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许员工提反对意见的CEO不是好领导,而优秀的Boss会这么做......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

不允许员工提反对意见的CEO不是好领导,而优秀的Boss会这么做......

猎云网(微信号: ilieyun )】3月11日报道(编译:猫熊)

当提到伟大的领导者时,有几个要素就会涌入我们的脑海: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疑。他们“相信自己的自觉”、“坚持到底”,最终“证明别人都是错的”。他们“不易受别人控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

但其实,这些想法完全过时了。我花三年时间研究世界上最成功的领导者们,并写出了《Persuadable》一书,这期间我意外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愿意听取别人意见。

比如大名远扬的福特CEO Alan Mulally,就对自己的观点总持怀疑态度。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之一Ray Dalio,也强调他的团队会不留情面地怀疑他的看法。世界货币组织的总经理Christine Lagarde,会费心寻找能够推翻她对于世界和自身信念的信息。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这些领导人都开始意识到,根据新出现的信息相应改变自己的想法,可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愿意被说服的好处之一在于,可以提高预测未来的准确度。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hilip Tetlock教授针对这点,做了一个著名研究。他收集跟踪了来自284位专家给出的82361个预测,发现结果的准确性和预测人员的现有知识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他们做出预测的思维方式有关。预测更准确的人不会被现有常识束缚住,他们更愿意听取新的信息,从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预测。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加速成长。

瑞典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曾经进行过大范围的行业研究(从象棋到小提琴),想要找出卓越者和普通人在认知技能上有何区别。结果发现行动的质量决定最后的表现。

卓越者总是执着于发现并改进自身的缺陷,对来自其他人的批判观点持开放态度,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克服人类天生的虚幻优越感(比如,人们总爱夸大自己的 优点 ,忽视自己的缺点)。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David Dunning说:“只有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实现自我洞察之路。”

当然,作为领导者也不应该事事妥协。

在某种程度上,你得停止考虑新的信息和意见,尽快做出决定,大步向前。当时间宝贵或手头的事情并不十分重要时,你完全可以相信你的直觉,借助先前的经验独立做出决定。不过,对于有高风险的决定而言,具备一个包容的心态就十分关键了。试想,一个人在缺乏客观性的情况下,怎么会做出好的决定呢?

意识到思维的局限和不透明。 每个人都有过可以透彻纵观事件的经历:充分了解当下的局势,也知道下一步如何行动。不透明的时刻则相反:你无法全面地掌握事态,或是你深信不疑的东西最后却被证明是错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听人劝告的领导对这个问题会给出肯定的答案。每当他们感到有点过于自信时,就会用过去不透明的经历提醒自己,走出自我局限,从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哪怕这样做会让他们感受不舒服。

不要针锋相对,学会适当调整。 想要靠近真相,没有比和异议者辩论更好的方式了。但通常当我们这样做时,往往会把重心放在维护自己的观点上。对手的观点就好像一个靶,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个靶射倒。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我们有一个非黑即白的思维:观点或决定,要么就全对要么就全错,如果某人不能守住自己的观点,说明这个人的观点就是错的。但其实,在观点争辩这件事上,并非胜者为王。事实上,最好的观点通常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所以,与其想象手上有把射机枪,还不如设 想你 有一个刻度盘,它代表着你对自己观点的确信程度:最右边代表你完全正确,最左边则代表完全错误。如果对方说得有道理,就把刻度往左调一点。如果现有证据支持你的看法,就把刻度往右调一点。

手刃你的错误观点。 一旦你打开心门,迎接外界的反馈和争论,也许会发现眼前的证据和你之前的观点完全相反。而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些观点是我们确信无疑的,那这个过程可能会十分艰难。

作家们对此应该深有体会。作家总是把自己的作品当做心头肉,对任何试图改动他们作品的人,都恨不得打上一架。这也是作家宁愿自己“手刃作品”,也不愿交给别人动手的原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领导者。你能越快意识到并承认某个想法是行不通的,就能越快回归到正确的行动轨道上。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