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封杀没几天,阿里花66亿增持了另一家快递
9月1日晚间,圆通速递公告称,实控人和创始人喻会蛟将自己12%的股份转让给了阿里,售价66亿元;阿里在圆通持股比例上升至22.5%,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已经不是第一家投向阿里怀抱的快递公司,另一家快递公司申通早已“卖身”。
2019年3月,阿里巴巴以46.6亿元人民币入股申通快递,获得14.65%的股权。同年7月,阿里又与申通股东签署了99亿的购股选择权协议——在三年有效期内,阿里巴巴可购买申通实控人的股权成为申通的实控人。
按照京东的说法,阿里已经成为申通的“实际大股东”,因此对申通进行了封杀。虽然申通极力否认,但根据投中网从业内获悉,菜鸟系已在申通快递内部掌权。
阿里与加盟制快递公司,从最初的互相成就,到上市后的资本捆绑,暧昧和微妙的关系之下,市场上关于阿里“通吃”通达系的观点由来已久。
通达系与投资方的控制权变动,会将如何影响中国民营快递业走向呢?
喻会蛟搬救兵?
距离浙江杭州1小时车程的小县城桐庐,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的创始人都来自这里,人们也将他们称为“桐庐帮”。
2000年,圆通快递成立,在通达系中属于较晚成立的。当时,申通快递已经成立了七年,风头正盛,圆通颇受压制,直到遇到了马云。
2005年,马云找到喻渭蛟,希望圆通快递能帮淘宝送快递,彼时淘宝每天交易量只有几千件。2006年5月,圆通正式成为淘宝的配送服务商,日业务量陡然上升。在淘宝的帮助下,圆通一举拿下快递行业第一。
不仅是业务支持,阿里更通过资本与圆通深度绑定。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联手云锋基金首次入股圆通,后者于次年上市。
因此,相对于中通、申通和韵达,圆通是第一家接入淘宝业务的快递公司,也是最早接受阿里入股的,与阿里的渊源和感情,都是最深的。
不过,上市四年后,圆通与阿里的关系,从原先的业务伙伴关系,变得愈加复杂。
8月21日,有媒体称,阿里巴巴正与圆通快递创始人进行谈判,希望增持圆通快递股份,成为圆通的最大股东。随后双方并没有证实。
据报道,喻会蛟、张小娟夫妇希望以至少500亿元出售手中的30%股份,当时价格和细节尚未敲定。如果上述消息属实,结合刚公告的如此大比例的股份转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圆通创始人继续“守业”的决心。
不过,接近阿里方面的人士表示,圆通夫妇不是想退,而是要继续在快递物流、航空、国际化网络与供应链、信息技术等扩大业务,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阿里此时增资实际上是出手相助。
不只是圆通,目前阿里已入股了全部的加盟制上市快递公司。
百世集团从2008年成立之初,就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多轮投资。其赴美上市时,阿里系已成为第一大股东。最新数据显示,阿里系在百世集团持股比例约为33%。
2018年5月,阿里巴巴、菜鸟等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目前,阿里在中通快递持股8.7%;韵达方面,目前阿里持股2%,位列第八大股东;而申通,更是早早签了“卖身”协议:三年内,阿里巴巴可用99亿换取申通的控制权。
过去二十年,中国快递与电商相互成全,创造了全球商业历史罕见的持续高增长奇迹。但目前,随着电商红利褪去、快递行业增速放缓,行业的竞争格局在迅速改变,电商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阿里增持圆通股份之后,圆通的竞争对手也捷报连连。
一边是,顺丰在疫情期间凭借直营模式业绩大涨,股价翻番,老板王卫还自掏腰包五亿元,为员工每人发了888元红包;
另一边,中通快递在疫情中市场份额继续增长,件量已经突破百亿,并且传出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显然,在一起创业二十多年后,大家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这背后,是快递行业格局的变化。
加盟制快递公司的竞争,可比作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2016-2019年,快递企业集体上市后,行业处于春秋时期。在这个时期,行业增速还比较高,市场仍然供不应求。五家巨头通过蚕食边缘快递公司的份额加大自身规模,同时不影响对方的份额,这时各方的差距并不大。
2017年,五大民营上市电商快递公司业务量占全行业(电商快递+商务快递)的60%,但第一名中通与第五名百世的市场份额相差仅6%。
但在最近,行业增速逐步下行,供需关系逐渐出现较大变化,竞争不再是一线快递与二线快递之间,而是快递巨头内部的白热化竞争。
同样从桐庐县起家、连家都挨着的三通一达,一直以来井水不犯河水,步调一致、高度默契,为何现在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有两个因素注定了快递行业的殊死搏斗,一是电商快递的2B特性;二是快递行业本身薄利多销,需要规模效应盈利。
与大家的生活体验不同,实际上,电商快递属于2B端产品,客户是B端电商卖家,卖家可以通过后台清晰地对比各家快递的时效、丢包率等指标,快递服务的优劣极为透明,竞争更为残酷。
另一方面,快递行业规模经济极其显著,三大环节收派、转运、干线运输都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
因此,胜出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利润率,这导致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于是,各个快递公司紧抠成本,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利润只有几毛钱的快递价格还是一降再降。
在最新的7月份,通达系的单票收入跌了20%以上。二季度,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达到65.4%,同比提升3.3%。
在惨烈竞争下,各方去留是迟早的事,而当下的疫情则成为催化因素。
在此次疫情中,快递公司表现分化:顺丰凭借直营优势逆势扩张,加盟制快递公司反而因为无法复工拖累业绩,在疫情改善后,又因更加凶猛的价格战竞争惨烈,增量不增利。
二季度,顺丰扣非净利润同比大涨75%;圆通归母净利润增长40.6%;中通净利润同比增长5.6%。而韵达归母净利润下滑52%,申通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减少96%。
申通称,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与此同时,受价格战拖累,申通的单票均价为2.58元,同比下降19.12%;整体毛利率为4.29%,同比大幅下滑9.49点。
安信证券曾发布研报预测,疫情后2020年全年行业竞争将加剧,短期快递企业业绩承压,中长期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加速行业出清,快递企业分化将加速。
阿里要通吃?不一定
在过去二十年,虽说中国快递与电商相互成就,马云也对快递大佬们给足了面子。但在电商平台的流量压制之下,快递公司的成长空间想象力远不如电商巨大。
事实证明,电商企业对快递行业的格局有干涉能力,可以利用流量优势扶持、或打压快递公司。
自从阿里入股快递公司、并与后者深度资本捆绑以来,市场上就有了快递公司“战队”、阿里收编快递公司的观点——控制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快递企业。
但快递公司上市四五年了,阿里还没有真正控股一家快递公司。
阿里的真正意图难以猜测,但收编所有快递公司未必是好事。
2005年,淘宝每天的成交量只有几千件,那时候马云找到喻渭蛟,希望圆通接入淘宝,但前提条件很苛刻——必须把快递价格降低三分之一。虽然如此,快递公司们最终还是拥抱淘宝。
2005年,也是刘强东做电商的第二年。两年后,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
与京东不同的是,阿里巴巴一直坚持利用市场自由竞争主导物流,包括让卖家自由选择快递服务商、加盟商自由选择快递平台。自由的环境让快递行业走上上述自由竞争路线,最终才创造了全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产能弹性最大的快递体系。
因此,当电商平台过度干涉快递市场、甚至控制并拥有自己的快递企业,将完全改变上述竞争环境。可以预见的是,当快递公司依靠垄断一家独大,快递费用将大大提高,并不一定有利于电商的长期发展。
国泰君安认为,在高效进化的快递体系上,“扶弱抑强”或“阵营化”的博弈策略都将阻碍行业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限制平台上无数卖家“用脚投票”的权利,提升“交易费用”,从而阻碍快递的效率和创新,提升快递成本。
但世事难料,拼多多横空出世,电商竞争加剧,这时阿里也难免产生控股快递公司的意愿,并且随时可以实现。
成立仅两年的2017年,拼多多订单量已占快递行业增量大头。根据中通董事长赖梅松披露,二季度来自阿里系的包裹占比为56%,拼多多为20%。其中,阿里系的包裹占比下降7%,拼多多则上升7%。
综上,加盟制快递公司还将继续竞争,阿里是否将继续出手,答案静待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