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创业者要破除全球化的心理障碍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每一次两国磋商都牵动着中国企业的心弦。这也继英国脱欧、欧洲难民危机之后,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全球化的悲观情绪。

全球化趋势是否将放缓?究竟将走向何方?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全球化目前的状况?

不久前,湖畔大学邀请胡祖六博士前来授课。虽然现在的身份是春华资本集团主席,但胡博士身上还是散发着浓郁的学者味道。他说话轻声细语,讲求严密逻辑,推崇实证精神。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胡祖六博士横跨中西方的丰富生活经历与职业履历,使其具备了难得的全球视野。尤其是担任高盛亚太区高管的十几年间,他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

课堂上,胡祖六博士分享了大历史视野下对全球化的思考。

全球化的内涵很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厘清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就很有必要从大历史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全球化的发生与发展。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全球化的开端发生在五万年前,当我们现代人的祖先从非洲大陆走向欧亚大陆时,全球化就开始了。很少有历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这样来说,但在我看来,人的移动是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内涵之一,一直到今天,跨国移民和人才的自由迁徙依旧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早在公元前,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和中国的汉高祖刘邦,都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帝国,并且在帝国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员与商品流通,这是我们今天所谓全球化的最初萌芽。在这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统一了环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法国乃至中东地区,罗马帝国不仅实现了贸易与市场的统一,还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将全球化的深度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至公元六七世纪时,大唐盛世的出现,将全球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十五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代表,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之前,全球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军事上的征服与宗教的传播来推进,但由于陆地交通工具的局限性,全球化的的扩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与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大明王朝的丰功伟绩所不同,当时的大航海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哥伦布航海从一开始就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皇室资助,他们对回报有所求,并不只是为了宣扬功绩。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从美洲带回了土豆,甚至对挽救欧洲文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欧洲土地资源有限,人口稠密,为了发展,就想去寻找新大陆殖民。两相比较,很可惜的是,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航海事业并没有延续下去,而哥伦布带着贸易和移民目的的航海时代,开创了全球化的一个新阶段。

在这之后,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相继出现,直到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是最早将新教制定为国教的国家,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就非常关注理性与科学。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将牛顿的力学原理应用到机器生产中,将原始的马力转变为机器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776年,是全球化进程中又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这一年还有一个关键事件,那就是美国建国。这两件事,直到今天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全球化进程。

与亚当·斯密齐名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有一本书,叫《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书中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奠定了全球贸易的基础,通俗来讲,只要在一个细分领域中有相对优势,就可以和别国做贸易。这两本书距今已经过去了200多年,但直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

当然,全球化的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918年,一战爆发,就是全球化的一次大挑战,在此之前,英国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超级经济体,用资本纽带将全球资源配置为一体。一战之后,英国衰落,美国开始成长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成长速度非常之快。

1933-1945,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美国GDP占全球份额由19%上升至36%。而且,美国率先建立了全球治理体系,政治上的联合国,经济上的世界银行、国际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欧洲银行等区域性组织,为今天的全球化治理奠定了基本的框架。

中国经济真正参与全球化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在这之前,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我们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日本明治维新则参与了全球化,享受到了工业革命的红利。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中国也加入了全球化行列。这十几年来,中国工业品关税从平均40%降到15%以下,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但是,我们的开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金融,2008年,外资金融占中国金融业的2%,现在十年过去了,这个比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到了1.6%,而这一比例,在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是40%。2017年,中国接受跨境直接投资1360亿美元,美国是2750亿美元,而新加坡是620亿美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球化的四个要素和目前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是全球化?我想至少有四个要素:

,自由贸易是全球化的核心基础;

,资本的跨境流动是开放的重要标志;

,有两个数据,现在有145万名中国学生就读海外大学,硅谷25-44岁的精英人群中有72%出生于美国境外;

,这一点常常被忽略,现在,跨境的数据流量正在以比过去十年快50倍的速度飞速增长,全球有25亿人拥有电子邮箱,3.6亿人参与跨境电子购物,4400万人从事跨境在线工作。

今天,全球化又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法国极右势力上台等等,反全球化的浪潮在兴起。我们去看这背后的经济因素,从1900年开始,美国就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大幅下降,加之全球金融危机让它的制造业雪上加霜。美国中产家庭的收入,最近十年几乎没有增长;发达经济体中产家庭的实际收入,在过去20年中几乎没有增长;欧元区青年失业率在过去十年中,最低是23%,最高达到了60%。在此背景之下,中东、北非难民对于欧洲的冲击波,反移民浪潮兴起,全球资本的跨境流动在逐步减少,数据、新信息和技术保护主义争相抬头。

从中长期看全球化

现在,很多人对全球化持悲观情绪,但我想说的是,。拨开云雾,这些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表面看是经济和贸易,背后深层原因是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整合,使得全球资源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之下,

我们回头看,每一场大的技术革命到来,都会面临一波三折的过程,都会对资源配置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当初汽车的发明对陆上和海上交通的冲击,比如Uber的出现导致的出租司机罢工,现在,全球500强中,前20位企业的国际收入平均占比是61.1%,而中国前20位企业中国际收入平均占比是19%,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以新经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全球。虽然也面临很多挑战,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自信,是容纳别人与丰富自己。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作为创业者,更应审慎地去准备,,往往也意味着更好的机会。

随意打赏

心理咨询在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