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硅谷:为什么硅谷不再是创投者的朝圣地?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朝圣

猎云网2月2日报道 (编译:Panda)

猎云网注:硅谷已经成了全球科技创业者的朝圣地。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和科技公司都想挤过独木桥,向硅谷集聚。但是硅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爱才如命,你要忍受各种猜忌和怀疑。那么是继续进军硅谷还是选择远离硅谷呢?本问为你带来了另一种值得深思的观点。

 

硅谷坚信自己是所有软件开发者的理想之地。在硅谷有据可查的成功背景之下,保罗·格雷厄姆写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呼吁美国政府鼓励95%不在硅谷的软件开发巨头,加入到5%已进驻硅谷的软件公司的行列中。

硅谷在人才移民问题上,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允许一些人进来,但同时却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以我在全球16个时区构建Skype的10个办公地点的经历来看,显然我们要做的是主动去追求顶级技术人才,而不是坐视人才外流到别处。因而当我看到格雷厄姆在文中提出的这一细微差别后,我感到精神一振,他写到:“硅谷在引进人才的问题上,表现的太一厢情愿了,具体表现为:我们片面的认为,如果我们允许更多的顶级的程序设计员来硅谷,他们就会想来。”

随着全球创业园区的与日俱增,硅谷不应仅仅看到引进人才的好处,同时也需要关注那些使人才流失的负面因素。但是硅谷的发展态势是非常乐观的,那么哪还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外国企业在硅谷生活的阴暗面呢?

一个几乎被所有人都忽略的问题是,有很多原因能诱使国际企业家们和顶级科技人才选择从谷歌离开,并且他们在别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园。

  硅谷1

 

硅谷不再友好

尽管保罗·格雷厄姆提到的签证问题和一些科技名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对于这些科技达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远远不止于这些。

作为一个国外投资人,仅仅是看一眼 政府的欢迎页面 ,就足以吓坏你。并且你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签证选项中的各种字母的含义。

随后,更艰难的是,你必须去忍受难以名状的怀疑感。如果你以研发产品和创造就业为理由尝试进入美国这个自由之都的话,你就准备好一路上忍受来自于边防警卫和其它一道道频繁且毫无来由的边防安全警卫的签证面试。那些守卫硅谷的人似乎不知道,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的人来说,“企业家”可不仅仅是一个法语单词。

毫无疑问,作为移民来的客人必须遵守美国的规则。对于一个为硅谷创造利益的科技投资人,你必须在硅谷小心翼翼、忍气吞声、谦卑的干上半年,才能得到信任,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跳过繁文缛节的桎梏并且把文件顺利寄出(“因为电子邮件不太可靠”)。然而,即便是这样,不确定性和需要那些匿名官员的怜悯的感觉是从不会消失的。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得美国硅谷输给了其它国家的创业园,那些创业园为投资人营造了一个更便捷、愉快的环境。

不过,有时你们之间的待遇会有天壤之别。如果你有5万美元用于个人投资,并且还有5000美元分享给律师和来自于你母国的联合创始人,这些人掌握了你新成立的公司的大部分实权。并且,你的护照也恰好在白名单中(也就是说你的护照不是来自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高级工程师大国),最终你新鲜的条约投资签证可能会获得边境检察官的罕见微笑。但是如果你是一个21岁的狂人,并且期望建功立业……6个月的时间,用5.5万美元可以在软件世界创造很多东西。

这就是一个礼貌的客人所受到的待遇:有时当你感到被主人冷落了一会的时候,或许这就不正是一个提示,让你回到家乡或是选择其它更友好的地方吗?

  硅谷4

 

为头顶上的屋顶烧钱

现在假定你最终融入到了硅谷。并且,尽管你非常喜欢通过Airbnb来找房,但还是决定定居下来。

如果你还不知道在今天的硅谷租一块地意味着什么(更别说买了),那你可以想想Kim-Mai Cutler关于旧金山海湾地区住房背后一系列约束的史诗级报道。

结果是,我们每天都能听到一些新故事,这些故事不外乎都是关于人们挤破头都想进驻这一地区;去竞争一处吹嘘拥有常青藤教育的昂贵的两居室,或是仅仅是得到一家黑客公司的上铺就要每个月1500美元。企业家们以沉重的经济和情感为代价进驻硅谷,但是他们创建的却是软件而不是公寓,事实上这听起来非常疯狂。

不断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想法是,这里其实隐藏着一个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太明显的定时炸弹。正如Balaji Srinivasan所观察到的,投资者的超过50%的用于早期技术投资的资金,实际上流入了海湾地区的房地产,直接表现为写字楼的租赁上,间接表现为住所的租金,这些都成为推动薪水上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创业的早期阶段,投资者事实上低估了房地产膨胀对于他们企业的影响,即由于资金上涨,投资者甚至都不能挽回其用于科技投资的成本(也就意味着每美元创造的产值要低于预期)。

如果你的创业已经成功,你才有能力在海湾地区拥有一处中等住房。坦率来说,你需要已经有所斩获,你才具有支付这一地区昂贵租金的能力。

  硅谷2

 

人才争夺战如地狱般惨烈

硅谷的人们期望能挣足够多的钱,因为这样才能在那里生存,这是非常自然的想法。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软件创业公司,高昂的人才佣金使得其它的一切预算费用都黯淡了。对于那些国际投资人,他们所能预期接受的薪资花费是 Danielle Morrill公司中等职位的薪水。

国际投资人所能接受的底线是:用100万美元雇佣一个5人团队工作一年。我猜,如果你能获得像Facebook和谷歌那样的利润,你会觉得非常棒。不过,你得计算一下你需要通过TopTal公司招募多少工程师,或者你还不如选择回家酷酷的把100万美元现金扔在茶几上。

这不单单是成本问题。硅谷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刺激的创业生态系统,它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在企业任职的道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一有机会便跳槽也是见惯不怪的。为了达到能够及时“搭乘下一班飞船”的目的,当然这不是在你因“对之前的公司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的时候实现的(更不可能是在公司失败时候实现),而是通过在一年中不断的跳槽来达到这一目的。这在某些方面或许对于工程师来说是好事(不过工程师们得谨防患上“硅谷综合征”);但是毋庸置疑,这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所以说,硅谷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地方,在这里你需要支付高昂的人才佣金;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那么你所面临的风险就更高了,并且你需要以超越以往的速度去雇佣人才。如果你不能在一天的时间抓住这些人才,他们就会流失。一名求职的数据专家(你懂得,“统计人员活跃在硅谷”)直言不讳的告诉我说,她绝对不会浪费她生命的三天时间给我们的试用期,如果她能通过LinkedIn或谷歌公司7个小时的面试,那么她在晚上就会拥有一份非常棒的工作。

  硅谷3

 

硅谷并不是一个国家

对于你必须屈尊于各种不同的法律和规定的时间,大多数国家都有着明确的门槛。以纳税为例,在硅谷你可要当心了:在美国你可能要忍受多年来自于不同州和联邦标准的持续不断的滚动测试,而在其它地方你可能面对的不过就是像布尔数学体系一样的是非判断(比如说“你今年在这里待了超过180天吗?”)。

比如,我曾经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美国政府并不把我视为纳税人,而加利福尼亚州却非常愉快地分享着我过去在全球创造的利润。如果你的国家和美国签订了双重免税合约,不过加利福尼亚州却傲慢的不予理睬,它甚至都不会顾忌全球条约,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国家。遭遇这些的话一点儿都不好玩,尤其是当你在创建一个公司的时候,你就会深有体会。在美国,你必须忍受这一切,并且这些摩擦马上就可以在你高昂的律师费上得以体现。

我讨厌(或许因为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爱沙尼亚公民)在硅谷必须忍受官僚主义,而这样忍气吞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顺民或是做生意。事实上你是在用体检费去付款。

尽管我通过了驾照考试,但是我的驾照被美国交通局扣了一年多,我在语音信箱里被告知的理由是,“传真打出来呈黑色,所以你需要换一个复印机并发给我们一个正确的传真。”

虽然我刚刚提到的三大技术奇迹被普遍认为是80年代的特征,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这些都发生在离世界最好的软件消费之都不过30分钟车程,那么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在几年前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苹果公司的某个人设计出了零售经验,那么美国交通局会变成什么样呢?为什么这些事似乎像是发生在不同的星球上呢?

作为一个实用层面的企业家,你不仅需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敏锐的态度,而且你也需要注意州、县、镇,有时甚至是区的法律法规。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不去美国,或许是为了顾客或是合作伙伴,但是你千万不要把硅谷的环境默认为非常友好的环境。

在你选择海湾、奥斯汀、纽约、西雅图或是波特兰作为你的创业之地之前,花些时间来想想这些选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仅需要想一想这个地方的街道上是否允许驾驶自动行驶的汽车或是23andme基因测试公司在哪里可以被授权进行创新…并且如果你希望在加州的洛斯阿尔托斯合法运营“点对点基于网络的匿名数字货币”的创业公司,那么你一定要三思。关于未来友好的监管环境的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技术之外的生活

本尼迪克特·埃文斯是我在硅谷沙丘路最喜欢的地道的英国人,为了对生活质量下一个模糊的定义,他最近打趣道:

“很难理解为什么硅谷的保守主义者几乎没有被保护的价值。”

“艺术、住房、商店、通勤、公园、学校、城市生活…将以何种顺序,去构建未来?还是会下调一些或是全部?”

你不可能发现有人曾抱怨过硅谷的天气(干旱除外),但是最近的移民常常会抱怨这里对于科技生产领域的过分关注。从医疗问题(为了避免看一个长达五页的演讲稿,你仅需看看这些数字,就会知道这是真的,医疗问题确实会影响到你,如果你不引起重视,你就会花2万美金去进行脑部检查)到教育问题——这些问题都无法和硅谷的任何优势竞争,从医疗和教育上削减的开支都被直接应用于创建高科技公司。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把这些视为“懒惰的欧洲人”才会抱怨的事,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是这些事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曾经在一些创业周期中每周都会花上100个小时——每个企业家的千辛万苦的工作,都源于他们对于伟大建筑,剧院,音乐或是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强烈渴望,他们想要在生活中寻求灵感和平衡。

旧金山确实可以想方设法为那些创业者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也是旧金山能够吸引来自南海岸果园中的新一代创业者的原因),但这里毕竟不是伦敦、纽约、香港或是巴黎,这里也不具备这些城市为人们熟知的特点。我知道,当开创新的事业的时候,必须要有极高的专注度。但是你骗不过自己,你必须对自己坦诚相待,因为你知道你和你的家人在五年中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硅谷5

 

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

从提出问题到想出办法,你能做的取决于当下你与硅谷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公民,同时是一个选民,并且关注硅谷未来十年的繁荣——如果你对政治制度有信心,或许你会和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或是像FWD.US.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分享一些上文提到的东西。如果你对政治制度缺乏信心,你或许会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并尝试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解决它。我提到的一些问题是信息问题,这些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

如果你是一个外国政府,并且梦想把人才吸引到你自己的创业中心,不要再说建造“你们自己的硅谷”这样的无稽之谈了。吸取上文提到的硅谷种种弊端的教训,开始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建造一个比硅谷好十倍的创业中心吧,你可以通过改革废弃的电子政务、医疗、创造性的艺术、教育、保证性住房和移民政策的方式。

或者说,你的创业园区已经比硅谷好了十倍,并且你找到了方法来利用这个优势来沟通全球的移动工作者和创业企业家。我们期待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政府会为了一个公民而竞争。这样拥有一流技术的地方注定会吸引到一流的人才。

如果你们是来自于硅谷之外的95%才华横溢的软件研发人员或是产品设计人员,或许会有人含蓄的暗示你硅谷才是你的梦想。但是你要尽力避免奋力挤过独木桥,只身一人来到硅谷。你要让别人去邀请你。

如果你被一家著名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团队重金聘用,那么我上文提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不过只是别人的问题。孤独的创业者会非常羡慕你,因为有人会赞助你的签证,并且在过渡期替你写旅店检查。或许能在一家稳定的公司享受几年这样的服务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不过不久你就也要加入到这场创业游戏中。这意味着,在某个其它的地方又会诞生一堆创业公司,因为投资者并不满足于一份有薪水的工作。

而对于国际投资人而言,他们所要不断考虑的是,他们是应该进军硅谷,还是选择从世界上其它的100个创业园区选择一个地方开始。你有以下三个基本的选择:

 

方案1:忘了硅谷吧!

省下车票钱,选择你们自己的创业中心去追逐成功。你仅仅需要看看泛欧投资公司Atomico的独家研究:全球科技公司所创造的利润中,每十亿就有61%是由硅谷之外的地方所创造。为什么你不可以呢?

这个方案似乎仅适用于并非做软件生意的创业公司,或者这些公司不把美国视为他们的产品市场。当然,因为软件正在吞噬全球,你可以争辩说每家公司的发展都从硅谷的关系网中获益。但是想要获得物理上联系,这仍需要一段时间。

美国再也不是互联网应用的顶级市场,并且竞争仍在不断加剧。欧洲拥有其独自研发的5.8亿客户,这个客户群能够服务于日益无国界的电子市场。中国独树一帜的电子商务,或是非洲特色手机移动支付提供商,都很好的展示了不在美国本土的公司如何去发展。

正如我去年所写的“硅谷与欧洲相比较”这一文章中提到的,太多的投资商对于“他们想从硅谷得到什么”这一问题难以言表。你如果知道你所想要的东西,再留下来为之奋斗,这样会有很大的不同。

 

方案2:即便如此,还是选择进驻硅谷

当然,你选择进驻硅谷是为了得到好的东西,但是你也应该保持清醒,并且准备好花费时间和钱财去经历我上文提到的所有不愉快的事。你不能做到不理睬这些烦心事并且假装它们压根就不存在。硅谷的种种缺点会不知不觉地吞噬你超过25%的清醒时间,并且会损耗你50%的启动资金。

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你的创业公司能历经所有的这些困难而存活下来,那么恭喜你,接下来可以由你来做主了。作为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你可以选择从事软件行业来提高你生活的质量,但是你也可以通过省吃俭用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方案3:把你的创业公司设计为多站点/远程运营模式

由于硅谷的结构性问题加剧,我预测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混合型的国际运营机制将会得到更广阔范围的实践。这最终将成为解决创业早期悖论的唯一方式:你不能承受进驻硅谷的代价,但同时你也不能承受不进驻硅谷所带来的损失。创业公司需要在硅谷去建立工作关系,筹集资金,约见合作伙伴,逐步发展或是加速发展。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绝不会用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学习或是在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EIR阶段去交易得到任何东西。对于任何的企业家,硅谷是他们学习最好的知识的最完美的地方。

也就是说,现在我选择了一个别的地方去创业,同时雇佣了一个团队,编写代码,并开始创建产品。Teleport公司最初的8个公司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国家,而我的联合创始人Silver不久前正从山景城搬到了哥伦比亚。我们绝不是特例——你可以看到(并且还可以补充更多!)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选择多站点运营模式。具备全球眼光的创业公司必须认识到世界上没有能取得成功的最佳之地,即便是全能的硅谷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很早就明白这一点,那么你就具备了创建你自己的公司文化、你自己的发展轨迹和体系的优势,并且你有能力去解决各种困难,分配任务和随机应变的处理各种工作。

正如马特·穆伦维格回应保罗·格雷厄姆所说,这才是你真正得到世界上剩余95%的科技人才的方法,而不是通过让他们搬到硅谷的方式。

Source:TC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