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Google+可以去死,身份平台的Google+必须活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Google Plus

猎云网4月25日报道(编辑:名扬)

 

今天谷歌高级副总裁(SVP),Google+ 负责人、Vic Gundotra在自己的 Google+ 页面上宣布正式从谷歌离职。之前流言社交网络Secret就曾有人爆料,Vic已经接受其它公司职位面试。

Vic 2007年加入谷歌,曾主导谷歌早期从PC到移动的转型,领导多款谷歌移动应用的开发。然而他最近几年负责的最核心项目就是 Google+,外界将其称为“Google+之父”。他的离职,无疑与 Google+ 发展不顺有关。

在离职说明中,Vic 重点提及了Google+,表示如果没有佩奇的支持,该项目不会在各种非议中成长到今天的样子。Page 也在 Google+ 上发表帖子,称赞Vic这么多年的贡献,”Vic built Google+ from nothing”。但之后就有人吐槽:Vic built Google+ from nothing, and for nothing.

尽管双方和和气气,但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了Vic Gundotra 的 Google+必然走向不同的方向。Google+也许短期内不会死亡,但有可能生不如死。(Google+ is not dying, but likely walking dead)。

 

Google+,最遭人恨的谷歌产品

毫不客气地说,Google+是过去几年谷歌推出的“最遭人恨”和“引发最多质疑”的产品。大量谷歌的忠实用户痛恨 Google+ 是因为谷歌强势而又粗暴的推广方法,很多人认为Google Reader 之所以终结就是给 Google+让路(确实符合部分事实)。为了加强 Google+,谷歌还杀掉了 Gtalk整合入Hangouts,干掉了独立的图片应用Picasa 整合进Google+。强制推广 Google+到 YouTube等。

围绕 Google+ ,网民在各种互联网论坛上产生激烈的情绪交锋,而这些交锋往往发生在“谷粉”之间,过去三年谷粉内部前所未有地分裂,肇因就是这个因为强势推广Google+而显得越来越陌生、吃相越来越难看的谷歌。

尽管谷歌摆出了如此难看的吃相,但这并未让Google+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虽然官方宣布活跃用户数过3亿,但“Google+ 是社交荒漠”的传言不绝于耳,一些第三方机构也从未发现 Google+ 有活跃度可言。更重要的是,作为跟随 Facebook 的社交网络,它从来没有能在任何意义上动摇 Facebook 的地位分毫。Vic 的离职,可以视为对Facebook 日前发布的完美财报的直接反馈。

TechCrunch 今日引述大量内幕消息,稍微剥开了 Vic Gundotra 离职的真相。

Google+ 不仅对用户强硬无情,对内部同样如此。Vic 力主把Google+ 融入越来越多的谷歌系产品之中,而这种融合越到很多抵制。Google+ 账户体系在 YouTube 上的融合就进行得不顺利。

不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制加诸到别的产品头上。Vic 和他的 Google+团队在谷歌内部引发了越来越大的内部冲突。这是他离职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 Google+ 团队人数高达1000到1200人。与Vic 离职同时,Google+ 人员办公地址正在调整。据爆料,原本属于 Google+ 团队的 Hangouts 人员将搬到 Android 部门办公,Photos 人员也将随后迁入。这两款产品将进一步摆脱 Google+,融合入 Android平台。

谷歌内部接替Gundotra 暂时掌管 Google+ 的是 David Besbris,而是不是Gundotra 原本的副手。我们听到消息说 Besbris 是负责Chrome 的人员。目前并不清楚他以后是不是向Android/Chrome 负责人 Sundar Pichai 负责。 如果这件事属实,那Google+ 团队基本已经被打散。谷歌内部爆料人说:这件事“一言难尽”。

另外两则传言则互相矛盾。一些人透露Gundotra 离职跟Facebook 收购 WhatsApp 有关,因为“谷歌错失了移动社交机会”。另有人则不认同这一观点,宣称谷歌从未考虑过付出那么多的钱和Facebook竞争WhatsApp。

 

Google+ 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使命

Google+的使命是,一直都是让每一个谷歌用户成为一个“具有独一无二身份”的“登录用户”。以此谷歌可以更容易地辨识每个人的身份,搜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信息,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以 Google Now为例),分发越来越精准的广告。

曾几何时,我们用Google 进行搜索的时候,是没有登录习惯的,谷歌只能根据我们的IP地址和Cookies等判别身份。而现在我们为了享受谷歌便利的跨设备云服务,越来越倾向于在各种谷歌服务以及设备上登录 Google 账户使用。我们的搜索历史、位置信息、网页浏览记录、书签、邮件、应用购买记录、联系人、航班信息、爱好……统统与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identify)相连接。如果没有这些进步,谷歌难以保住其全球第一代广告公司的地位。

既然 Google+ 的本质是沟通/跨越谷歌大量产品上的“身份识别层”,那 plus.google.com 这个可以把联系人圈来圈去,分享文字、图片的“社交网站”实际上可有可无。

长期来看,Google+ 的问题所在绝非 plus.google.com 这个社交网络产品本身,而是Google+ 身份体系和谷歌各项服务体验的融合。

Google+社交网络可以去死,但Google+身份平台必然存活。谷歌仍将大力推进产品体验的融合,这是我们用户不得不接受的“恶”。

(附注:本篇文章的讨论不涉及那些根本无法使用或不使用谷歌服务的绝大多数中国用户。)

(本站是业界知名权威科技媒体,牢记本站网址lieyunwang.com “猎云网”全拼)点击收藏
【敬请添加猎云网微信 微信号:ilieyun 公众账号搜索:猎云网 】

分享到:
  • 更多
  • 复制链接
标签: google谷歌

相关阅读

互联网招聘

  • 亿业科技招聘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
  • 玄武科技招聘售前顾问
  • 博彦招聘网页优化
  • 春雨医生招聘品牌公关专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