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谈雷军亿元投资you+公寓:别玩坏了
猎云网注:随着雷军入股you+公寓消息流传开来,一种小米要进军房地产,掀起房地产革命的论调开始抬头。作为同样在公寓领域创业的同行,寓见家创始人罗意却泼了一盆冷水。罗意认为公寓出租行业还上处于早起发展阶段,整个行业都远未成熟。他希望处于在这个行业的每个人认真做事,别只顾炒作坏了整个行业的声誉。猎云网分享不同声音,仅供各位创业者参考。
以下是罗意文章,猎云网未做删改:
11月27日清晨,北京的气温降得厉害,一起床瞬间被三件事情弄懵了头:一、寓见家十里河地铁店工地上有19个工人又干了一个通宵,要求老板买二十斤肉加餐;二、从机场辅路到十里河工地一路畅通,没有堵车;三、微信朋友圈被雷军一个亿投资you+青年公寓的消息刷了屏。这三件事情看似没有联系,实则不同凡响,第一个涉及到钱,第二个涉及到习惯,第三个涉及到行业,件件不让人轻松。
You+的消息我是昨天晚上就看到的,近段时间也看到了他们发布的一些视频,非常好,有创意,也由衷地为you+的团队感到开心。想起十月初《创业家》杂志发布了对优客逸家刘总和对我们寓见家的专访,当时也在圈子里引起好一阵子的热乎劲儿,现在小米雷总也来凑热闹,把公寓这个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我们也跟着沾了些光。做了这么多年二房东,突然一下子被那么多朋友嘘寒问暖,反倒有些不适应了。上次寓见家的报道一出来,vc和媒体也都来帮我们规划,给我们贴上o2o前途无限的标签,他们在办公室里帮我们做好了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我想,you+明年2万套房源,2016年房源数量刷新至10万套的数字是不是也是这样出来的?
我上次听到这样的数字是另一个行业的从业者两年300万套房源的规划,尽管当时有些咋舌,但终究人微言轻,内心挣扎挣扎也就作罢,权当他们只是需要加几台服务器扩充扩充带宽就实现了。但这次不同,这是我们行业自己的事,这种质疑当中也有寓见家自身对战略的思考和现时的困境。需要声明的是,我和you+的团队素昧平生,也没有利益上的纠葛,况且10万套的规划未必就出自you+团队的本意。
公寓行业其实早就存在,并非今年o2o的概念出来才应运而生的,高端的由酒店管理集团运营的中短租公寓自不待言,就算是低端的公寓在北京也俯拾皆是,山西和福建的公寓投资者手上有几千套房的就不在少数,所以,纯粹拼房源数量,拼让“年轻人住一起”的概念没有太多价值。现在行业里的公寓业态主要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在不同的城市分别有不同的代表,大家的共同价值和当年的快捷酒店的价值相当。就是在高端和低端租房产品中间,按照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思路为目标市场提供更高性价比的租住选择。
如家等一众快捷酒店就是这样在星级酒店和低端招待所之间杀出了一条血路,开辟了一个新市场。寓见家对行业的界定叫做经济型服务式住宅,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媒体朋友们一般都叫我们酒店式公寓,我认真考证过酒店式公寓的配套标准,我们是不够格的,运营的模式也不同,我们还是租房产品,还是生活资料。那香港有服务式住宅的行业数据,我发现,他们的定价还是当地一居室的两到三倍,但服务理念和流程跟我们比较相近,所以我在前面加了个经济型的前缀。这样便于客户朋友们知道,我们主要还是租房产品,东西标准化了,有很多设计和服务的元素,但价格很亲民,寓见家亚运村店的定价就在4000多一点,十里河地铁店的也就3000上下,基本和商圈一居室的价格相当,或者是类主卧的价格。我也看过魔方的定价,有些项目比寓见家还要低,优客逸家、青客、蘑菇公寓的价格也都离租房产品很近,销量也不错。在北京,自如友家和新派的价格要高一些,我在做行业分析的时候,一般不把他们当做同行,因为我觉得,他们跑进了中高端公寓的领地,没有踩上大多数人租房消费升级的节奏。
再说说这一行的困境吧,不管媒体朋友的号角吹得有多响,资本圈朋友对我们的期待有多殷切,从业人员终究是要面对的。我对北京的市场了解一些,主要讲的会是北京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房地产的区域性很强,其它城市我没有发言权。
第一、拿房的困境,尤其是集中式公寓的拿房困境。目前我们的模式是拿商业地产去做民房出租的买卖,从价值序列上来说是倒挂的,北京现在2.5元/天*平米以下的项目还有多少,今后两三年又会以什么样的频率出来,对于嗷嗷待哺的快捷酒店和经济型服务式住宅两个行业庞大的项目需求来说是否够用,是否因供需不平衡会进一步抬高我们的物业成本?就算是2.5元/天*平米,我们有多少利润可言?当然,有的品牌不考虑盈利不在讨论之列。
第二、行业的供应链困境,寓见家现在到明年整个一年都会在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上下功夫。起眼一观,行业风起了,我们都要开跑了,其实,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产品?从哪里组织到便宜的钱?从哪里弄到便宜的房子?通过什么形式工程造价能控制住?如何买到高性价比的家具和家电?通过什么便宜可靠的渠道把客户招进来?这些都是问题,是我们这一批从业者的责任。
前天晚上,我到蜗牛租房试用公寓管理软件的时候也在和叶总交换了对行业的看法。佩旭和我都认为,行业要走的路还很远,先期进入的公司都放慢了扩张脚步,对战略做出了不同程度地调整。佩旭在从事独立创业前在地产基金和公寓公司都有很长的工作时间,现在有感于行业配套的不足,创立了蜗牛租房,全身心地为公寓行业搭建第三方OTA平台。我想,随着行业的发展,这样的为公寓行业服务的配套商会越来越多,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慢慢到来。
第三、行业人才的困境。租房行业的产品升级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会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消费运动”,就像当年快捷酒店的“黄金十年”一样。我们行业人才来自于几个方面,有二房东,有中介从业人员,有酒店从业人员,有o2o的空降兵,有投资圈的朋友,我相信也会有物业背景的人士加盟进来。但是一个行业要形成人才梯队,要形成人才构成的专业性都需要时间,不是在电脑上画几个圈圈就能解决的。
其实,一个行业从兴起到成熟需要满足的条件体现在方方面面,还包括市场的接受程度,和传统行业的博弈,以及从业人员内部发展思路的争论和探索等等。所以,从业人员一定要静下心来,在市场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事业方向。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房产行业从来就不缺概念和口号,最后能不能像万科那样,把产品做到极致并在战略上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我想这才是我们从业人员应该有的态度。也郑重其事地提醒一下媒体圈和投资圈的朋友,公寓行业现在火,你们可以玩儿,但是尽量别把她玩儿坏了。
最后,我有一个期望,公寓行业内部能不能有更多的业务层面的探讨,比如产品创新、金融创新、供应链整合、内部人才培养等,如果有一天见诸报端的是这一类的信息,那广大消费者就有福了。如果是行业内的朋友要找罗意探讨这一类话题或提供合作的,我麻溜儿地,买二十斤肉,管饱。还有,求求朋友圈的朋友不要再给我发雷军投资一个亿给you+的链接再追加一句“你们谁快”了,好吗?都成年人了,得明白,快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持久也是一种能力,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