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品牌横冲直撞,老品牌关灯吃面,公募私募上餐桌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涨价容易降价难!得利斯猪肉火腿降价了吗?!反正西安的肉夹馍自从猪肉30多一斤涨价,现在猪肉十几块钱也没降。”“涨价原因是原材料上涨,但是涨上去之后销量就下降。股价暴涨有什么逻辑?垃圾食品少吃?”“生活已经不易,还要涨价,为富不仁啊。”

随着醋、酱油等必需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一二级市场食品饮料相关品牌热度激增。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以来,包括海天味业、洽洽食品、安井食品、恒顺醋业、海欣食品、加加食品等多家快消食品上市公司发布关于产品价格调整或提价公告。从提价幅度来看,价格上调幅度均在3%-18%之间,而伴随涨价公告,这些上市公司一度强势涨停。

与之相对的,2021年Q3,Top10的私募基金机构也开始逐渐加大对食品、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重仓,反之,大多私募基金从医药、轻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撤离。

就“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来看,三季度其管理的4只基金,规模合计缩水287亿元。即便如此,仍坚定增加了五粮液、伊利股份等食品饮料行业配置,降低了对医药、互联网等行业配置,不止如此,旗下4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并未包含一只新能源股。

除张坤以外,其他明星基金经理也表现出了对食品饮料的偏爱。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旗下各基金中,与上季度相比,白酒行业板块更受关注,古井贡酒等新入十大重仓。另一知名基金经理朱少醒也增加了消费类品种布局,尤其是增持了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新进了五粮液;冯柳已经大手笔建仓,四季度以来浮盈或已经过亿。与此同时,高毅也在集中调研食品赛道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牧原股份、涪陵榨菜、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在14亿人口支持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之下,人口老龄化是相对不变的确定趋势,由此,消费和医疗健康将始终是长期的价值投资方向。“中国食品行业的市值规模超过10万亿,这是必然的。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基本价值斜率向上,很多消费品公司价值再往回升甚至创新高,可能性很大。”

01密集调价、成本上涨,食品行业新旧品牌竞争加剧

“菠菜9.9元/斤,圆生菜9.9元/斤,蒿子秆7.5元/把,大葱5元/斤……”

10月份以来,全国多地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开始上涨,短短几天,部分叶菜每斤价格甚至突破10元,“没有低于5块钱的菜。”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蔬菜涨价或与今年特殊的气候相关。连续降雨造成部分蔬菜产地受灾被淹,出现减产情况。加之冷空气频繁,雨后迅速降温,减缓了蔬菜生长进度,延迟上市导致供应不足。

受到这些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影响,恒顺醋业、海欣食品、安井食品、金禾实业等多家食品上市公司龙头纷纷于11月初官宣产品涨价,其中恒顺醋业涨价当天强势涨停,海欣食品涨价当日股价盘中最高涨近5%、安井食品次个交易日股票大涨8.13%。

而近半个月,食品板块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增长1407.67亿元,达到1.52万亿元。其中,盐津铺子累计涨幅位居榜首,达66.64%;青岛食品、海融科技、千禾味业等3只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30%。值得注意的是,Wind显示,食品饮料类主题基金中,食品,软饮料,酒类行业涉及872只,然而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只有260只,占比只有30%。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大众品相关龙头企业具备一定定价权,可以通过结构升级、产品提价等方式缓解成本端压力。不过,除成本因素外,内部竞争加剧,以及消费端增长乏力也是制约快消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此也将会进一步加剧食品行业的竞争优化。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除2012年四季度),私募基金配置Top20的重仓股其实均涉及食品饮料,其中贵州茅台持续几年为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2021年第三季度,基金配置的前二十大重仓股中食品饮料板块个股有6家,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和伊利股份,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位列前二十大重仓股的第一、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也有许多知名基金纷纷开始布局消费。张坤前十大重仓标的中,贵州茅台、五粮液仍是其前两位,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分列第四大和第八大重仓股。在景顺长城刘彦春产品中,贵州茅台同样是第一大重仓股,泸州老窖、五粮液和古井贡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和第八位。金龙鱼三季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知名投资人林园管理的产品从二季度末的三只增至了四只,其130号私募基金以90.92万股持仓新成为公司第九大流通股股东。

工银瑞信基金王鹏表示,长期来看,食品饮料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未来有望持续向好。而受益于对春节备货的乐观展望,未来一段时间,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可能好转,持仓情况还将可能会有改善。

02一二级市场的消费疯狂要偃旗息鼓?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国消费品牌普遍面临流量红利消失、传统营销增长日渐乏力、数据变现能力不足等增长压力。无疑,消费品市场已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

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79家快消食品板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350.71亿元,同比下降1.25%;42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庄园牧场、妙可蓝多、西部牧业、巴比食品等4家公司净利润均实现翻番。在成本持续增长背景下,毛利率整体下降,在79家公司中,64家公司毛利率出现下降,占比超过80%。

另一方面,2020年有超过6万多个新品上市,资源争夺愈加激烈,各品类均在“内卷”。其中,食品饮料作为行业中终端门店覆盖最广、业务代表团队规模最大、产品更新迭代最快、消费者购买频率最高的品类,成为“内卷”重灾区。

仅以海底捞为例,先是11月5日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紧接着又宣布以每股20.33-21港元价格配售1.15亿股股份,计划筹资最多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这家昔日的餐饮“航母”开始被质疑缺钱。随后,海底捞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超8%,截至上周五,再度创下19.38港元的股价新低,市值蒸近4000亿港元。

而这些老品牌的窘境势必离不开近两年快速崛起的新兴品牌对市场产生的冲击和蚕食。根据2021中期中国快消品报告,在2000个上榜品牌中,线下渠道新上榜品牌182个,品牌更替率为12.2%;线上渠道新上榜品牌126个,品牌更替率为24.7%。这与上半年中国股权市场投资人对消费品牌的疯狂无不关系。

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共发生28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390亿元人民币,其中奈雪的茶、Manner coffee、霸蛮、墨茉点心局、文和友餐饮等16个品牌连续获得多轮融资。而且这些新消费品牌不仅是VC/PE机构的宠儿,除了高瓴、红杉、经纬、达晨、顺为、天图等机构的投资动作较为活跃外,互联网巨头也在加紧步伐,字节跳动相继入局Manner咖啡、鲨鱼菲特、懒熊火锅;腾讯投资代数家咖啡、卫龙、盛香亭;B站出手鹰集咖啡;美团投资蜜雪冰城等。

从业态看,餐饮和美妆依然遥遥领先,分别有62起和35起融资事件。其次是酒水/饮料、休闲食品,各有19起和17起融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获得融资的品牌中,新兴品牌占比超过60%。

不过,从融资轮次上看,项目主要集中在A轮天使轮,B轮以后的融资也仅占30%左右。要等到这些新品牌成熟,甚至冲击资本市场,与老一辈的餐饮品牌同台竞技,显然为时过早,加之下半年资本开始更加理性,红利期过后加之行业泡沫破裂,究竟谁还能留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