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技泡沫即将破裂,独角兽们又将何去何从?
硅谷的“科技泡沫”是业务专家、企业家及分析家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近十年里,他们无数次地解析硅谷的科技泡沫,并预测其破裂的时间,但破裂的那天始终没有到来。这就好像人们经常在谈论,冬天要来了,私人资本市场发展要放缓了,但却很难下结论说具体哪天这些猜测会成为现实。世事难料,至少在硅谷是这样。
不过,对印度来说,科技泡沫确实正在不断膨胀,它离破裂之日已经不远了。
印度的科技泡沫
被高估的科技创企往往会过于关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相反挣钱成了第二要务。这个问题在美国有显现,在印度则更明显。事实上,印度与美国两个国家爆发的技术泡沫所波及的范围,及产生的影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前者并不会通过全球生态系统发出冲击来影响世界,更不会通过其国内公共市场对全球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它会影响印度技术创新的步伐,增大国内投资风险,也会损害具有类似市场特点的其他新兴市场(除中国这个大市场外,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都在影响范围内)的创新能力。
实际上,印度国内市场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大多都被世界其他地区所借鉴或引以为戒,而像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些公司的成功模式却没有获得如此大的关注。虽然世界上的新兴市场不在少数,但不少专家都认为印度将很快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
移动生活走进印度农村
印度未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人力资源,而要充分发挥人口优势,还需要政府提升本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竭力完善企业基础设施。随着移动消费者数量大增,这一挑战也变得更为复杂。据《经济学人》报道,在未来15年,印度的网民人数将升至全球第一,而这部分网民的大多数来自印度的农村地区。
虽然这部分用户基数庞大,但由于他们的购买力不强,因此很难支撑起印度科技部门的蓬勃发展。虽然印度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速度非常快,渗透率也已大幅度提高,但这些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转换成购买力。印度用户没有像中国人一样在网上拼命剁手,许多创企的产品也根本无法像中国一样通过成熟的物流体系运送到农村地区。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印度也存在移动流量过贵的情况,这就导致许多人根本上不了网。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还是没有享受到移动数据的便捷。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但是相比改善民生和建设物流体系而言,还是简单得多。另外,该国的监管环境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一点从Facebook的Free Basics在印度惨遭封杀一事中可见端倪。
泡沫破裂不可避免
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印度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119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去年预测的数字增长了7倍。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和印度零售商协会的数据,届时旅行将占据电子商务销售额的60%,电子产品占30%。单凭数字,也许感受不到市场规模实现四到七倍增长的狂热发展态势,但如果将这些数字与印度电子商务创企的估值相对应的话,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就拿印度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Flipkart来说,最近其估值已达到了1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所提供的数据还只是对印度现有电子商务市场的估计值,都没有包括潜在的两个电商巨头Snapdeal和亚马逊印度。Flipkart的市场份额约占45%,这意味着该公司2015年度的成交总额(GMV)达到了约70亿美元。虽然Flipkart看上去已经叱咤市场无敌手了,但该公司的估值高于其成交总额两倍有余确实让人怀疑,要知道,成交总额并不等同于Flipkart的销售额或收入,它是在线商品的销售总额。
Flipkart在收入占比和抽佣比例上与亚马逊基本持平,但由于他们承担了巨大的客户获取成本,因此收入情况并不可观,甚至可以说,每做一笔生意都会有亏损。这么说来,Flipkart其实就是在走亚马逊花钱换市场的老路,还变本加厉了。我们知道,亚马逊旅游市场的份额低于40%这个事实不假,但其惊人的交易额也是众所周知的,实属怪事一桩。在估值这一点上,Flipkart与亚马逊类似,不过亚马逊的估值还未如此虚高。说到这里,再提Flipkart最近估值狂跌一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印度市场投资火热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错过”,这种心态被称作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印度便成为了下一个待发展的宝地。这些跃跃欲试的投资者中,既有在中国和印度市场上春风得意的软银和Napster,也有在中国铩羽而归的亚马逊。亚马逊在中国失策了,这一次也是有备而来,希望在印度扭转乾坤。此外,还有像红杉资本和Accel等多家本地和国外的风投公司,以及像Tiger Global这些机会主义投资者们也在蠢蠢欲动,都想从蓬勃发展的印度市场中分一杯羹。
印度的独角兽何去何从?
那么,以上这些情况对印度的其他独角兽公司意味着什么呢?虽然众多大咖都意图抢占印度发展的先机,但2016年上半年,它们对印度创企的投资总额只有2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要知道,去年的投资总额达到了35亿美元。有趣的是,投资公司投资数额的减少还不是因为对印度相关创企的重新评估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全球投资人对科技类创企出现了胃口不佳的现象。这样一来,许多像Flipkart、Ola及其他一些市场领导者的估值也会随之下降,但由于FOMO的因素,很快,它们又将成为投资者们竞相争逐的对象了。
因此,估值降低不会对这些在业界数一数二的公司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却会对小公司造成很大的伤亡。另外,对有些公司来说,过早进入一个没有中产阶级支撑的市场也有极大的风险。虽说电商公司和商场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降低成本,但印度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又将大大阻碍其发展。
在强调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物流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薄弱的这一环毫无疑问会拖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后腿。此外,毫无节制的补贴和疯狂的降价模式促使客户获取成本和保留成本激增,如果公司不能发展效益以及时填补上这个窟窿,不久后便会出现财政亏损,难以持续发展了。最近,印度的外卖创企TinyOwl就遭遇了发展瓶颈,裁员100人,关闭了许多小城市的店面,还上调了价格,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TinyOwl首席执行官Harshvardhan Mandad表示:“市场正发生变化,投资者们更重视可持续发展行业了。”事实上,投资者们向来都青睐可持续性行业。
展望未来
虽然印度市场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印度创企并不会将自己囿于国内闭门造车。它们正计划着,要利用本国市场获得的经验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中获取利益,等到印度市场发展成熟了再回来。
那么印度科技市场的泡沫到底吹到多大了?它是否已经达到了1999-2001年硅谷泡沫破裂的水平?事实上,这两者并不能一概而论,印度市场的泡沫是私人市场吹起来的,而非公共市场。但要比较规模的话,印度的境况也许更糟。
综上而言,印度在世界互联网市场中的潜力巨大,但要走向辉煌,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你的项目也想被报道, 点击这里 ——猎云网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3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