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兰尼克豪言自居“乔布斯”,价值百亿的Uber CEO一职为何竟成烫手山芋?
距离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离职,也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但是,谁将会接替他成为新任首席执行官,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根据相关消息来源表示,鉴于Uber董事会希望公司接下来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因此新任首席执行官应该不会是一名女性。
另外,不少董事会成员还非常担心,卡兰尼克会暗中进行一些操作,左右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人选,为自己回归公司提前铺路。因为他曾经表示,自己正在走一条乔布斯走过的路。虽然目前确实处于离职状态,但是将来一定会像乔布斯一样成功回归。
曾经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Uber现在是一家发展平稳的公司,那么挑选新任首席执行官,肯定不是什么难事。但关键就在于,作为有史以来身价最高的非上市公司,Uber确实陷入了不小的麻烦之中。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想要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手残局,可就是困难重重了。可以说,Uber现在的处境颇为尴尬。
男士俱乐部
根据内部消息,经过重重筛选,尤其是在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退出之后,目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就只剩下四位。这四位全部都是男性,而且全部都是某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另外,要特别指出,其中只有一位不是白人。
首先,我要介绍的一位候选人,就是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众所周知,他目前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按照计划将会在今年夏季正式离职。不过,有人表示,伊梅尔特还不是委员会最为理想的Uber接班人。因为在他们看来,伊梅尔特虽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可是骨子里却缺乏创业韧劲,是否有能力将Uber带入下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还有待考量。
图: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
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伊梅尔特属于传统的企业管理人才,与勇敢果断的创新怪才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抛开伊梅尔特不谈,Uber虽然是想要在关键决策过程当中赋予女性更多权利,但是只会以增加独立董事会成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方式来实现,应该不会选择用女性来担任公司的最高领导人。
考虑到Uber之前出现的诸多性骚扰和性别歧视问题,这一点无疑会让不少人感到失望。虽然新任领导人是男是女,与那些可怕的行为,并没有什么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由于Uber的狼性文化已经给大家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因此他们呼吁一位女性首席执行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作为Uber接班人考虑的女性首席执行官,并不是很多。根据知情人士指出,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和通用汽车公司的玛丽·博拉(Mary Barra),对Uber及其掌门人之位并不感兴趣。其他的女性首席执行官,比如英国易捷航空(EasyJet)的首席执行官卡罗琳·麦考尔(Carolyn McCall),又都不是最佳人选。
本来,大家以为在卡兰尼克离职后的数星期之内,肯定就能够顺利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但是,由于董事会成员之间的联合和信任问题,这个人选始终都没能定得下来。
除此之外,有内部知情人士表示,截至这个星期,仍然还有董事会成员没有见过全部候选人,所以也就没有安排任何形式的投票事宜。不过现阶段,Uber董事会成员固定每两个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因此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变化。
或许,正是因为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缺乏凝聚力,才导致惠特曼上个星期在尚未见过全部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自己不再对Uber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感兴趣。
因为按照计划,惠特曼上个星期是要亲自与Uber董事会成员会面的,这其中包括雀巢公司前任首席财务官龚万仁(Wan Ling Martello)。但可惜的是,会面还没有进行,惠特曼就突然宣布退出了。
惠特曼退出
说句实话,她的退出比外界报道的情况,要复杂很多。作为硅谷最为出色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一,她之前确实是对Uber首席执行官这份工作感兴趣的。
感兴趣的表现之一,就是她曾经亲自见过Uber的几位董事会成员,并且还针对如何拯救Uber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可行的应对措施。
图: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可是,根据惠特曼身边的人透露,虽然她确实是对Uber这份工作感兴趣,但事实上Uber从来都没有正式地向她发出工作邀请。
我们都知道,在惠特曼的领导之下,eBay从最开始的一家小型初创企业,发展为现如今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她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按理说带领Uber走出低谷甚至顺利完成上市,都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到了董事会这个环节,问题就出现了。Uber董事会成员对于这样一个决定,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担心Uber的问题是否已经全部暴露出来,又有人担心卡兰尼克未来是否会回归、重新参与公司事务。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大家几乎都已经知道惠特曼有可能会出任Uber的首席执行官。这一切因素叠加起来,就导致惠特曼成为Uber接班人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
上周二,数家媒体都报道说,Uber对惠特曼非常感兴趣,暗示她将会出任首席执行官一职。针对这样的新闻报道,惠特曼在周四就通过推特给出了否定回答,说自己不会担任Uber的首席执行官。谁知道,没过多久,又有一家科技媒体在报道中暗指惠特曼并不是Uber董事会成员全票通过的首席执行官人选,给惠特曼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对于看重专业和正式过程的惠特曼来说,这些未经证实的报道以及Uber董事会的模糊态度,令她非常不满意,甚至有点恼火。据她身边的人表示:“这一切,实在是太过混乱了。在惠特曼看来,自己凭什么要承受这些滑稽话语和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如之前的报道所说,惠特曼曾经是Uber的早期投资人,也会不定期地给出培训和指导帮助,尤其会向卡兰尼克提供帮助。所以按理说,她对Uber那种不走寻常路的未成年式管理风格,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根据相关消息来源表示,惠特曼不喜欢Uber这种拖泥带水的决策流程,所以给了对方董事会最后两天的考虑时间,让他们想清楚到底要不要聘请她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成员之间就出现了分歧。一方面,有人希望惠特曼出任首席执行官,迅速带领公司走出低谷,向前发展;但另一方面,有人对她的出任资格还有所怀疑,理由就是惠特曼还没有亲自见过所有的董事会成员。其中,持最大反对意见的,就是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阿利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卡兰尼克的回归?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原因,惠特曼还对另外一件事情比较顾虑。那就是Uber和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之间的官司。尤其是卡兰尼克在这场官司当中所处的位置、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的言行对Uber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除了惠特曼,其他几位曾经与Uber接洽过的潜在候选人,也都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
曾经有人采访过这些潜在候选人,问在他们看来Uber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家都一致认为是卡兰尼克。没错,他确实是很聪明、很优秀,对Uber也非常重要,但是试想一下有谁愿意与他共事呢?说到底,大家还是对他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
为了应对公司陷入的重重危机,卡兰尼克最开始只是同意短暂离开,也就是临时休假。谁知道一个星期之后,公司的几位重要投资人纷纷开始施压,其中包括硅谷知名风险投资机构Benchmark,要求卡兰尼克彻底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但说到底,他只是被迫离职。对于这家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公司,他不可能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放手。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野心勃勃的创业家在离职之后,还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来参与公司的日常运作和决策。他的霸道程度已经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产生厌烦,不得不向董事会求助,希望能够牵制卡兰尼克的所作所为。
有人说:“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参与公司日常运作的打算。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他是卡兰尼克,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作为回应,Uber董事会开始减少卡兰尼克接触公司业务的机会,通过一项政策赋予所有董事会成员相同的权利,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拿到与Uber日常运营有关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卡兰尼克试图重新拿回公司控制权的话,就必须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规制,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说实话,在不少董事会成员和投资人看来,卡兰尼克在正式离职之前,有一种故意阻碍公司寻找全新首席运营官的意思。
而且,有多种迹象表明,他对被迫辞职这件事情颇为不满。正如上文所说,自从离职之后,他就不停告诉别人,自己正在走一条乔布斯走过的路,暗示自己总有一天会光荣回归。
但要知道,卡兰尼克并不是乔布斯。在正式回到苹果之前,乔布斯经历了好几年的“放养”发展,远离苹果进行自我探索和提升。但是相比之下,卡兰尼克却不是这样。在很多人看来,他不仅无法洒脱地放手,还不死心地想要掺和公司的日常事务,试图维持甚至是增加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
至于原因,大家应该也都能猜到。毕竟Uber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是他的全部心血。彻底放手,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董事会重组
说实话,公司董事会大换血之后,效率并没有想象当中高。鉴于各种消息的频繁错误传达,以及不正常的渠道返回,董事会各位成员之间呈现出来的凝聚力似乎太差。
除了上文提到的赫芬顿和龚万仁,Uber新董事会还包括另外两位成员。一位是全球顶尖私募股权机构德太投资(TPG Capital)的合伙人大卫·特鲁吉洛(David Trujillo),另一位是Benchmark的合伙人马特·科勒(Matt Cohler)。虽然这四个人最近在旧金山的某家餐厅一起吃过一顿饭,想要在彼此之间找到一种最为舒适而且高效的相处方式,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做到的。
至于新董事会办事效率低到什么程度,从新任首席执行官的挑选工作上,就能够看得一清二楚。在过去的这一个月当中,各位董事会成员还是没能够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现阶段,公司里最缺乏的就是一致和共识。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模糊和不确定的情况之下,新任首席执行官的可能性就显得非常多,每位候选人看上去都有希望成为接班人。”
这也就是Uber最近一段时间与日本软银公司的投资交易谈崩的原因之一。
虽然交易细节我现在不会详细介绍,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不管Uber现在或者将来与什么公司谈合作、谈投资,都必须保证一个前提条件,即新任首席执行官的合作。就算软银不把这笔钱给其他公司,Uber也必须得尽早选出一位新任首席执行官。更何况软银最近恰好拿出一笔钱投资了Uber在东南亚市场上的竞争对手Grab,所以Uber有不少人还是非常担心的。
不仅如此,根据彭博社的报道,Uber投资方Benchmark似乎想要将手中持有的10%的股份转手给软银,所以目前局势可谓是非常紧张。不过,也有人指出,这则消息纯属子虚乌有,真实性有待考察。但不管怎样,在当前这种情况下,Benchmark保持谨慎状态,甚至是选择卖出自己手中的股份,也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另外,众所周知,Uber之前的投资人,也就是Benchmark的合伙人比尔·古尔利(Bill Gurley),在离开董事会之前与卡兰尼克一直处于不和状态,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已经日积月累。所以说,如果接下来Benchmark果真转手自己的股份,应该不太会令人大跌眼镜。
董事会内部的和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Uber未来的发展。
虽然卡兰尼克的确有回归的可能,但说到底,如果没有瑞恩·格拉夫斯(Ryan Graves)和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这两位董事会成员的支持,那回归还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之前所介绍的那些有利条件,也都将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公司投资人指出:“为了拿回自己在公司的控制权,卡兰尼克将会不惜一切代价。除非他有能力为公司找到足够多的外部资金支持,否则想要重新掌权,就只是一个比较疯狂的想法而已。”
不过,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Uber接下来还想继续向前发展的话,那最好能够彻底摒弃以往那种办事风格,实现一个巨大转变,打造一家员工喜欢的公司。
总而言之,当下Uber的首要任务,还是确定新任首席执行官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