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飞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强有力技术与新农人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10日、11日,2019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聚“新势力·2019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

峰会上,麦飞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以《新农时代下的数字农业技术》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宫华泽表示,我国是大国小农,大国是综合国力,小农是农业技术非常落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的基础,已开始从小农经济粗放型经营、一亩三分地过渡到地多人少。而目前我国农业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我们从大国小农跨越到大国大农时代?

机械化可带来农业发展数据的回收,以及进一步更新迭代的基础。这说明,我们国家从传统耕种时代,到了追求机械化不断提高的新农时代的过程。

宫华泽觉得,很多情况下不是中国农业不能够被技术改变,也不是中国农业没有技术,而是因为中国农业的土壤非常的“传统”,意识形态上如何拥抱技术来接受改造,这不仅仅需要外部技术强有力的下沉,同时需要从事农业行业的人也要有所改变。

从当前情况看,每年有3亿人是属于农村的人,但他们创造的价值却完全是在城市里,而现在农村正处于非常稀缺劳动力的状态。

宫华泽认为,农村如今面临的问题是,人地供需关系已特别强化,但这么大的农业土地,在需求端有巨大需求,却没有那么多人来做,这个时候农村面临劳动力缺失与人口的空缺。所以,我国需要补充新农人重新回到农村,利用整个人口的流动重新打开一个缺口,以这样的方式助力升级产业发展。

目前,关于人地之间的关系,国家政策已做了很大的改变。而数字农业的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官方定义利用地理空间技术、信息化技术,重新改造农业种植过程与管理方式。

对此,宫华泽介绍了麦飞科技在数字农业的成果,同时也做出了一些未来畅想。麦飞是一家数字农业全体系、全栈式的公司,我们从整个农业体系下看农田背后,获取随着时间轴变化的过程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做了跨度转化,服务于农业的科学化种植。

宫华泽觉得,数字农业后面有更多维度的信息,通过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维度信息,数字农业技术要通过视觉可视的环节,挖掘到后面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加工过程当中可以融入很多AI的方法,可以综合性地给出种植过程当中科学化的建议与方案。

宫华泽认为,在数字农业当中,中国很有可能直接追平到世界一线水平,这也符合我国在很多行业当中不断认证的过程;在新农时代下数字农业热度的提升,我国很可能一次性从机械化渗透率不断追逐的时代迈出去。

麦飞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强有力技术与新农人

为了帮助创业者和投资人重新蓄力,2019年,猎云网携全新品牌“新势力(New Force Summit)”亮相。本次峰会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

此次盛典上,猎云网将通过六个版块分享创业者和投资人在智能制造、文娱、零售、医疗、教育、汽车等领域的启发性的观点和行业前瞻,围绕多个维度,分享科技和产业前沿观点,探讨创新潮流趋势、把握未来新方向。

以下为宫华泽演讲实录,猎云网整理删改:

很开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国家第一产业——传统农业,在目前这个时代之下,我们做了哪些改变?我们的技术是如何渗透到这些行业当中的?

我们在12月1号召开了全球战略发布会,发布了四个主要战略,包括我们成立三年以来的数字农业体系当中的很多新的技术研发进展,包括在整个场景当中落地之后产生的成果。延续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做了未来展望。

针对这个机会,我希望带领大家换一下脑子,重新回到第一产业(农业)时代当中,来看看我们处于转折点与我们未来面临的机遇,以及从麦飞科技单纯的企业角度去看,我们怎么来做后面的事情。

我这次分享主题是《新农时代下的数字农业技术》。

首先说一下世界整个农业当中大的区分格局。我们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官方数据,做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整个的农业情况包括综合国力区别分类,大概分为五类,小国小农、小国大农、大国大农、大国小农与其他。

我们国家是大国小农,大国是综合国力,小农是农业技术非常落后。从一亩三分地,再就是小农经济粗放型经营,这都表明了我们国家农业基础薄弱。一个国家的农业基础决定了稳定,所有都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我们从大国小农跨越到大国大农时代。

大国大农比如说像美国、澳大利亚,他们为什么称之为大国大农?其实我们把它们的农业基础叫殖民农业的基础。最开始建国初期把农业基础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利用少数人开垦更广阔的土地,并依靠机械技术,也是半机械化、全机械化的基础。机械化带来了农业发展数据的回收,以及进一步更新迭代的基础。这种跳板非常高。

而我们国家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世界农业版图当中只有我们是原住民农业发展基础。我们农业发展三千年,超过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农业的耕种行为跟文化交织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国家农历就是耕种行为加上时间结合在一起,所有的节日都是依靠农历来延续。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是中国农业不能够被技术改变,也不是中国农业没有技术,因为中国农业的土壤非常非常的“传统”,意识形态上如何拥抱技术来接受改造,这时候不仅仅需要外部技术强有力的下沉,同时需要农业行业内部原来农业这批人要有所改变。

我们认为现代农业的基础,开始从小农经济粗放型经营、一亩三分地过渡到地多人少。14亿人口在不断缓慢的增长,当中面临巨大的需求,包括我们需要每一亩土地上产出更多粮食以及更高品质的粮食。

每年有3亿人是属于农村的人,但他们创造的价值完全是在城市里,而这些年轻人都是农村目前特别稀缺的劳动力。所以,农村面临的问题是,这么大的农业土地,在需求端有巨大需求,但没有那么多人来做,即人地供需关系已特别强化。

根据国家官方数据统计,从2000至2018年,我们发现乡村净劳动人口下降24%。农村面临劳动力缺失与人口的空缺,怎么办?我们需要补充新农人重新回到农村。

2018年乡村振兴文件当中指出明确要做人口的循环迭代这件事情,从而去打开一个缺口。我们国家从传统耕种时代,到了追逐于机械化渗透力不断提高的新农时代的过程。

对于人地之间的关系,国家政策也做了很大的改变。2018年1号文非常明确地解决人地之间的关系,鼓励农民进城,但是保留土地权益。如何保留土地权益呢?

2018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区土地确权已经完成。第一,每一个土地上有一个土地证,具有金融属性,可抵押、可转让、可贷款。第二,鼓励新青年重新回到农村,有一些高知识、意识开化的人愿意投入到农业产业,重新回到农村。

利用整个人口的流动重新打开一个缺口,这样方式的升级,才可以助力延续产业的情况。这个时代按照原来的农业种植模式,完全满足不了终端、消费端。我们讲消费升级,用大健康领域来讲,完成不了所有的供给,所有的产业一定有农业基础支撑出来,而不是通过终端、零售端,通过销售的方式升级。

2019年1号文提到,明年以质量兴农作为概念,其中主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数字农业的建设。数字农业这个概念提出是在1997年,由美国人的一些专家,一些院士集中在一起提出的概念,到现在已发展20年,是比较年轻的概念。在世界科技发展当中数字科技活跃度集中在美国与中国,美国比中国创新型的企业一般会早平均两年左右,所以他们会往前先走一步,但是中国并没有差很大。

目前我们身处其中,在数字农业当中,中国很有可能直接追平到世界一线水平,这也符合我们国家在很多行业当中不断认证的过程。我们不太会按部就班,或沿着发达国家的发展顺序来走,比如说,按照农业的发展顺序,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种植到数字化种植,再到智慧种植。

但是我们国家传统种植拉的时间轴特别长,机械化种植在种收两端非常高,基本上达到80%;并且种植过程当中的管理非常少,基本渗透率在个位数,无论是技术的渗透率,还是新兴设备的渗透率。所以,在新农时代下数字农业热度的提升,很可能一次性从机械化渗透率不断追逐的时代迈出去。

我们认为,数字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未来,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农业版图当中也是一个未来。但是中国农业是独特原住民的农业基础,所以中国农业发展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一个大环境。

中国农业会不会有一个这样的未来?可能农田当中遍布所有的传感器,传感器不断将数据汇集到云端。我们开始用手机,不仅用来打游戏、看视频、做社交,还开始种地、干活,会不会是这样的场景?或者我们从产品的终端健康程度进行反倒退,以后到超市不再把背面翻过来看看营养成分表,看看摄入多少的碳水、蛋白质等等。

未来的场景,很可能在一年当中所有的饮食、健康,包括整个健身的计划完全在产品端已经预测好了。未来的农业会不会是营养元素的搬移的过程?从自然界环境当中搬移到我自己摄入的体内。这都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终端未来,未来肯定会连接到消费端,所有种植价值一直连到消费端。

未来方向非常确定,但是结合中国的现在,明年做什么?三年时间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提到数字农业的技术,官方定义利用地理空间技术、信息化技术,重新改造农业种植过程与管理方式。

我们有一个空间监测的图,是一个卫星图像,从中可以看出有农田、道路、村庄,附近还有一些水系,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农村的从高空俯瞰地面的图。但是数字农业看到的不止是这些,后面有更多维度的信息,通过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维度信息,数字农业技术要通过视觉可视的环节,挖掘到后面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加工过程当中可以融入很多AI的方法,可以综合性地给出种植过程当中科学化的建议与方案。

同样,数字农业技术永远逃不出种植过程,首先在耕种之间需要明确究竟种了多大的面积,有没有客观评估?每年土壤性质是不是有一些好坏的变化?这里面的技术矩阵当中有一个技术,我们大概只用普通台式机的工作站的配置,半个小时可以将一个省区所有的农田进行快速的区分,并且统计出来土地集约化程度与所有的零散程度。

同样,我们也需要看出农田上面区别出来每块农田,我们还要知道这块农田究竟种了什么东西。

区分种类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区分作物的品种,还要区分一个单一品种上的种子的型号。根据我们在辽宁产区的一个图,我们主要的种子型号有5种,我们通过数字农业的技术可以识别出来不同地方种的型号是哪些,不同种子产出是略有差异。所以目前几乎可以区分出来全部大宗规模化种植的作物,目前有42种作物。

作物生长过程当中要追溯它的长势,可以识别全生育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预测出来作物异常,可以更早期的估计出来预期产出是多少。这对于整个大宗农产品的交易,尤其是期货整个交易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

同样,生长过程当中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其实这背后是相对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有农业种植的体系,包括新的技术体系,能够降低很多气候带来的影响。但是假设所有的技术能完全对抗天气,这里面势必会受到天气造成的外界因素的侵害,比如病虫害的侵害。

我们这有一张图显示,任何一块农田,哪怕是一亩地,田间情况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关键生育期里面完成实时化的监测,我们对于大田作物,以水稻为例,覆盖水稻70%产区,我们后台积累了国内最大的农田作物核心样本库,这个样本库甚至超过我原来在国家级的科研体系出来的,超过了原有体系当中的数量。

到收割前期,我们有技术手段对农田估产进行估算,这个数据可以带来很多的收割包括产品流通方面的产品的预判。整体这些东西就构成了数字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矩阵,这个技术矩阵目前为止相对比较完备,是下面往上看,有加工方法,产生标准化的产品。

标准化的产品面向终端服务,嫁接了服务层,针对不同场景的客户进行对接。今年以数字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承接了流通端的上游做的智慧基地的运营,我们帮助京东、阿里体系、北大荒做过很多的工作。目前覆盖的规模化作物23种,其中小麦、玉米是规模化的情况。

这里面是关于果园,果园用到的技术相类似,但是场景是不一样的。如何来解决这一棵树,我们需要技术的客观评价是不是好树?我们的技术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背后的情况,对于果园、对于旱情可以做一些客观的评估。

最后,介绍一下麦飞科技,我们是一家数字农业全体系、全栈式的公司,我们从整个农业体系下看农田背后,获取随着时间轴变化的过程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做了跨度转化,服务于农业的科学化种植。我们的价值观是,敬畏土地,尊重人。我更喜欢这句话,“土地不是我们从祖辈那儿继承过来的,而是我们向子孙借来的”。我们如何肩负起来历史的责任,把这块土地用好,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责任。

推广:猎云银企贷,专注企业债权融资服务。比银行更懂你,比你更懂银行,详情咨询微信: zhangbiner870616 麦飞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发展数字农业,需要强有力技术与新农人 ,目前仅开通京津冀地区服务。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