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迎来“黄金时代”,未来机遇在哪,如何破局?
12月7日,2018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聚“聚势谋远 创变未来——2018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
在由猎云资本合伙人孙策主持、以“如何抓住产业互联网浪潮的发展机遇”为议题的高峰论坛上,红磨坊生态农业创始人李容、大丰收创始合伙人谭泽鑫、云九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京和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副总裁徐微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关于产业互联网,王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会有新的定义。对于如何定义和分析产业互联网,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要把手中工作放下来,先读读历史,看看过去十年、二十发生过什么,这条路怎么走过来的,才能看今天的产业互联网。
徐微认为,产业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发展进入深水区,这一观点的前提是,消费互联网在发展了二十余年后格局已定。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即意味着如何进入每个赛道,进入一、二、三产业,真正帮助产业做一些事情。
在大丰收创始合伙人谭泽鑫看来,产业互联网本质还是整体产业升级的带动下的互联网赋能。整体产业的升级有两端诉求:一是消费升级,大家有产品本质提升诉求,倒逼供应商供应链升级;另外,我国宏观调控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导致了很多传统企业或者企业下面的渠道商、贸易商日子不好过,环节瘦身要升级,互联网加速加了一把劲。总而言之,他认为产业互联网是先有产业,再有互联网。
李容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C端的创新空间不断地缩小,中国移动互联网也在逐渐呈现出由C端转向B端的商业形态,包括To B互联网也是2018年再次获得市场关注。
浪潮下的创业和投资机遇
在王京眼中,每个行业还都有巨大的创业和投资价值,重点在于懂不懂,不在于行业有没有可做的。王京给创业者提了两个建议:第一,多读历史书,尤其是严肃历史和世界历史,读一读不同历史观,让自己从历史中寻找一些答案。第二,每天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理解中国今天正在发生什么,理解我们正在干什么。
从产业互联网的投资方向上看,徐微认为,未来可将注意力放在技术方面,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科技、AR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因为“产业互联网的整个改革,其实需要大量技术支撑”。而创业者对待投资的态度,也应当首先“做出自己的价值”,而后投资于资本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谈到未来的5-10年有哪些创业的好机会,谭泽鑫列举三个方向:1、渠道的升级和迭代;2、服务升级;3、智能制造。同时,他给创业者提出建议,融资方面一要常态化,二要小步快跑,三不要在乎估值。其次,不要盲目扩张人才,尽量精简,要倾向于招执行力强的人。第三,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收入,证明商业模式。最后,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消减成本,实现净利润由负变正,并且不断增大。总结两步:先保证收入模式对的,再通过运营提升,保证利润不断可观。
李容认为,产业互联网在短时间之内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飞速发展,包括现在的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作为企业来说,需要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对人才需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了解信息技术产业,还要对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要有了解。所以,企业的人才和团队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本次猎云网CEO年度峰会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AI星球、企业管家、猎云财经、创头条协办。各行业创业者、投资人围绕“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时代坚韧的创业者”;“时至今日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创投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创业创新的版图和格局如何变革,商业世界里如何持续创新?”、“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创投走向”四大板块分享科技和产业前沿观点,探讨创新潮流趋势、把握未来新方向。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猎云网
整理删改 :
大家好,我是洛可可徐微。其实我们是一家典型的B2B企业,做线下设计创新服务,有14年的时间了。
为什么今天要来产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呢?其实我们14年来一直在探索。以前一直做线下,因为产业互联网基本是从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做的。线下做了14年,做到行业最大的时候,发现做到行业最大又怎样呢?行业是最大的,但是其实对于一个大产业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三年前就在探索,设计+互联网,能够出现什么?设计是入口,产品是出口能产生什么。
和传统互联网创业不一样,产业+互联网创业一定有产业背景,所以我们将14年整个自己设计、研发的过程相应标准化、线上化,将我们非标业务流在线化,同时整合了大量设计人员,现在线上有5万多个设计师,都是一对一面试、精准定过标签、同时定过级的。
同时,我们觉得做设计如果只是设计师参与,是不是也很无趣,如果让用户参与进来会怎样?我们发现,设计研发过程中26~27%环节用户是可以参与的。于是我们又让近百万用户参与进来。之后,为了使设计更好实现,我们又让供应商进来,形成一个“创造者平台”。
这是我现在创业的一个方向,应该是比较典型的设计+互联网的产业创业方向。但是其实做了两年多,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无论效能模式、商业模型,跟线下整个增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设计+产业互联网,可能也是产业互联网一个探索方向吧。
各位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大丰收谭泽鑫。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猎云网活动跟大家分享。大丰收是一家农业互联网公司。其实从今年开始大家一直在讨论产业互联网事情。这些年我们一直围绕着农业产业升级,在做一些互联网的赋能。尤其是在农业质量产业链中,最上游这个农业生产资料,就是肥料跟农药市场,我们在做一些渠道升级,以及服务升级的互联网变革。也希望在会后跟大家、跟对农业感兴趣的朋友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谢谢各位。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与机遇。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标准化供应链以及智能终端设备投放。目前,全国覆盖8个省13个产业基地,以及244个线下门店。
我们很早就关注了产业发展和产业互联网。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投资过找房网天使。2016年投资了产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所以整个在B2B行业和产业互联网行业当中,我们团队以及我本人在这个领域里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当然我们云九资本也会投消费类、科技类等项目。
我理解的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深水区。因为我觉得消费互联网这十几、二十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到了格局已定的时代。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如何进入每个赛道,如何进入一、二、三产业,真的帮助产业做一些事情。
我个人理解来说的话,产业互联网有几个特点和关键词:第一,赋能。即如何通过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这个可能是所有的真正做、不是说提个概念就行,只有在其中做实战的人必须思考和探索的,它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只做一个平台或者搭一个撮合的概念。第二,我认为消费互联网是点对点,产业互联网是线和面。真正的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业务在整个体系中,无论技术、工具、数据,去进行赋能,或者无论标准化也好,相应的整个结构化也好,让它能更好地跟用户,无论是B还是C产生互动关系。
站在另外一个角度,虽然产业互联网是很弱的话题,我觉得所有进入的人都要有一个认识,它比消费互联网难做多了,因为它必须对产业有深度了解,同时有互联网思维。这两个放在一起融合,本身就是一个要脱层皮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虽然是一个大的趋势和方向,但是从另外一个点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真的要敬畏产业,也敬畏互联网技术,同时把它们融合起来,真正在产业里产生价值并赋能。
其实产业互联网很多人有不同定义,我看了一些投资人定义产业互联网分两条线:一个是企业服务,另外一个是教育平台。就是所谓的贸易,贸易是通过电商方式来做一些B2B或者B2C,或者B2C交易平台,这是我看到过的一些投资人内部的看项目的划分。当然很多媒体朋友会划分一些行业,比如现在已经跑出来项目的一些赛道,像钢铁、工业、化素、农林牧渔、农业等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再通过互联网去赋能。
其实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产业互联网本质还是整体产业升级的带动下,互联网做的一些赋能。整体产业的升级还是两端的诉求,一是消费升级,大家对好的产品,不管大宗品,还是消费品,有更好的产品本质提升诉求,就是倒逼很多供应商、供应链升级。另外,我国宏观调控去产能、供给侧改革,也导致了很多传统企业或者企业下面的渠道商、贸易商日子不好过,因为各个环节瘦身,所以要升级。升级背后可能互联网加速加了一把劲,让本身的加速变快。总而言之,我觉得产业互联网是先有产业,再有互联网。
几年前是消费互联网的时代,对大家来说,在那个时候产业互联网可能还是一个新事物。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反转过来的。包括之前我们总是在谈电商,谈共享,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站在消费者的场景去谈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C端的创新空间不断地缩小,中国移动互联网也在逐渐呈现出由C端转向B端的商业形态,包括To B互联网也是2018年再次获得市场关注。
其实产业和互联网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包括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各个企业都在通过一些大数据或者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对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我们的产业互联网。如果说在产业的环节上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重点,那么我认为在产业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的优势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加强对自己产业链的管控能力,包括提升产业链的优势,以及加强产业链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优势和赋能。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情景,比如通过产业互联网改善我们生活中的交通,文化以及健康等产业,其实这些都是在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去赋能的。
其实还有一点,我认为产业互联网在短时间之内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飞速发展,包括我们现在的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作为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做的还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因为我相信在智慧互联的时代,产业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新的。
和台上三位企业家相比,我们作为投资人、投资机构有我们自己观察事物的一些视角。回到产业互联网这几个字上看,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个字放在前面,然后我们站在后面来去看一看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尺度看看这件事情是什么。其实产业互联网概念,从概念本身的提出、创立以及发展,都不是今天,都不是今年,只不过今年某一些机构,某一些投资机构和某些行业当中的领袖出来把这个概念打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看1999年阿里巴巴的B2B就已经上市了,它最早的就是中国所谓可以说叫产业互联网这一代。所以我们看二十年前的事情今天还拿出来讲,这并不是说老概念,而是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社会发展条件下有些新的定义。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去定义产业互联网和如何分析产业互联网。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不管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要把手中工作放下来,先读读历史,看看过去十年、二十发生过什么,这条路怎么走过来的,才能看今天的产业互联网。
回到我们今天眼前的工作,很早我们就投了很多B2B企业和2B企业服务的这些公司。我们把产业互联网直接和它相对的概念,叫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就是今天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针对个人消费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什么呢?就是这些个人消费品如何来的?就是产业互联网。所以其实它本身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一直很少关注它。
今天说的不客气一点,今天在寒冬的季节下,大多数消费互联网没得投了,不知道怎么投了,已经投的差不多了,该死的都死掉了,该活的还没有活出来。怎么办呢?所以打出产业互联网名字。每次人少的时候才说,这个事情可以看到过去五年、十年投资行业,经常打一个概念出来,不管O2O,共享经济,上门服务,团购,每个概念在每个时间点都会引爆一个阶段,但是最终留下来还是本质的东西。所以回到产业互联网可能我更关注是对产业理解程度多深,产业自身变化是什么样子。因为产业互联网不是产业+互联网。我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自身正在发生变化,用互联网的工具,用高科技工具来加速这一变化而已。如果产业自身没有在变化,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互联网仅仅是表面的一个皮,它并没有真正起到帮助的作用。所以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原动力并不来源于互联网,甚至更不是资本。产业互联网原动力是来源于产业自身变化。所以我更愿意说在产业互联网命题下去研究产业变化,社会变化,科技变化,人文变化。
从我角度来说的话,因为每年其实接触大量整个B2B企业,当然很多机构也在我们这边找项目,因为大部分创新产品都从我们这边来出。我觉得从投资方向来说的话,有几个方向可以探索:第一,技术,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科技、AR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因为确实现在、未来基于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整个改革,其实大量需要技术支撑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很薄弱的。
当然,从这几年我们在做创新设计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无论从美国还是以色列带着技术回来创业,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年轻团队带着回来创业,我们看到非常多,而且确实活力很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未来另外一个方向是B2B服务,像我是典型的需求,我们做大量的产业互联网的时候不可能一个传统企业在转型中,所有的自己做,这个时候需要大量服务支撑。我觉得有一个企业特别值得我们研究,最近我们跟钉钉进行战略合作,这是典型的B2B,做企业级服务的。
另外一个大家提到的,因为做整个产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端,需要无论基于硬件也好,基于传感器也好,基于相应的触点也好,类似这样的一些基于数据采集有流量有数据的硬件,也是一件很好的方向,即基于场景。
于创业而言,相较于前几年难度比较大,因为这不是看到一个机会就进去,我觉得创业者创业核心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而不是拿着一个概念,拿着一个PPT就去创业。一定要扎进去,如果只是停在面上,每个行业都没那么简单。
我觉得大概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渠道的升级和迭代。我们国内有大量生产型企业,以及生产型企业下游的贸易企业和渠道上的企业。因为这些年去产能化、供给侧改革,以及技术革新,让很多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靠资源掠夺性,靠打价格战,营销战企业慢慢在被整合,慢慢在退出历史舞台。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相应的这些下游的贸易企业和渠道商企业也在做整合。所以说互联网进入之后,在加速这种整合,各个渠道的瘦身,行业上游做瘦身,下游需求做集中。所以第一阶段,我认为是渠道升级,这是第一波各个赛道的、各个传统的行业,互联网化的投资机会。我觉得是投资升级。
第二个阶段,就是服务升级。因为渠道升级差不多之后,剩下来的是精英,它们可能会更多地找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渠道做专业的事,它可能会分享出去,自己不做了。原来自己做供应链,我可能分享出去做。所以第二阶段是增值性服务的机会,给这些传统的B端来做赋能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金融,比如像仓储物流等一些供应链的机会,我觉得这里有大量的机会,包括很多CRM这种系统性东西也有很多机会。
第三个阶段,我觉得可能现在没有达到,但是很快达到,就是智能制造。这是技术升级的机会,因为现在还通过靠人来解决一些效率提升问题,在慢慢以后人工的成本会越来越增长,高端的制造通过机器来解决问题,慢慢地也会承袭一个产业的机会。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很多时候还是跟人结合。我觉得这是第三个阶段机会,如果那时候能达到,我觉得中国新的工业革命,不管几点零,那个时代会到来,我觉得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终极目标。
我刚提到了一个,就是在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如果说在传统的产业链有优势的传统企业,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加强自己产业供应链的渠道优势。但是如果说只是传统的把线下业务加到线上的话,它也是不等同于产业互联网的。
刚才聊到产业互联网发展以及它的增速,其实在增速的同时,它也暴露了一个信息技术安全的问题。就像人才问题一样,如果说我的企业需要发展这块可能对人才需求比较高,他不仅需要了解信息技术产业,他还要对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要有了解。所以,企业的人才和团队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有渠道,我们做供应链也是做渠道供应链。像很多创业型公司,不管你的大小问题,其实你的渠道增长力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发展进程,包括它的生死状况。所以,我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下,只要是在产业的基础上,产业链有优势,有渠道,其实都可以去尝试的。
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就是关于你刚才提到人口红利的问题。从我角度我并不认为人口红利在消失,反而我认为人口红利在接下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内仍然是中国发展巨大的动力。这个人口红利当然不是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劳动力质量,以及劳动力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未来中国社会一个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在于我们的城镇化。我们城镇化目前有50%,是一个非常大的尺度去统计的话是50%。但是我们如果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话,离这90%城镇化目标差的还很远。这个进程只要不停下来,人口红利就会始终存在。所以同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认为,就是投资和创业的一个非常大的方向,就在于这个50%到80%、90%发展过程中人口劳动力的质量的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所以我们讲叫小镇青年的生活状态。然后三四线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中低端收入人群的生活状态的改进改变所带来的巨大的投资和创业的价值。
第二,讲到说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昨天我们内部还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科技的发展,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的发展,超过我们的想象的。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面临老龄化的人。如果说的更玄一点的话,未来出现长生不老的状态会不会实现,我不敢说。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会认为未来人口老龄化基本上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不是问题了。所以从这个问题回到你提到具体产业互联网发展上,如果说几个标签或者我最想投的点:第一,创始人,创始团队对这个行业有极高,极深理解,而这个行业自身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之前没有变化,是源于技术的没有革新,政策没有开放,资本没有关注等等,但是行业自身发生变化,这是我最喜欢的所谓产业互联网的方向,这也是我们去评判产业互联网,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能否发展起来的一个指标,它自身是否在发生变化。所以你让我说三个标准,我可能只说一个,就这一个,就是我关于产业互联网投资的一个最根本的逻辑。
对。行业不是不说,而是在我眼中,基本上每个行业还都有巨大的创业和投资价值。重点是在于你懂不懂,不在于行业有没有的做。
没错儿。最近还有一个特别火的,可能现在所有的行业都有用互联网思维,或者是用技术来重新做一遍的机会,而且重新做一遍仍旧产生非常大的价值。
第一个,我觉得要重新创业的话一定是价值观跟整个理念重塑,这个很重要,因为要做什么很清楚,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这是创始人团队一定要想清楚的课题。第二,打破之前的产业惯性,要重构整个业务形式,要用新的技术跟新的无论是互联网+,+互联网也好,还是新的技术,要构建你的整个新的商业模式,甚至你的成本结构、效能模式。第三,做文化的团队融合。因为在这个新的创业阶段,不是单一品类和单一文化,一定是跨团队,多样化团队的组合,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在我来说,只要把你的价值做出来了,其实投资跟资本那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说上来就为投资先去做一个概念,先去对接资本,把自己最核心的本忘了。
第一个问题,融资,我觉得融资是要常态化,二是小步快跑。三不要在乎估值,只面富贵,有钱赶快拿。其次,人才这块,我觉得这个,一不要过于盲目的扩张人了,尽量精简。
第二,如果说现在团队已经人很多了,去精简,去裁员。裁员不是被动裁员,可以主动裁员。我们公司模式是招一个贵,替代两个便宜的。可能成本没有上涨,但是我们人数在直线下降。这样我的管理成本会降低很多。我们现在倾向于招一些执行力强的人,有些时候执行力不强的可能是对的,但是没有试出来,导致我们模式在变。所以我们宁愿招贵的人,替代两个执行力不强、便宜的人。
第三,现金流情况,这个阶段回归到财务报表真实收入,有多少钱进到你银行帐户里,证明你的商业是否正确。当现金流保证了之后,我们再去通过精细化运营,来削减成本,最终实现净利润由负变正,并且不断增大。这是你运营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两步:先保证收入模式对的,再通过运营提升,保证利润是不断可观。
作为创业的团队来说,人才肯定是最重要的。团队的价值观也好,团队整体性和合作性也好,其实团队的成与败真的全在人上。
从我拿融资的角度来看,我可能会站在融资机构的资源性融资。因为分两种,一种是财务融资,一种是资源性融资。这主要看团队,看这个团队需要什么,这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产业阶段。另外,作为企业来说,你的发展规划,是看短期还是看长期。如果说作为创业公司的话,肯定不能只看短期的利润,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但是,在长远发展的阶段上必须有短期能够养活自己团队的基础,能够让你走下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时候团队看得太远,前面没有现金流支撑你的话,你还没走到那个时候企业就支撑不下去了。
我觉得,首先选对人,后面就是我们经常给员工说一句话:一个创业性的团队,你不可能保证今天跟着这个团队,明天就能让它上市,后天能让你分多少钱。但是我们这样有原则性的人,有竞争力的心,就算这件事情做不成,我们一样可以开始下一件事情。
说点最接地气的话,不说宏观的了。企业发展:第一,今天企业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能融到资,马上融资。只要条款干净,投资人跟你觉得差不多,别在乎估值,什么都别在乎,能拿一笔钱拿一笔钱。拿不到钱能生存生存,就赶快挣钱,一定要让自己活着。说冬天来了这件事,很多人都在说,我就不重复了,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冷。今天可能是北京最暖和的一天,未来可能还会比今天更冷。所以企业生存最重要,这是第一条。
团队,对于团队结构上来讲,产业互联网,做产业的人或者很多创业者更愿意从自己专业角度去组建团队,但是不光要有专业人士,还要有职业人士,我们讲叫做能不能管理团队的人,有很好管理能力的人,不仅仅是对行业有足够深理解的人。
第三,对创业者都要求我们能干什么呢,我一般会提两个建议:第一,没事儿都读读历史书,尤其是严肃历史,尤其是世界历史,读一读不同历史观,让自己从历史当中寻找一些答案。第二,有时间每天晚上7点看看《新闻联播》,理解理解中国今天正在发生什么,理解理解我们正在干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建议。
最后我还想说,寒冬来了,但是寒冬一点不可怕,它是一个自然现象,它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别忘了,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最热的时候有多少企业轰轰烈烈的被热死?热死的企业远远比冻死的企业更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寒冬。二十年代大萧条时期恰恰是文化发展最繁盛的时期。所以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只要学会如何在寒冬生存就好了。千万不要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