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投想进军美国仍要面临障碍:先要学会入乡随俗
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加大对美国创业公司的投资,但其中一些投资者却发现难以适应美国的风投行业。
艾维·李(Ivy Li)原本专门帮助美国企业渗透中国市场。她曾经在北京工作,担任美国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中国办事处总经理,为 LinkedIn 的中国战略提供建议。
2014年,她搬到硅谷,与曾经在腾讯和 新浪 担任CTO的合伙人们共同创办了Seven Seas,并在硅谷风投核心地段沙丘路开设了办事处。
这一次,轮到艾维·李适应国外市场了。她发现此事的确不易。
她起初频繁参加各种演示会,观看大批创业公司的产品和创意展示。她原本认为所有人都机会平等,都能接触到热门创业公司——但却发现,最好的企业创始人上台前就已经被其他投资者锁定。后来,她发现连续创业者会直接联系与之建立了长期关系的顶尖风投公司。
“在一个信息和资本已经呈现商品化的时代,品牌和人脉变得更有价值。”她说,“这都需要花费多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风险投资是长跑,不是冲刺。”
根据 道琼斯 风险资源的统计,2011年至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投资者与美国风投支持的公司达成了576笔交易。在此期间,牵扯中国投资的IT交易占比从1.7%增加到4.1%。
这种趋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个人和机构最近几年迅速积累了财富,他们在寻找各种海外投资渠道。硅谷创业公司似乎相对廉价——尽管他们的估值也在最近几年大幅飙升,但仍然低于中国同行。
另外,中国投资者还希望获得相应的技术和人才,帮助他们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延伸。
阿里巴巴 和腾讯等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组建了美国投资办事处。还有一些所谓的“旅行天使”,这是一批专门飞往美国寻找潜在投资机会的富裕人群。
诺亚财富 旗下的歌斐资产共计管理着160亿美元财富,他们将其中的10%投资到美国和其他海外市场。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聘请爱丽丝·黄(Elise Huang)帮助其拓展美国市场。爱丽丝·黄是一位资深投资人,她从1999年起就一直在硅谷培育关系。。
爱丽丝·黄表示,尽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但中国基金依然难以参与最炙手可热的交易,也很难在融资中领投,主要是因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为创业公司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其他支持。
除了最热门的交易外,由于融资环境趋紧,美国创业公司和投资者都很渴望中国资本的到来。
爱丽丝·黄表示,美国风险投资家之所以欢迎中国资本,是因为他们希望中国投资者可以参未来的融资。尽管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遭遇了种种挫折,但这个庞大的市场依然对美国创业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旧金山Walden Venture Capital合伙人杰伊·赵(Jay Zhao)表示,他的公司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有限合伙人,但作为一项战略措施,他们考虑在明年的新基金中接受少部分中国投资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同时在中国和美国投资具备相似技术的公司,使之可以彼此学习。
Area17是一家从事无人机视觉系统开发的创业公司,他们之所以接受Seven Seas的投资,是因为该公司的一位创始人认识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的创始人。
医疗保健聊天应用Lark Technologies表示,该公司接受Seven Seas的投资也是因为他们与腾讯之间的关系,后者拥有中国最大的聊天平台。这两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均表示,他们希望借助Seven Seas的帮助进入中国市场。
但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渠道问题只是一方面,具体操作层面同样面临挑战。投资者表示,由于其熟知的中国创业公司估值普遍较高,对美国市场也缺乏了解,导致投资过程中出价过高。投资者和创业公司表示,还有的公司采取的谈判策略有时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Charles River Ventures合伙人乔治·扎克利(George Zackary)表示,他最近遇到的一些中国投资者试图在最后时刻谈判某些条款,以此优化自己的地位。
“一些中国风险投资基金采取的谈判策略比美国风投强硬得多。”他在电子邮件中说。与之类似的习惯可能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公司中留下不好的名声。
一些投资者和创业公司创始人表示,有的中国投资者对条款清单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份清单会总结出投资者准备接受的条款。Lark Technologies的茱莉亚·胡(Julia Hu)表示,多数美国投资者都会进行大量尽职调查,然后才会为创业公司提供条款清单,但有的中国投资者很快就会出具这样的清单,随后再就具体条款展开谈判。
投资者表示,这给中国风险投资家带来了形象问题。Walden的杰伊·赵在一家公司担任董事,最近,当一位中国投资者联系到该公司的董事会时,其他董事会成员对创始人说:“还是看看有没有更让人舒心的投资者吧。”
“入乡随俗这件事情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艾维·李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不仅会破坏你自己的信誉和声誉,还会拖累整个中国风险投资界。”(书聿)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