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直播行业最全报告:映客上位,腾讯拼了,美国开始复制中国模式了!(附App排名)
2016年的移动互联网,似乎前所未有地统一了:大风吹向了直播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共生长着200多家直播创业公司,各方资本纷纷涌入,直播App的市场如江湖争斗般草莽遍地,亦如群雄逐鹿般风起云涌——这是一片前所未有的红海。
这场大战何时落下帷幕,大风过后将会剩下什么?猎豹全球智库基于appinsight的大数据,从自身独有的互联网行业洞察出发,给大家呈现直播市场全貌与未来的轮廓。(注:本文的排名只适用于安卓端。猎豹全球智库将带有直播功能的纯体育类App纳入《2016全球体育App报告》中单独研究,不包括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1.截止于8月8日的安卓端中国App+游戏排行榜中,150名是一个分水岭。以YY、映客为代表的纯直播App已经接近前150名,而前150名中,已经有至少20个知名App带有直播功能(还没有包括QQ、百度贴吧等为纯直播app带量的行为)。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直播App进步之神速,另一方面,它们要进一步突围,需要打败知名App的先发优势。
2.直播这个形式与各垂直领域都有结合,在新闻、视频、电商、社交领域应用最广,而体育、教育培训、实时监控等也是有很大的空间。
3.与团购大战相比,其实直播大战更类似微博大战,其社交属性是直播app火起来的根源。对照微博的发展轨迹,现在正处于广泛争夺明星、内容提供者的阶段。也预示着直播大战已经接近高潮,结局临近。
4.从中国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规律来看,BAT是最有可能收割直播领域的。现在的布局,显示出腾讯已经开足马力要拿下社交直播,阿里更多在AR、VR方向发力。其它公司如新浪、欢聚时代也是可圈可点。
5.直播App在海外市场率先出现,倒映出中国直播市场的走向。然而中国直播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说海外主打“带你看”,中国则主打“给你看”;而中国的打赏、美颜、美声等形式融合在直播App中,让中国的直播市场表现更加亮眼。
6.海外在Facebook进入直播领域后格局初定,但是来自猎豹移动的Live.me和live.ly进入市场后获得了非常强势的增长;尤其是Live.me,3个月时间周活跃增长967%,下载量翻了约60倍。直播app的中国模式在美国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随着纯直播App的出现、攻城略地,各大知名的App也分别内嵌了直播功能,捍卫自己的优势。
在中国排行榜(App和游戏)前150名中,有20个App具有直播功能。它们的相对排名如下:
(注1.总排行榜为包括游戏的排行榜,总排行榜中不含猎豹移动发行的App 2.数据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8日)
没有纯直播类App进入前150名。在这些内嵌了直播功能的、已有知名App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几个不同阵营:
1.新闻类
不管是传统门户还是个性化推荐新闻客户端都加入了直播功能。但是传统门户加入新闻直播功能更加得心应手;相比之下个性化推荐的直播功能就有点尴尬:今日头条是内嵌了火山直播,主打的是美女直播;而天天快报是有一个直播栏目,以直播新闻和活动为主。
2.视频类
视频跟直播本身就结合得非常紧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3.电商类
除了淘宝和天猫,还有蘑菇街、聚美优品等也加入了电商直播的队伍中,目前大部分电商都开始在直播的尝试。
4.社交类
QQ空间、陌陌、美拍。在社交属性的直播大战可以说是正面冲突,从陌陌刚刚发布的2016第二季度财报来看,涉足直播领域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在纯直播方面,猎豹全球智库发表的2月涨幅榜中曾经出现映客的身影,现在2016年过了三分之二,映客已经接近中国App总排行的前一百五十名,来到纯直播app的第二名。
排名依据:周活跃用户数,数据截止2016.8.8,安卓端;融资情况参考网络公开资料。注:包括直播功能的其它分类App、体育类App、纯电视直播不包括在排行榜中。
在进入排行榜的纯直播App中,欢聚时代旗下的虎牙、YY、Me、bigo live占据第1、3、24、39名。根据百度百科,欢聚时代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语音平台提供商。在猎豹全球智库发表的《2016全球App发展报告》(数据截止2016年1月底)中,欢聚时代在全球App发行商中排名第12,而且值得肯定的是,半数上榜中国公司凭借的是容易抢占海外市场的工具产品,而欢聚时代并不在此列。
而此次上榜的Bigo Live,也是欢聚时代用来撼动海外市场的产品,已经在泰国市场有所建树。
目前在市面上的直播类App,又分为几个类型:
1.娱乐类
代表: YY、映客、花椒、小米直播等
从内容属性上来说,娱乐类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给你看”,自拍属性,类似于秀场,主播以美女帅哥为主。
直播内容基本围绕个人进行,从起床梳妆、上班面试、去酒吧夜店或者自己唱歌等,主播们打开App就对着摄像头和粉丝们互动了起来,大多数直播属于“单口相声”一样的毫无主题,只是对着屏幕侃大山。
第二类,“带你看”,拍摄属性,内容以演唱会、体育赛事居多,也有熊猫TV直播王健林打斗地主、小米直播无人机发布会、名人发布深度内容等等。
从走势上来看,YY处于缓慢下滑中,一方面由于新的直播App层出不穷,花样繁复,对较为老牌的YY进行了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YY一直坚持“给你看”模式没有改变,用户对着主播无主题的表现难免审美疲劳。
目前各个直播App的自我定位都处于摸索中,之后是否会把“给你看”与“带你看”统一到一个App中,或是各自裂变出垂直类的直播App,尚难有定论。
2.直播+电竞、游戏类
代表:虎牙直播、斗鱼TV、熊猫TV等等
这些平台的首先通过直播电竞游戏起家,聚集了足够的粉丝之后再逐渐加入新的元素。目前这些平台上活跃的主播多为游戏主播,直播内容多为自己玩游戏的实况或者国外顶级联赛的实时解说,因此平台的用户也多为各类游戏的粉丝。也有一批美女主播也因为打游戏而走红。
从虎牙和斗鱼的发展趋势看,虎牙目前稳中有升,斗鱼、熊猫却是稍微增长停滞的状态;而这三个直播平台目前也都加入了美女秀场的元素。电竞在国内目前还不算非常大众,这些直播平台的内容也在往娱乐和秀场方向发展,是否能守住垂直领域,还是直接向泛娱乐发展,是一个问题。
3.直播形式与各垂直领域的融合
直播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融合在垂直领域,将是直播在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①直播+体育
直播与体育走在一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目前,基本上主流的体育App都具备了直播比赛功能。娱乐化的直播内容能否与体育App完美融合,是直播+体育的突破点。目前已经有App把美女直播融入到体育直播中,“美女陪着看比赛、听美女聊比赛”的模式富有想象力。
②直播+电商
据猎豹全球智库不完全统计,淘宝、天猫、唯品会、蘑菇街、聚美优品、苏宁易购都开启了直播的玩法,在自己的App中或者借助其它平台,进行直播导购或者买手直播。
直播导购类似之前的电视导购,只不过平台从电视转向了移动互联网。商家和消费者直接互动,吸引消费者下单,而这样确实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以柳岩的一次在聚划算直播为例,直播人数突破了11万。柳岩在其中推荐了几款产品,她手中拿的枣夹核桃更是卖出了24000件。
而买手直播更多出现在跨境购买,为了证明货真价实,买手会直播在国外商场购买商品的全过程。
③直播+教育培训
在线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很多年,创新不多,更多的是借助“直播”的东风再一次吸引用户。目前榜上第37名边聊边学就是这一类产品。而专家讲解炒股这个形式也大量出现在直播平台中,除了榜上有名的牛仔网专注做炒股之外,也有人是直接在泛娱乐直播平台直播炒股的心得及分析。
④直播+实时监控
猎豹全球智库的2月涨幅榜中,就有一款这样的App上榜。家长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就可以打开App实时查看幼儿园的活动情况。猎豹全球智库观察到,目前还有一类App,可以实现与各类智能硬件连接,实时查看不同摄像头的情况。
通过以上多种分类其实可以看出,真正爆火的是泛娱乐类的直播平台以及它们背后的社交基因;其它类型或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也保持不温不火了好一阵子,直播只是一种手段,具体内容还是沉淀在对应的垂直分类中。
而泛娱乐类直播App火起来的最根本原因,猎豹全球智库认为,有两个决定性因素。
第一个,是“打赏”的动能,或者简而言之一个字:钱。
Papi酱在直播中收礼物
秀场在很久之前已经存在,现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主要是基于变现方式的改变:以前是平台签约主播,付固定的工资或者一小部分的分成;而现在一个主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收入,更促进主播使尽浑身解数去取悦观众。
这在“全民直播”的场景中同样适用。以网红豆得儿为例,她在映客上有直播,现有映票约4588070,换成人民币就是45万。
出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了直播,尝到甜头后,会致力于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稳固“内容为王“的格局。而有足够多的内容可供选择后,更多的用户被直播吸引。
这个概念同样也适用于最近红极一时的“值乎”和“分答”,模式都是回答问题来赚钱。
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参与感。
钱的因素是针对内容提供者而言,参与感就是针对内容接收方的。直播和录播的区别在于,直播的走向不可控,难以预测,而观众有能力将其改变。观众可以通过评论向主播提问,可以点歌,可以连麦,送礼之后很可能会获得主播的手动爱心和“谢谢宝宝”。这些主播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平时无法接触到的富豪、明星、著名企业家,这给予观众强烈的参与感,真正享受到“做上帝的感觉”。
雷军在一次直播中摆出“谢谢宝宝”的爱心手势
小米的CEO雷军在5月的时候就多次在小米直播上露面,发布小米Max、MIUI和无人机。直播中雷军反复向观众要“掌声”、“鲜花”、“保时捷”和“游艇”,而观众更是慷慨解囊,一次直播就给他打赏300多万星票,折合人民币30多万。
从小米直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雷军进行直播的两周(5.9-5.15)、(5.23-5.29),小米直播的周活跃用户数都达到高峰值。与“雷网红”互动成为用户们使用小米直播的直接动力。
猎豹全球智库认为,正是直播App中的社交元素,让直播一下子传播起来。现在,大部分直播App都把自己放进社交分类中,而诸多社交App也加入了直播功能。
虽然很多人把直播大战与之前团购大战进行类比,但真正值得参照比对的,是当年那场微博大战。回顾以往,你会发现目前直播行业正处于微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当用户数量稍具规模后,开始争夺明星资源、产生网红。映客邀请奥运会爆红的傅园慧直播首秀,观看人数超过一千万;一直播邀请宋仲基与贾乃亮对话;美拍直播TFBoys;张继科在花椒直播……到最后,几乎分不清哪家是哪家;明星与名人在哪里,粉丝就跟去哪里。
当然,比起新浪微博突围而出最终上市的整个过程,直播App之间的战争会更快;互联网在发展,技术在不断革新,一个App能够拥有、支配的时间,必将越来越少。
每一个巧妙的产品诞生,每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都伴随着全新的困难和最终的挣扎、成长。直播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1.法律风险
直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其未知性和不可控性。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监管提出了巨大的难题。
较早的时候曾有一款叫做“17”的App走红,然而因为其内容的不可控,一再被应用商店下架,错过了黄金发展期。到现在市场份额已经被其它App瓜分,用户也鲜少再提及这款App。而更惨烈的教训是快播,因为监管色情内容不利而轰然倒下。就连映客,在去年底今年初也经历了数次下架、改名。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网络直播平台基本上配备了自己的审核人员,审查直播中的出格内容;而某些平台禁止主播穿低胸、吊带,甚至不准直播吃香蕉的规定,也引起了网上广泛的讨论。而同性交友App Blued,对主播直接实行了实名制: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通过审核后方可直播。
随着直播内容越来越普及,更多监测技术有待开发,还有更多方面需要被规范。
2.豪门的游戏
数以百计的直播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巨额资本涌向直播领域,但等待着它们的,是异常残酷的收割。前不久有人公布了直播App的开源SDK,力证直播App的开发门槛偏低,“招几个懂行、经验丰富的就可以,并不必须是流媒体人才”。
真正要命的,是带宽成本。知乎上有人计算了直播App的带宽成本,斗鱼TV一年需要约3亿人民币,虽然现在直播App的融资额动辄上千万近亿,然而留给它们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
App的推广成本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请明星、直播活动、在视频网站、地铁等线上线下投放广告,无不是大放血。
3.虚假的繁荣,真实变现能力存疑
前不久,有人拿映客做了实验:直播过程中黑屏,并不断辱骂观众,观众数目不见减少,也没有人回应。因此得出结论:直播平台有刷僵尸粉、机器人的嫌疑,而甚至连观看人数的计算公式都推导了出来。实际上,这可能并不只是映客一家的问题,僵尸粉是大家秘而不宣的武器。
另一方面,每个直播平台里的主播会互相之间送礼物,刷数据。A给B送贵重的礼物,回头B再送回给A,他们一分钱没花,但因为收到了礼物成为了热门主播,曝光提升,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去看。类似的还有经济公司给自己培养的网红充钱,最后钱还是在自己兜里。这样的做法造成真正优秀的内容难以被发现,有实力的内容提供者难以获利,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影响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
4.同质化严重,依赖流量和内容供给端
现在的直播App界面、功能都极其相似,用的营销手法如出一辙,就像网红的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在混战之中,谁先有了吸引人的特性,多多少少都会被竞争对手模仿。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就只能依靠内容和流量。
目前各直播平台的内容推荐功能做得十分初级,基本上是谁收到的礼物多,谁就排在前面。在刷榜的情况下,真正好的内容难以被发现。
流量入口所起的作用就更关键了。目前直播App大多数依托分享到微信、微博、QQ的链接获取未注册用户,一旦流量入口关闭,这些直播App也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微博已经全力在做自己的直播平台“一直播”,而微信通过关闭微信和朋友圈入口曾经成功狙杀过多名对手,入口对于直播App来说,是只争朝夕的事情。
如此激烈的战场,猎豹全球智库在此提出几个推测:
推测1-中国的直播App很可能最终将由BAT收割
从中国市场现有的分类行业来看,不管是处于相对稳定状况的,还是仍然在激烈竞争中的,不管是微博大战、百团大战、打车大战还是外卖大战,甚至现在刚刚格局初定的新闻客户端大战,历史的规律总是惊人地相似,那就是:每个行业的有力竞争者在三家左右,不超过五家,而且,它们中必然有一个或两个,甚至全部,都属于BAT(百度、阿里、腾讯)。
所以,在此猎豹全球智库也对直播未来进行大胆推测:这个行业的基本格局在明年甚至今年内尘埃落定,而领头的,一定部分甚至全部具有BAT公司的基因。出于流量入口的原因,可能单纯具有直播功能的App代表会更少,直播功能内嵌在功能齐全的App会占有相当比例。
猎豹全球智库基于目前的公开资料,整理了一份不完全的BAT直播行业布局表。
注: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腾讯对直播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决心,从建立腾讯云开始,收购Supercell,购买NBA版权,投资斗鱼和龙珠直播,对体育、游戏和电竞直播方面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最近在腾讯新闻上直播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在新闻直播方面布局;而以QQ空间为首的泛娱乐视频更是不可错失的一环。
从纯直播App来看,游戏方面斗鱼是重点:在2016年8月16日,斗鱼宣布完成C轮15亿人民币融资,仍然是腾讯领投。而自有产品中,手机QQ给了Now直播流量入口,Now直播的上升势头最猛:在6月份猎豹全球智库的数据里,Now直播尚未进入前25名;而在两个月后,Now直播已经处于泛娱乐类第12名。
腾讯在直播全方位布局也很容易理解,一方面腾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做直播:直播与社交密切联系,而社交是腾讯最大的资本,刚收购的supercell在游戏方面也是一剂强心针。另一方面,直播对腾讯来说是不能失败的战争,一旦直播失守,那么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唯一留给我们的悬念是,腾讯会不会像Facebook一样,简单粗暴祭出大杀器——微信和QQ,直接把直播功能内嵌进去。而猎豹全球智库推测,这一天可能快要到了。
阿里:进可攻 退可守
阿里目前表现暂时与腾讯是井水不犯河水。一方面阿里也有自己的阿里云,布局了VR生态,重点做直播与电商的结合,以及有可能未来直播与VR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阿里还没有做也没有直接投资纯直播的App,只是把直播功能内嵌到App里,进退都留有余地。另一方面,有传闻说支付宝的直播功能已经在内测中。在刚推出不久的新版的支付宝中,强势凸显了社交属性,可以看出对于社交,阿里始终还是有强势的企图心。如果支付宝也加入直播战争,行业格局可能又会有所改变。
百度主要涉足的是泛娱乐直播方面,为此打通了Ala直播和百度贴吧。Ala直播主打陌生人社交,可以通过地图看主播位置,目前同类App还不多。而百度自有的百度云,得益于多年互联网的经验沉淀,对于鉴黄、非法内容有独特的心得,这类技术如果最终可以运用到直播平台上,带来的收益可能比直播平台本身更高。
推测2-新的独角兽有可能就此产生
百团大战成就了美团,新浪微博最终赢得了“微博”的名字,加上2015独领风骚的今日头条、滴滴,抛开各自背后的投资方不谈,它们都有了自己的名字。不管是国内的混战,还是海外巨头Facebook、Google、Twitter对直播功能的投入都可以看出,直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以后会融入网民的社交生活,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取得了直播的胜利,一定会在互联网界占有一席之地。
从目前猎豹全球智库的排行榜情况来看,YY、映客,在社交直播中的优势较大,但是映客的攻势更为凌厉,YY所属的欢聚时代目前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综合看来,映客经过几度大起大落,还是很有机会的。
在新浪和微博刚发布的2016第二季度财报中,公司再一次回到了2011年初微博鼎盛时期的状态。这与新浪的短视频、直播用户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微博从社交营销得到高度认可中获益,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特别是移动端的用户,该领域的短视频和直播视频用户正飞速增长。”在报告开头猎豹全球智库的榜单中也可以看见,新浪有一直播、新浪唱聊、美视三款产品上榜,加上新浪新闻和新浪体育,做直播的力度和决心都很大。微博大战中胜出的新浪,能不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再次在直播大战中突围,也是一大看点。
除了新浪,陌陌、美拍、哔哩哔哩等,执行直播战略以来,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还有人说,真正主宰这个行业的大魔王可能还没有出现?这也是一种可能。看看海外市场的情况,可能会给你更多的启示。
海外直播App跟国内直播App相比,有比较大的不同。最突出的一点在于,海外直播App主打“带你看”模式,大部分都是直播演唱会、体育比赛或者某个项目、活动。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的直播是全新的创造。但回顾海外直播App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海外直播市场的过去、现在,倒映着中国直播的现在与未来。
Meerkat和Periscope
说到海外市场的直播App,不能不提的是一款叫Meerkat的App,堪称社交直播App的鼻祖。它因直播美国西南偏南音乐会而一夜成名,2015年3月疯狂传播,一时成为了2015年第一季度的现象级App。
而到了2016年3月的时候,它正式停止了服务。盛极而衰、一夜凋零的原因,只因为Twitter收购了其竞品Periscope,并关闭了Meerkat在Twitter的分享入口。
而Periscope,正是现在海外最有代表性的一款社交直播App,它经历了一年多的竞争与自我完善,仍然稳定发展中,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更被苹果评为2015年的“年度APP”。
根据appinsight的数据,Periscope的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分布。征服了全球的Periscope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从产品特点来看,Periscope有以下几样致胜法宝:
1. 精准个性化推荐
与国内大多数的直播App相比,Periscope在个性化推荐上可谓遥遥领先。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可以保证每个播主的直播都会有被推荐的机会。虽然目前猎豹全球智库无法确定其个性化算法具体考虑的因素和权重,但估计和Twitter的社交关系、语言和手机地理位置都有一定关系。
好的个性化推荐把相同文化、相同语言的直播内容推荐给看的人,增加了交流的可能性,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这使得Periscope在没有礼物系统的情况下,仍然获得欢迎。
2.世界那么大,带你看实时世界直播地图
点开Periscope的世界地图,可以看见全世界在24小时内的直播内容。除了“社交”之外还有“探索”的因素,用户可以选择全世界任意一个地区,打开看看那边的人直播的内容。
虽然Periscope成绩斐然,最近却压力山大:大魔王Facebook加入竞争,内嵌Live功能。
内嵌功能的好处是:只要安装了原来App的人,基本上都可以使用直播功能,无须再下载安装一个新的App。在全球企业家峰会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FacebookLive进行了直播。而在儿童节,还与国际空间站三名宇航员进行了20多分钟的天地连线,吸引了100万的观众,视频播放量很快突破了630万。
扎克伯格与奥巴马通过Facebook直播的截图
Facebook、Google、Twitter纷纷踏入了直播领域,国外的其它App还有活路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App,它叫Snapchat。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能算是一个直播类的App,其具有的Live Story功能更接近短视频。但是Snapchat一直跟体育方面走得很近,最近更是大动作频出: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合作进行独家的休息室和赛后内容播放,与美国职棒大联盟MLB合作让棒球运动员发布独家视频,与NBC合作,转播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重要赛事……这些离直播领域仅仅就是一张窗户纸的距离。而其出色的美颜、贴纸功能与清晰的盈利模式,都是国内直播App学习与探索的范本。
NFL 在 Snapchat 上发布的 Live Story 截图 | 来自:WSJ
Snapchat将投身AR的传言从未停止过。佳得乐在Snapchat上推出了一款基于AR技术的滤镜,能让球迷感受在赢球时刻被佳得乐饮料迎头浇灌的兴奋感。而最新关于Snapchat的消息是,它秘密收购了3D图片应用Seene,似乎在VR技术上也要大展拳脚。直播下一步的趋势,与AR和VR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Snapchat目前作为最年轻用户的旗帜,它每一步尝试都备受瞩目:直播或者不直播,都有模仿者在这里,不抄不罢休。
Twitch的崛起与电竞、游戏密不可分
Twitch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游戏直播平台,被亚马逊收购。与其它社交直播平台不同的是,Twitch的主播有清晰的获利方式,值得国内游戏直播平台学习:
1. 订阅模式,用户可以每月支付一定金额以在该主播的频道里享受一些特别福利。用户的付费大多数直接付给主播,少部分归Twitch。
2. 主播可以选择在自己直播的间隙让Twitch播放广告。广告收益大部分归Twitch,也有一部分归主播本人。
3. 特定游戏的主播可以参与Twitch举办的专题活动可以获得收益。
企图收购Twitch未遂的Youtube,目前也在App中内嵌了直播功能,主打电竞、游戏、体育。但Youtube毕竟是综合性视频网站,能不能颠覆Twitch在垂直领域的霸主地位,尚未可知。
以上提及的App虽然各有各的优点,但是在美国市场上,大体量的App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公开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海外直播App面临的问题跟国内情况类似,版权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大部分的直播App用户都喜欢直播体育赛事和演唱会。对于这一点,大部分直播平台只能依靠人工筛查来维护,但曾经吃过版权官司的Snapchat却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控制用户直播的内容,以投稿的方式筛选直播,再把直播同一活动的视频剪成一个。这样既分享了直播盛况,又避免了直播风险。
道德风险是全球直播用户面临的同一问题,既要避免色情内容,还要防止血腥、暴力场面,对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除了提高直播门槛、人工盯防之外,还有赖于技术的提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现在,人脸识别已经成为可能,那下一步对裸露、血腥暴力的确认,相信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隐私安全主要缘于一些直播平台需要使用用户的地理定位,直播内容公开后可能会泄露一些用户隐私。而这部分有赖于用户本身提高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
一、国内外直播App不同的痛点
图注:活跃于Live.me的美国某网红;美颜过的女主播
虽然海外直播App比国内先出现,然而很多人都提出了“国内直播已经比国外先进”的观点。这跟国内直播App的网红经济分不开。
在海外,“网红”的概念比国内要先出现很久,网上的Blogger、Youtube的热门播客都聚焦了相当的人气。然而人气如何完美变现,在国外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大部分网红都通过经济公司来承接活动。而主播在国内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就像为他们打开一扇门,从此可以理直气壮接受礼物与金钱的馈赠,好比一剂强心针,吸引入驻并带给这些网红更大的动力。
另外一个国内能够在直播方面领先的,是实时美颜技术。直播与美颜的深度结合,算得上中国直播App有别于海外产品的重要特点。目前无论是Periscope还是Facebook Live,都尚未具备美颜功能。而在各国的涨幅榜与摄影分类中,都留下了美颜App的痕迹,说明海外用户对美颜是有较为强烈的需求的。可以统一在直播App中,在直播中实现技术化妆、瘦脸、把眼睛放大等;也可以综合类似Snapchat的变脸特效。
Live.me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凭借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模式,迅速地获得了美国年轻人的喜爱,并占领了美国的直播市场,成为能与美国主流直播应用一较高下的中国产品。
不同于美国主流的移动直播应用Periscope,猎豹移动发行的Live.me延用了中国的秀场形式,在一开始就将主播作为直播的主体,他们的才艺和表演作为直播内容。Live.me还允许观众在应用商店付费购买虚拟礼物,并将礼物直接送给主播,主播收到礼物后则可以提现。这种形式促使创作者和观众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也成为两者继续停留在应用上的巨大动力。
这种形式的移动直播虽然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并且有供大于求的趋势,但在美国还是新鲜事物,虽然美国本土的YouNow也有类似打赏的功能,但Live.me显然做得比YouNow更为极致。Live.me会按照主播获得的礼物数量进行排名,排在前面的主播更加容易获得关注,收入也会更高,因此刺激更多的主播在平台上多直播,多收礼物。平台还会将支持主播最多的粉丝进行排名,粉丝也会为了获得主播的关注多送礼物。
所以,在这种模式促进下,Live.me进入美国市场后周活跃度持续上升,根据appinsight的数据,2016年4月4日当周Live.me的周活跃用户数仅占美国安卓市场的0.03%,低于主要竞争对手Periscope和YouNow,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发展,Live.me不仅把YouNow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7月初还一举超越了Periscope的周活跃用户数。三个月的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967%。
Live.me美国移动市场增长率 | ||
4月4日活跃渗透率 | 7月4日活跃渗透率 | 三个月增长率 |
0.030% | 0.320% | 967% |
注:增长率=(a期活跃渗透率- b期活跃渗透率)/ b期活跃渗透率
而在iOS市场中,Live.me的下载量表现也同样亮眼。在7月的app annie下载量排行中,Live.me以当月144万的下载量位居美国iOS下载市场的第50名。
根据AppAnnie的数据,Live.me和Periscope在iOS和安卓双平台的下载量对比曲线也非常有意思:
数据来源:AppAnnie
从安卓和iOS双平台的日下载量来看,Live.me从4月4日不到800一路上升,在4月25日第一次靠近Periscope的下载量,在6月6日彻底超越。而短短一个月后的7月4日下载量达到了42000,是Periscope的两倍多。跟自己4月4号的数据相比,几乎已经是60倍。反观Periscope,走势平缓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不仅用户增长迅速,Live.me的口碑也是非常之好。在Google Play上对Live.me进行评分的24841名用户中,打了五星的有19231,占了77.4%,综合打分4.5分,高于同时期YouTube 4.1分的评分。
Live.me能迅速吸引大量用户的秘诀还在于它着力打造了一批网络红人,并围绕他们培养粉丝。甚至一些已经在YouTube上成名的美国网络红人,如Roman Atwood、Lohanthony、Markipliergram 和Jennifer Veal,也被吸引到Live.me上来,并将他们在Live.me上的直播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上。这样的造星机制是依托于Live.me清晰的用户定位完成的。
首先我们从数据层面看一下Live.me的用户同时都在使用什么app。
通过Live.me的重合用户分析可以发现,在Live.me的活跃用户中,大多同时都是YouTube、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musical.ly、WhatsApp等社交、视频应用的用户,而这些应用的用户又以25岁以下的青年、青少年用户为主。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喜欢表现自我,在粉丝的关注中获得自我满足,同时,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又使得这成为主播们的一份体面的工作,不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这个年龄层的观众也乐于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喜欢的主播打造得越来越有名,在追星的过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而形成一个有归属感的粉丝团体。
长远来看,虽然以打赏功能为主要卖点的直播平台并不以广告作为盈利来源,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具备广告价值。美国人对“优质内容”的利用会更深,因为美国观众以前就有对优质内容付费习惯,网红要是在自己内容里搞个广告,粉丝反应会比较剧烈。
以Vine为例,这是一款Twitter旗下的短视频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它来发布长达6秒的短视频。但许多美国的商家已经把它当成了一款非常有用的营销工具。 美国媒体《电商实务》发表的文章称,如今,三分之一以上的网上零售商开始使用“Vine”来推广自己的产品。社交媒体平台8th Bridge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受调查的800家电子商务零售商中,38%的商家会利用Vine短视频进行市场拓展。
如果Live.me能够吸引优质的年轻用户,主播还有可能通过在直播中植入广告的方式获得广告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猎豹移动投资的短视频App——musical.ly,也是一个成功出海的案例。Musical.ly是一个总部在上海、50 人左右的中国团队。Musical.ly自诞生之初就主打美国市场,并迅速成为美国年轻人当中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
Musical.ly成功之后,团队也发布了自己的直播App——live.ly。根据报道,live.ly 产品于6月23日正式上线,到6月29日已累积了 50 万次下载,它很快超越Facebook 、Snapchat、Instagram 这些老选手,登上了美国iOS免费排行榜第一。
这款直播App可以让musical.ly上的网红与明星,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与粉丝互动。它不久可能会上线虚拟礼物功能,甚至是真实的打赏功能。Live.ly的用户中,一大半用户都是较低龄的青少年,而这些人在网络社区中的活跃度和黏性都很强,其变现能力也值得期待。
Live.me和live.ly在美国的成功,是中国模式在美国的成功复制,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产品通过中国的成功实践后,复制到欧美发达国家,进入到美国主流的文化领域。
你的项目也想被报道, 点击这里 ——猎云网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