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冲出亚马逊:亚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创立10年来, 阿里 云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在持续领跑中国市场之时,在亚太市场也在不断创造佳绩。

日前,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 Gartner 发布2018年全球 IT 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 阿里 云在亚太区域市场排名第一,2018年市场份额为 19.6% ,超过亚马逊AWS(11.0%)和微软Azure(8.0%)的总和。

阿里云冲出亚马逊:亚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不仅是 2018 年,从图表上也可以看出,2017 年 阿里 云在亚太区域市场份额为 14.9%,AWS 为 11.2%,Azure 为 7%。也就是说,在整个亚太地区, 阿里 云已经两年排名第一。

亚马逊 AWS 从 2006 年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领跑全球云计算。今天,在亚太地区, 阿里 云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也许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到。

不过,纵观 阿里巴巴 与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两家世界级巨头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而这些异同之处,正决定着 阿里 云能够在发展近 10 年之后「冲出亚马逊」。

三点相似

众所周知, 阿里巴巴 与亚马逊都是以电商业务起家。发展至今,他们在各自国家的电商市场中也有着同等地位和影响力。而在云计算方面,两家也有着 3 处明显相似点。

1994 年与 1999 年,亚马逊和 阿里巴巴 先后成立。虽然两家企业所处IT基础环境、互联网普及程度、消费者购买与支付习惯都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电商业务在各自国家的快速发展。

尤其 阿里 。在 2003 年 淘宝 上线之后,业务取得了井喷式增长,年交易额每年都是几十倍的速度在增长。随着用户量与交易数据的激增,以往维持 阿里 前进的「发动机」开始无法负荷。尤其到 2008 年时,面对数亿人的规模, 阿里 传统 IOE 架构计算资源开始捉襟见肘。

阿里 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疯狂增长的业务量倒逼着,像「给一辆高速行驶中的跑车换引擎」一般,从第一行代码开始书写,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亚马逊与AWS 也同样如此。

在没有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之前,人们要想做生意,要么办张营业执照租个门脸,要么背个包袱与城管打游击。但无论如何,人们只有「线下」这一种选择。

而 阿里 和亚马逊的出现,让生意以更简捷的方式从线下走到线上。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渗透,生意人所能达成交易的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电商的角度来说, 阿里 与亚马逊都是承载商业的基础设施平台。

云计算业务同样也是为整体商业提供的 IT 基础设施。

在 阿里 云和 AWS 上线之后, 马云 和贝索斯都意识到,云计算不仅能支撑自身业务和数据的高速增长,还能够将这些闲置的云计算资源为其他用户所用。

在他们租用云计算资源时,只需要按自己的需要进行付费,而无需像以往一样,事先采购大量的服务器、存储设备,造成大量IT资源浪费。

可能所有云计算从业者,都不会忘记在 2011 年中国 IT 领袖峰会上,BAT 三位掌门在讨论未来云计算发展前景时那截然不同的看法。

李彦宏当时认为,云计算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表示「云计算有价值,但那是在几千年之后的阿凡达时代」。

三人之中,只有最不懂技术的 马云 坚决表示: 阿里巴巴 必须搞云计算。

从马化腾和李彦宏的表达来看,也许他们并不否认云计算的价值,但至少当时腾讯和百度在云计算方面的投入是迟疑的。而 马云 的坚决则让 阿里 云抓住了国内云计算发展的先机。

这种坚决,还体现在 阿里 云在研发过程中遭遇难关的时刻。

在 2009 年到 2012 年那段时间里,研发了 3 年的 阿里 云依旧无法实现稳定的 5K 集群突破,这意味着 阿里 云不能进行大规模商用。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快撑不下去的时候, 马云 斩钉截铁告诉 阿里 集团所有人:「我每年给 阿里 云投 10 个亿,投个 10 年,做不出来再说。」

三点不同

上述这 3 个相似点,决定了「为什么在众多IT巨头之中,是 AWS 和 阿里 云最终跑了出来」。而与 AWS 相比, 阿里 云又有 3 个非常明显的独有特征。这是亚马逊 AWS 所不具备的。

第一点,All in Cloud

在今年 3 月 21 日召开的 2019 阿里 云峰会北京站上, 阿里 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明确表示,目前, 阿里巴巴 大约三分之二的业务跑在公有云上。而在未来的 1~2 年内, 阿里 实现 100% 基于公共云,全面成为「云上的 阿里巴巴 」。 阿里 云成为 阿里巴巴 经济体的技术底座。

All in Cloud 意味着 阿里 内部将全部采用 阿里 云上的技术和产品,外部客户用的是什么, 阿里 自己用的也一样。这不单是对稳定性的信心,还能说明其产品丰富度已经能够覆盖几乎所有的商业场景。

ToB 与 ToC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ToB 产品需要有场景属性,需要在实际场景中提炼逻辑。

这也是很多 ToC 的公司很难建立另一条 ToB 增长线的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实际的商业场景来提炼产品逻辑,单点的技术突破也难应用到广泛的商业中。

三年投入 1000 亿的达摩院,在机器学习、芯片、量子方面已经有不少成果。这些尖端技术和 阿里 云的结合,可以让云保持技术的代差优势。

要知道, 阿里 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也是 阿里巴巴 集团 CTO。而亚马逊 AWS 更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与整个亚马逊技术力量的融会贯通。

阿里巴巴 自身 All in Cloud 这样的决策,无疑是让 阿里 云接受如此大规模的复杂场景的考验,进一步验证提升 阿里 云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将给市场极大的信心,更加坚定的抛弃物理机,走向公共云。

第二点,生态的最佳实践

阿里 集团业务众多,每个知名业务,几乎都设计了自己的品牌吉祥物。很多人调侃,现在的 阿里巴巴 ,就像一个动物园,飞猪、钉钉、盒马等等。

而这些业务的出现,都是基于 阿里 自身的技术和经验进行持续创新的案例。

阿里巴巴 一直被认为是下一代企业的模型,同时也拥有最多的云上最佳实践。庞大的电商交易仅需要几百名运营人员,数据智能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三点,数据智能

阿里 云跟亚马逊到底有什么巨大的不同?很多从外企跳槽到 阿里 云的人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做数据智能,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毋庸置疑, 阿里巴巴 如今拥有极其海量的数据信息,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达到了 100PB(央视 60 年总共的视频数据量也仅有 80PB)。而海量数据,正是实现数据智能的先决条件。

在数据智能领域, 阿里 云推出了创新的城市大脑应用,这是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这背后是 阿里 数据智能技术在线下场景的具体落地和实践。

在张建锋眼中,未来,社会经济将与互联网更加融合,企业机构的业务也将全面转变为互联网业务,而未来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将从基于流程发展,演变为基于数据智能发展。

所以, 阿里 云构建了应对海量高并发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下一代数据库 POLARDB、中台技术、云原生的产品和能力。这些能力将帮助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

与此同时,在今年初, 阿里 将自身基于电商的经验、技术与方法论进行提炼,推出「 阿里 商业操作系统」,将 阿里 自身的业务能力,透过 阿里 云对外进行输出,为各个行业提供数字时代所需的核心商业能力。

现在, 阿里 云在亚太地区坐稳了云计算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迈出「冲出亚马逊」的第一步。未来,它还有更远的征途。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猎云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季度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全球提升市场份额增加市场份额亚马逊海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