽象后,创造性的设计结果。
扁平化与拟物化两者都没错,两家都急需创造性的产品观,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美。只不过扁平化没有拟物化那样繁复的细节,能够遮盖创意的不足。
不过猎云网编辑君给出的评判是:创意大于一切,灵活全面的眼光大于一切。如果两者都把自己压挤在自己独有的那个特色里,拒绝新的创造,那么宁愿两者都没有!
(本站是业界知名权威科技媒体,牢记本站网址lieyunwang.com “猎云网”全拼)点击收藏
【敬请添加猎云网微信 微信号:ilieyun 公众账号搜索:猎云网 】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更多
-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