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毅威:互联网行业越来越难投,国际化企业将赢得下一个十年
12月7日,2018年度CEO峰会暨 猎云网 创投 颁奖盛典 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 独角兽 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 投资 人与创业者共聚“聚势谋远 创变未来——2018年度CEO峰会暨 猎云网 创投 颁奖盛典 ”。
在由智见传媒CEO郭炜主持、以“产业发展和 科技 创新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为议题的高峰论坛上,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毅威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蒋毅威首先谈论了对互联网企业的看法,在他看来,市场看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看收入组合。如果企业的收入更多来自于产业,那么无论是消费还是 金融 领域,它也就是一个消费公司或 金融 公司;如果收入来自于互联网新兴服务、游戏或与 科技 直接相关的领域,就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公司或纯 科技 公司。而根据过去五年的经验,如果今天把互联网当做一个行业来 投资 ,那么,互联网确实越来越难投,从三年前开始,五岳资本就把消费、 金融 、 科技 的融合当成 投资 重点。
“今天可能最大的机会确实还是在产业当中,
科技
和互联网在产业当中的机会如何去体现、把握、实现,还是要跟产业本身的参与者和实施
科技
以及
科技
有效性有关。”蒋毅威如此表示。
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毅威在高峰论坛发表精彩观点
蒋毅威还认为,人们对深 科技 的应用或 科技 赋能过于乐观,因为中国传统行业参与者不一定是 科技 应用的有效人员。 科技 有带动力量,如果 科技 没有使用好,它不会提升效率反而降低效率。在他看来,真正使用好的场景应该是能够提高“人效”。提高“人效”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人员为单位的单一产出提高,另一个减少人员配置。但是很多产业中 科技 反而让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成本,花了更多的钱,本末倒置。
在蒋毅威的展望下,下一个十年应该是国际化的十年,人们没有必要把市场单一地定位在中国,或定位在东南亚,而应该放眼全球。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企业,才是一个能度过每个地方的经济周期的企业。
蒋毅威建议创业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考虑是否是风口、是否能够吸引资本,因为只要是好企业一定会有人投,一定会被市场认可,创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
本次 猎云网 CEO年度峰会由 猎云网 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AI星球、企业管家、猎云财经、创头条协办。各行业创业者、 投资 人围绕“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时代坚韧的创业者”;“时至今日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创投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创业创新的版图和格局如何变革,商业世界里如何持续创新?”、“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创投走向”四大板块分享 科技 和产业前沿观点,探讨创新潮流趋势、把握未来新方向。
以下为高峰论坛分享实录, 猎云网 整理删改:
感谢 猎云网 的邀请,我是智见的CEO郭炜。首先我们把掌声送给我们今天台上的其他的三位嘉宾,今日大雪,感谢他们踏雪而来。雪虽然没有下在我们空气当中,不知道是不是下在了在场嘉宾的心里。当然我们先用掌声把雪驱散一下。
我们的标题是“产业发展和 科技 创新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大家今年可能一直听到一个特别热的词,叫产业互联网。腾讯马化腾在知乎上做出了产业十问。我们在刚刚结束的乌镇大会上也听到了很多各方来解释产业互联网。我们这一环节来讲产业的事。我们先请三位嘉宾分别破题一下,每个人简单自我介绍一下,然后来给产业互联网下一个定义,您所理解的产业互联网是什么样?
大家好,我来自五岳资本。我们不是一家产业的 投资 人,我们是一个VC。但是我们自己在过去五年,总结出来的如果今天把互联网当做一个行业来投的话确实越来越难投。我们从三年前开始把消费与 金融 与 科技 的融合当成 投资 重点。可以理解为我们认为消费和 金融 两个产业, 科技 所带来的能量是最大的。
怎么理解产业互联网这个词,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看企业收入就可以。我觉得最近有两件事情可能大家没有特别注意,我也关注了一下。一个是美国证监会会把所有上市公司有一个苏黎士代码。所有企业上市都列为这个代码一类。 阿里巴巴 曾经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但是在今年 阿里巴巴 变成了零售类。这证明什么呢,或者说百度曾经我们听到的消息,我不知道是不是被验证,百度会变成一个 金融 公司,就是报表上 金融 资产太多了。就是市场怎么看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看收入组合。如果你的收入是来自于产业更多,实体产业更多,无论消费也好,还是真正的 金融 也好,你就是一个消费公司或者 金融 公司。当然了,如果你的收入来自于互联网新兴服务,或者游戏,或者与 科技 直接相关的就定义为互联网公司或者纯 科技 公司。
但是今天看到纯 科技 公司和纯互联网公司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体经济在服务。而实体经济现在毕竟占了中国94%GDP。所以我们认为今天可能最大的机会确实还是在产业当中。当然 科技 和互联网在产业当中的机会如何去体现,如何去把握,以及如何去实现,我觉得还是要跟产业本身的参与者和实施 科技 以及 科技 有效性有关。
今天我们也看到有很多深 科技 的应用也好,有很多深 科技 的使用场景也好,或者有各种各样所谓的 科技 能够赋能这个词也好。其实我们认为大家过于乐观,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传统行业参与者真的是会使用 科技 的有效人员吗?不一定。有的行业是,有的行业不一定是。 金融 行业也许是的,曾经是,但是我觉得经过P2P这一波洗完后不是了。
科技 是有带动力量的,如果 科技 没有使用好,它不会提升效率,反而是降低效率。原因很简单,像我们投的,我们发现很多参与者并不一定会使用 科技 ,给他做一个漂亮的SaaS,所有好的名词放去很多人不会用。为什么不会用?他认为上下产业链做这么多年,挺好,人效也挺好,反而加了 科技 什么事要做两遍,数据录用两遍。证明这些 科技 和应用并没有真正使用好。真正使用好的场景应该是能够提高人效。提高人效两种方式:一个是以单位,以人员为单位的单一产出会提高,或者减少人员配置。但是看到很多产业中 科技 所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这个,它反而让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成本,花了很多的钱,但是带来的效果并不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好。
章老师说了两个真相:一个是流量枯竭倒逼所有人必须全面ToB,这是产业互联网,其实产业互联网都不是新名词,也都不是新的存在,这是一个流量的倒逼。第二个真相,AI+5G,让原来一直廷布补签的物联网现在可能真正的能启动。如果它真正的启动了可能确实让我们看到一个广阔的产业互联网的未来。
我们是新商业内容的社群平台,我们也是产业的一环,以前我们是产业文化的一环,我们做了很多创业类的节目和内容。我们后来发现内容有一个特殊的价值,可以把大家链接到一起。最近我们链接了很多产业的 投资 人,政府和社会资源,因为我发现其实产业以前就有,互联网以前也有,但是确实这两个圈层还是有很高的次元壁。最近我走了珠三角,哪怕苏州产业特别发达的地区,我发现大家面临的现状跟如今的寒冬一样,都是有些混沌,我不知道各位,各位在各个产业集群或者你们接触这些产业创业者或者企业家,哪怕资本的时候,目前我们的现状是什么?
今天其实去了哪怕,我们先不说老的工业基地,去苏州,珠三角工业基地,很多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他们很很痛苦,就是在原来的链条上都是在生死的边缘。如果我们外汇,如果说我们贷款,如果说各种成本稍微变动,基本上大家很多产业创业者是无法再生存了。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现状。我想刚才蒋总提了一个反问,我觉得也是基于这个,是不是?就是您看到的真实现状怎么样?
因为我们自己一直是关注ToC。我觉得投产业,今天我们看中国政府想干吗我们做什么。我认为今天中国经济三大块,尤其做VC,我们做 投资 ,我们关注房地产、 金融 加政府。理论上做高 科技 VC人不应该想这个事,离我们有点远,但是到了今天你不得不关注这三点的地方。因为我们认为今天政府对整体经济的放缓上面有很多作为。一个作为是我们要不消费做成我们GDP从45希望涨到发达国家70%,从消费上大力推进。另外,在 金融 整顿上,希望让中国的 金融 和国际 金融 去接轨,打造一个以人民币为强势货币的国际 金融 市场。最后,也就是说政府这块会加大我们在国际上的站位,包括“一带一路”,中非论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政治现象。
所以今天在中国做产业,应该离不开这几点。为什么会讲到房地产和 金融 呢?因为我觉得今天做消费,包括刚才毛总分享的 优客工场 ,某种程度还是离不开房地产。中国做消费还是看评效。当然为什么说加到线上?因为今天的消费场景因为线上而改变了很多,所以说刚才丛总和章总都提到C端流量枯竭,说句实话我不同意,原因为什么呢?我觉得很简单,大家总是一味地把互联网想成ToC,好像我们把渠道干掉,我们减掉中间环节。但是某种程度这是成本所得来的结果,这个就是用户获取成本。如果线上获取成本比线下低就应该走线上;如果通过线下获取用户便宜应该走线下。
今天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过多把商业模式作为 投资 点,或者我们把某种获取用户方式当成 投资 的根本模式,这是错误的。所以在机构我们看这个事情我们这么看,我们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渠道为王国家。我们在任何产业都需要渠道。而渠道不可能干掉,为什么?个体经营者本身就是渠道有效的参与者。
我认为今天中国一些名词什么C2B、C2C,就是某种程度定义个体户。个体户其实就是渠道。我们今天讲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存在。所以这点今天回到,我把 金融 和消费分开讲。我觉得 金融 很大的机会真的是“一带一路”,我们看整体 金融 ,过去30年 金融 体系基本以美国为核心的。中国在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确实没有被98年 金融 危机和2002年危机影响那么大,但是看到这轮对我们影响很直接,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跟国际做对接。但是美国的政策带来什么,就是全球 金融 系统都是美国人做的。举个例子,全球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底层全部用IBM大型机。在中国我觉得除了工农中建谁还用大型机?太贵了。买不起。它们怎么卖的呢,它们价格乘10倍打五折。这些核心业务系统有一个问题,它支撑的政策是美国的政策,它并不支持今天我们中国所想要的 金融 政策,所以说当它们要跟中国来对接的时候发生问题了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说它们系统要升级改造,说实话他们用的语言,你们今天学的都是JAVA,C++,30年前没有这些,它们用的语言你们都不会写,所以说美国会写这个的也不多,所以改这个很难。这就是我们中国 金融 互联网的机会。
今天擅长的是在很多人使用情况下系统最好的。所以基于新兴架构开发的系统能够满足中国未来在 金融 方面与国际对接的需求,所以说我们认为这类需求解决了很难的事情,就是改造升级的问题。而这种机会我们认为是中国创业者机会,尤其是出海的机会。
我们一直讲出海,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说出海了,因为今天本身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不存在什么出海,进出口。在 金融 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市场里。我们认为 金融 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设施的建设,必定是一个很好的。所以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光今年我们投了四家公司。这类公司我是同意章总和丛总观点,就是这方面机会很大。但是在消费领域,我们反而认为与其做ToB不如做ToC,原因很简单,我们挣的消费者钱。而且我认为在消费领域认为如果 科技 能够让行业迅速发展,能够让产业参与者整合的话,我认为巨头产产生的份额更多。所以谁有效利用 科技 改变消费者体验方式,提升整体行业的效率,我认为反而是这当中利益最大获益者。所以在消费上面我们反而更喜欢的还是ToC生意。因为这点在越难的环境下,像刚才章总所讲的今天流量枯竭了,这个时候钱不好赚了,反而这时候我们认为是真正的创业者。我们认为当所有人不看好这个的时候,我们反而认为机会来了。这就是我们 投资 的逆向思维。
丛总的意思确实有些落后的产能就是交给冬天,新陈代谢掉。两位嘉宾是要Diss还是附和丛总?
我同意的,该被淘汰的行业该被淘汰,该被淘汰的创业者该被淘汰,这本身是进化论的延伸。回到你刚才所说的政策影响,我们把政策分两类,一个是影响经济的政策,一个是影响资本的政策。经济的政策这是国家宏观层面应对今天市场挑战的一个我们必须要去阅读,必须去学习的东西。但是反过来资本政策,我觉得这个东西往往带来的是带来投机分子的机会。投机分子往往商业嗅觉很强,如果把资本政策当做自己投机方法来看的话,这些人可以赚小钱和快钱。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应该以这个为主。我觉得这种典型的投机结果,就是寻求各个市场间的套利空间。如果创业者把这个作为创业本质是有很大问题的。我给在座的创业者一句话,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考虑资本风口或者不是风口。只要是好企业一定会有人投,一定会被市场认可,这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
我们请大家总结一下,下一个十年我们做一个畅想,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的十年?
我觉得下一个十年应该是国际化的十年,就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我们的市场单一的定位在中国,或者说定位在东南亚,我们应该是放眼全球,这也是国际上我觉得最强的企业它们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一个真正国际化企业,那才是一个能够抗周期,抗每个地方上经济周期的一个企业。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机会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