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芯资本完成新一期美元基金首轮募资,淡马锡等参与
2020年11月3日,食芯资本 Bits x Bites宣布已完成新一期美元基金的首轮募资,本轮共募集到3000万美元,第二轮募资也将在近期启动,预计本期基金总规模将达到7000万美元。
本期基金的出资方包括总部在新加坡的国际投资公司淡马锡,专注在大健康和食物科技领域的新加坡投资机构Heritas Capital Management,Monde Nissin的CEO Henry Soesanto(菲律宾最大的食品公司,于2015年收购真菌蛋白公司Quorn),以及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食品企业、家族办公室及其他机构投资人。
食芯资本成立于2016年,是一支专注在中国市场农业食品科技创新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领域贯穿了农业食品行业的全产业链:从上游的智慧农业,动植物农产品的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到下游的人类营养与健康、替代蛋白等技术创新相关领域。
成立至今,食芯资本已经投资了多个食品与农业科技项目,包括可用于提升农作物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的基因编辑技术;鹰嘴豆浓缩蛋白功能性原料提取技术;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用植物基营养液来生产细胞培育肉的生物科技项目等等。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专注农业食品科技早期项目投资的风投基金,新一轮募资完成后,食芯资本将继续投资更多致力于解决中国农业食品供应链系统挑战的初创企业。
投资轮次覆盖Pre-A到B轮,新基金已投出1家公司
在投资偏好上,食芯资本主要投资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同时拥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企业,包括来自中国本土以及全球的农业食品科技团队,投资轮次覆盖Pre-A到B轮。
摩珈生物是食芯资本新一期基金成立后投出的第一家中国本土的食品科技创企,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化学专利技术和制造工艺,改变了传统化学合成的生产路径。
摩珈生物首先聚焦的是全球动物营养和人类营养健康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然而,该原料因其固有生产工艺的环保问题导致全球供应剧烈波动。该公司生产的原料,不但在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而且生产过程大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比摩珈生物的技术与传统的工艺,新技术每年能减少超过15万吨的各类化工污染物的排放量,充分验证了食芯资本的投资逻辑。
食芯资本的新基金,还将持续投资上一支基金的明星项目。包括:英国的生物科技公司Tropic Biosciences,该公司通过独有的基因编辑技术,协助蕉农对抗巴拿马病毒(TR4),近期已成功与全球农业巨头企业开展多项商务合作;以色列鹰嘴豆蛋白提取公司InnovoPro和瑞士最大的零售商Migros发布了全世界首款鹰嘴豆酸奶,食芯资本也参与了由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领投的B轮融资。
以“投资+科技”创新模式,深度赋能食品农业产业升级
基金的管理合伙人(GP)为何瑞怡和周桓达,他们坚定看好“前沿科技”与“食品农业”跨界融合将创造巨大的商业、社会与环境价值,具体的技术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农业、动植物疾病预防与健康、人类健康与营养、替代蛋白等,通过“投资+科技”的创新模式,深度赋能以推动全行业的创新升级,构建一个更可持续发展、更坚韧的食品供应链。
据何瑞怡介绍:“农业兴,则百业才能稳。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格局变化等黑天鹅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民生根本,提升食品的自给自足,实现农业食品产业的双向内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疫情改变了资本的流向,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重要议题,也成为了全球投资人共同关注的领域,这直接反应在了融资数据上。2020年上半年,农业食品科技公司的融资金额逆市创下了增长记录,根据美国农业食品融资信息平台AgFunder的数据显示,全球农业食品科技创企上半年的融资金额达到了11亿美元,超过了2019年全年1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与此同时,中上游的融资金额超过了下游的融资金额,这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何瑞怡表示:“当前正是布局中国农业食品科技创新的绝佳时机。随着生物科技、AI等前沿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与传统的农业食品产业结合,正为后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例如随着基因测序、编辑等工具的成本显著降低,大大提升了育种这一农业生产核心环节的效率,也让原先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食品农业原料生产,可以通过更清洁、成本更低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物联网及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商业化成本降低,让复杂、非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成为可能,改变了千百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另一方面,凭借过去十多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有着全球领先的生鲜电商、外卖服务等平台型企业,这也推动着资本向食品行业下游积极投资。下游的消费者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正在进一步倒逼农业食品供应链进行产品迭代、研发及科技创新。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各方的关注与高度重视,政府、央企国企、大型农业食品上市公司、互联网巨头、资本方等都在积极地鼓励与推动行业的创新,中国的科学家们也陆续从海外回国创业,行业的升级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