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迅雷的程浩正式亮出远望资本,聚焦技术创新类项目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从今天开始,我又多了一个新身份,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
在2016年1月底,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正式告别迅雷,未来专注在风险投资。两年后的今天,我和田鸿飞、江平这两位老友也是硅谷老炮共同创立的「远望资本」第一次正式亮相。
我们定义远望资本是新一代技术型VC,因为我们最懂技术创新者,聚焦技术创新类项目。
前些日子被炒的沸沸扬扬的中兴被制裁事件,也正是突显出中国的这个困境。我们相信未来10年,中国技术创新一定会在压力下迎头赶上,也会随之带来巨大的价值投资机会。
第二点,我们三位合伙人都曾经在硅谷从事技术工作,我个人回国后是在百度和迅雷,这都是强技术基因的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其中迅雷的“P2SP”加速算法全球首创,将下载速度提升了10倍。
当然作为投资圈的新晋者,过去两年的投资经历中,经常会有人问我,风投已经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且这个领域和互联网很像——网络效应都非常明显,投得越好,越容易找到好的项目,从而走向正循环。换句话说,投资圈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美元和人民币基金,作为创业型基金,你们有什么绝招?
一、首先是领域聚焦:远望计划将基金90%的资金投入在人工智能领域
当然人工智能从16年开始一直是一个热词,很多基金都在看。但像我们这么专注的基金,我认为还没有。
首先,互联网的价值是提供连接和信息,人工智能则是大幅提高生产力,未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实体行业的改造我认为会远超互联网;
其次,人工智能是长期赛道,现在才刚刚开始;
最后,开篇已提及,中国多为模式创新,未来兴国兴邦,一定要依靠硬实力的技术创新。
远望作为一只创业型基金,人少钱也有限,不可能像大基金那样在哪个领域都铺开,如果什么都看就什么都看不细,所以我们必须聚焦。
简单讲:大的VC机构确实非常优秀,但在AI这个领域我们更专精,不是我们比谁更聪明,而是我们更聚焦。我们对这个领域有很多非常深入而且独到的观点,对AI领域的创业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例如 《人工智能6大核心问题》 、 《人工智能只做技术服务商死路一条!》 、 《互联网下半场的三大关键词》。
1、从投中的角度来讲,首先是投的准。看一个项目,我发现竞品很熟悉,或者上下游我都很熟悉,那么对这个项目判断就容易多了。
2、从投后的角度讲,因为我们聚焦,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非常深入,这样我们才能帮上忙。
3、从投前的角度讲,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品牌,人工智能创业者有融资的想法会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二、其次是项目聚焦:项目少但重仓,不打散弹枪
我们会重仓优质创业者,深度绑定项目,并且持续跟投。我们希望被投公司做大甚至上市后,远望仍然可以是团队最重要的后盾和伙伴,因此,我们要把更多的子弹聚焦在优质、精品的项目上。
三、聚焦投后管理:超过一半精力放在投后管理上,做合伙人式投资人
大家知道投资有很多要素,要有钱,要有人去找项目,要有人做行业分析,对吧。这些要素里,很多都可以规模化,钱可以融,团队也可以招人。但唯一没法规模化的就是投资人本身的经验和精力。
远望在投后上有着天然优势。我本人完整亲历了创业企业从两个人开始到美国NASDAQ上市的全过程,拥有十多年企业一线管理的实战经验,这在投资人里面是很稀缺的,我们另外两位合伙人也有非常深厚的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
我们对站在我们面前的创业者们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同理心:首先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不是投资人的企业,我们只帮忙不干预;其次,作为创业老司机,我们能最有效地帮助他们的项目成长的更快和更稳,包括找人、找钱、找资源,也包括商业模式的梳理、公司的治理,以及帮助企业做品牌宣传等。因此我们定义我们自己是。
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我们要为所投项目下重仓——太少的话,我们花精力的性价比就不高了。针对投后管理,我们对自己提出“一个季度”、“一个月”、“一周”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召集我们的被投企业聚会一次,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行业观点,同时为大家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每个月必须要和每个被投企业单独见一面;重点节点的项目每周要单独见一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松禾资本的厉伟总和汪洋,他们是我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伙伴和引路人,我们在合作期间,投出了趣店、Roadstar.ai等不少明星项目。
远望新的基金从去年底开始运作,已陆续投资了8个项目,全部都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已经有5个项目做完了下一轮。聚焦的打法已经初步展现出成效。
没有绝招。但是作为曾经的创业者,我深刻理解创业公司在没人没钱没资源的情况下,之所以还能脱颖而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两个字——聚焦。做基金也是一样。今天,远望资本作为一家新晋机构,我仍然坚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