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吐槽边购买...智能设备隐私问题凸显,消费者却言行不一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与科技公司有着不健康的关系。

人们熟知的如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样的科技产品制造商,由于跟踪或共享用户的私密数据(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通过黑客),一再损害用户的信任。可尽管隐私危害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人们还是离不开这些科技产品。

国际消费者组织(Consumer International)和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最新的一项智能设备调查突显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一项针对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人的调查显示,约63%的人认为联网设备“令人毛骨悚然”,75%的人不相信这些设备共享了自己的数据信息。

这也并没有阻止他们购买这些设备,反之,这些设备与我们的生活依然密切相关,比如相机、麦克风和其他传感器等一系列产品。

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拥有一个或多个联网设备,其中包括智能家电、健身监测仪和游戏机。在这项研究中,智能设备或连接设备被广泛定义为日常产品和使用wifi或蓝牙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包括亚马逊的Echo扬声器、谷歌的Nest智能锁和Furbo的宠物相机和零食分配器。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都不包括在内。

实际上,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来看,去年智能设备的销量增长了25%,预计在未来四年将有两位数的增长。

语音技术博客Voicebot今年3月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那些表示“非常担心”智能音箱带来隐私风险的人,拥有智能音箱的可能性也只比普通大众低16%。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心理科学系教授Robert W. Proctor说:“那些说自己担心安全的人却会做很多非常不安全的事情,说的和做的太不匹配了。”

国际消费者组织(consumer International)数字变革主管Liz Coll表示,即便是要弄清人们对智能设备到底有什么不满也很困难。她说:“人们会用‘毛骨悚然’或‘就像生活在黑客帝国里一样’之类的词,但却并没有统一表达出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尽管如此,如果人们不信任这些设备,为什么还要在假定的隐私范围内购买和使用它们呢?这看起来就有点复杂了,以下是专家们的观点:

人们不了解智能设备正在收集的数据范围

智能设备收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但它们具体收集的数据因设备和服务条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拿亚马逊或谷歌的智能音箱语音助手来说,它知道你在哪里,你在买什么,以及你对音乐和电影的品味。它知道你什么时候在家,和你室友比起来你的声音有何特质,如果你把它和其他智能设备配对,其他的一些设备就能感知你的声音。简而言之,它很了解你。

表面上看,这些数据点是用来让你的智能设备体验更好、更个性化。但这些数据点若是落在动机不纯的人手中,这就是一个个人信息的宝库。

IDC高级分析师Adam Wright表示:“大多数智能家居设备都能让第一方供应商了解该设备的位置、性能、运行状态、用户与其互动的频率,以及互动的方式。”他说:“对于第三方来说,情况变得有点模糊。”例如,数据语音助手Alexa(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三方)可能知道它所控制的智能灯泡(第一方)的一些信息。

知道你什么时候开灯,或者你是用开关还是通过语音助手来开灯,听起来都是些很老套的数据,不应该再提了。但是,即使是匿名的数据也可以与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一起使用,以了解关于你的其他个人信息。人们担心的不仅是这些信息可能落入不法分子之手,还包括这些信息可能被出售,或被分享。

“我不认为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你有一个独立的账户,你的隐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如果人们有多个账户,他们也能知道你是谁,”Proctor说。“但试图理解这一点,并将其传达给人们,会变得非常复杂。

通常,了解这些设备所看到和共享的内容的唯一方法是阅读它们的服务条款。

智能设备专家Wright表示:“我发现,服务条款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难理解,经常是模凌两可的。”

“你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去理解它,”Proctor说。“如果我不能理解它,也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是什么,我就不会去使用这个设备。”

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的互联网技术项目经理Steve Olshansky说,即使是精通技术的人也很难找到和理解这些信息。他举了自己一个精通技术的朋友的例子,“她拼命想找一个既安全又隐私的婴儿监视器”。

“很多人并不精通技术。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信息。他们可能回到家了才会看到隐私条款。他们可能不理解55页的服务条款,这意味着很难读懂,”Olshansky说道。这是商家故意这么设计的。

当你把设备带回家并安装好时,即使人们发现并了解了他们不喜欢的隐私缺陷,他们也不愿意归还它。

“如果你对你的物联网设备不满意,你会回到商店,阅读手册,更改设置,向消费者组织或政府投诉吗?”Coll说,“或者你会说,‘我不太开心’,但还是要继续使用它。”

妥协是值得的

“很多消费者刚刚决定,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果我想要好处、方便和功能,那就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Olshansky说。“这和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讨价还价的方式是一样的。”

无论是为了节约能源,监控婴儿,还是为了确保你的前门是锁着的,智能设备可以有很多用途。

Wright说:“是的,隐私是一个问题,但方便才是王道,节省成本也是一样。因此,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提高便利性和降低家庭成本的承诺就像是一个压倒一切的重要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会不顾隐私风险继续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

Coll也有相同的看法:“许多这样的设备提供了便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容易,有些设备还非常有趣,人们从中得到了价值和享受,有时候这比隐私更重要。”

Voicebot的创始人兼编辑Bret Kinsella认为这是人们权衡过后做出的决定。

Kinsella说:“实际上,我认为大多数人都在做出理性的取舍决定。他们可能高度关注隐私,但他们也知道风险发生的几率相当低。”

她补充说,就像许多人权衡利弊后才决定使用手机一样,他们给出的理由很充分:“这些东西能让人们享用一些功能。”

当然,消费者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妥协并不总是公平的。

Wright表示:“从某种相对意义上讲,谷歌和苹果以及智能灯泡制造商飞利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获益更多,因为它们可以多赚数百万美元。但消费者仍然能得到更便宜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更好的产品,更便宜的水电费等等。”

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

Coll说:“如果你不喜欢它,那么做出选择也并不容易。大多数公司都在以类似的方式行事,这意味着无论你选择谷歌的智能音箱Home还是亚马逊的Echo音箱,它都可能收集到关于你的相同信息。

原因就是Olshansky所说的“错位激励”。

他说:“当安全问题发生时,造成的很多影响将由设备的所有者和更广泛的社会来承担,而不是设备制造商。”

例如,如果小偷能够通过入侵智能设备获取你的信用卡信息,你将不得不处理由此产生的费用,而不是智能设备的制造商。虽然市场力量会惩罚智能设备公司,但这只是在市场发现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一家注重隐私的智能设备公司将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Coll说:“消费者物联网的数量越多,黑客入侵和侵犯隐私的行为越引人注目,也就更容易登上新闻头条,人们的担忧很可能会越来越强烈。那些已经在考虑如何让自己更值得用户信赖的公司将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还没有公司脱颖而出,”她补充说。

这并没有阻止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最不值得消费者信任的公司,给自己挖坑。一味地宣称自己的隐私功能是真实的。

苹果长期以来一直是一家以隐私为导向的科技公司,即使它已经扩展到智能科技领域,这种风气也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尽管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起步较早,但它的功能却出现了问题。根据Voicebot今年1月的一项研究表示,其智能音箱HomePod仅占美国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的2.7%。亚马逊设备以61%的市场份额领先,紧随其后的是谷歌,市场份额为24%。

与竞争对手相比,苹果推出智能设备的速度也比较慢,这或许是由于其对隐私的承诺,而且苹果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也非常谨慎。所以苹果智能设备的选择相对较少。

苹果的高价标签也是一个障碍。它唯一的智能音箱HomePod售价300美元,但其实你花50美元就可以买一个小型谷歌或亚马逊智能音箱。

人们认为政府会解决这个问题

Coll说:“人们认为,‘我确信公司必须遵守一些规则。’”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消费者国际和互联网协会的调查中,约88%的人认为监管机构应该确保隐私和安全标准;80%的人认为这是制造商的责任;60%的人把责任推给了消费者。

智能设备隐私监管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Coll估计需要三五年),政客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个话题。

"你得让监管者知道他们要监管的内容,"Olshansky说,“公平地说,这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并不完全理解技术和政策的含义。”

未来的监管可能会落在许多机构的管辖范围内,包括联邦通信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去年,加州成为第一个立法管理智能设备的州。

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我们是依赖企业来监管自己。但是,改善隐私和提升安全的经济动机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

“首先,他们担心侵犯隐私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或者会招致监管机构的监督,”Kinsella说。“其次,一些公司会认为这是一种竞争优势。”

我们其实并不那么在意隐私

人们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糟糕的判断,我们在理论上往往比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更好。

“我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当你给人们发放调查问卷时,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回答几个问题而已,”Proctor说,“说出‘我担心安全问题’或‘我不会这么做’之类的话很容易,但那些真正面临这种情况的人往往会打头阵。”

另外,有些人不认为这些设备收集到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比如你居住楼层的概况、你什么时候开灯、你的房子有多暖和。其实,是否有价值要看这些数据的拥有者是谁。对于亚马逊来说,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将目标产品和服务定位到用户;但对于罪犯来说,这些信息可能就是打开你家大门的“钥匙”。

“当你把智能设备拆开时,会发生很多事情。人们感到缺乏控制,不了解谁在控制着正在发生的事情,”Coll说。“他们觉得自己应该知道,他们认为有隐私这一选项,但他们并没有使用。”

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还没有感觉到把自己的家交给智能设备会带来隐私方面的问题。

Kinsella说,尽管人们对隐私普遍存在担忧,但智能技术侵犯隐私的情况并不常见,这意味着隐私并没有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他说:“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大规模由此引发的问题。如果存在广泛的侵犯隐私行为,有人会很好地掩盖它们。”

但每当我们听说又有黑客入侵或者Alexa(或亚马逊员工)在偷听时,就会进一步摧毁公众对此的信任。

调查显示,在没有使用联网设备的受访者中,28%的人表示对设备的隐私或安全缺乏信任;63%的人说他们不需要这些。随着智能设备的用途越来越广,它们的隐私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也许在未来这个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随意打赏

消费者吐槽隐私空间言行不一吐槽段子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