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拐点已至!抛弃传统数据库,乘云而上!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几年来,大规模代替传统商业数据库(以Oracle为代表),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其实早在十余年前,以阿里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就在企业内部实践了这一过程,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满足了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投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技术、锻炼队伍,为长远发展做好相关准备。

去年,笔者曾撰多篇关于替代传统大型商业数据库的文章,并预言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将加速。在最近一年多时间可欣喜的发现这一过程正在悄然加速,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并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近期了解到的很多大型软件厂商(包括伯俊软件、石基信息等)都在纷纷转型,选择云数据库支持自有业务。究其原因,正是之前的多年积累,使得云数据库代替传统大型商业数据库趋势,悄然间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下面,谈谈我将从“产品、经验、服务、成本、创新”等维度,谈谈对这一拐点的观察。

作为三大核心基础软件之一,数据库在整个IT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红利效应,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蓬勃发展。甚至在某些技术场景下,相较于国外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促进国内企业在IT基础技术(包括数据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内企业对数据库的使用大致走过了“商业->开源->开源+定制->自研”逐步演进的道路。近些年来,随着技术、资本、人才的积累,国内的数据库领域取得很大的突破。,已成为全球数据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ather、Forrester等评测机构报告及TPCC、TPC-DS等评测数据中,阿里云均稳居前列,,并且还在不断的突破。

从数据库技术本身而言,随着分布式、云原生、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为自研数据库代替大型传统商业数据库,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同时这些技术的出现,也解决了很多传统数据库固有的问题,突破了旧有架构的缺陷,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海量、弹性、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没有传统数据库厂商的历史包袱,新兴厂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对传统厂商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国产厂商特别是云厂商,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外,国内头部的云厂商,其数据库产品往往是经过了多年自有业务的锤炼。无论从功能、性能、稳定、安全、高可用等多个角度,可以较好地满足了业务需求。很多客户,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逐步选择接受国内厂商的产品。

虽然有些企业在去除大型商业数据库实践上,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但大多数都是限于企业内部。受限于其内部场景,很多实践经验是很难复用到外部企业。且也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提供此类服务。但是近些年来,已可以明显看到一些变化,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正在将企业内部多年的经验积累以产品的化的方式输出,帮助广大客户完成这一过程。

针对这样一个基础软件的替换,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简单的“苹果换成桔子”的过程。这需要从架构设计、程序开发、运维安全等多个角度去看待。之前很多企业在抛弃传统商业数据库上举步维艰,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经验指导,无法将好的技术快速落地并稳定运行。很多云厂商也看到了这一问题,于是类似阿里云ADAM、DTS、DAS等产品也孕育而生。其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迁移、优化工具,而是将多年来在这一过程的工程实践经验产品化输出,快速帮助客户了解现状,评估风险并给出方案。正是有了这样的产品,使得客户看很容易地了解自身现状、替换方案、资源投入及风险评估。这对于客户建立信息,做出选择,大有裨益。替代传统商业数据库的拐点加速到来。

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很多企业认为选择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数据库,就可以帮着自己摆脱传统商业速度库。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功能强大的产品,不一定是适合你,要想完成这一过程,云数据库厂商的实施经验不可或缺。只有“好的产品+丰富经验+良好服务”,才能最终达成这一目标。

正如笔者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在数据库使用上,按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可分为服务、生态、自主、成本等多个因素。这里最被企业看中的,正是“服务”一环。

很多企业使用大型商业数据库多年,已经习惯于传统数据库厂商的“交钥匙”工程,非常看重其完备的服务能力,使得企业可以安心于业务。即使每年付出昂贵的服务费,企业仍然可以接受。这点也是之前很多云厂商的短板,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其等同于国外数十年积累的企业服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是需要国内厂商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加大投入。经过几年来的积累,国内的云厂商已具备了较为成熟交付服务提醒,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能力。但与传统数据库厂商服务不同,云厂商天然带有的“互联网”基因,使其在服务响应的敏捷性等方面又更胜一筹。特别是针对很多新兴业态企业,时效性要求很高,这一特点尤为重要。

传统大型商业数据库,颇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贵”。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其商业策略有关,此外也有人力成本、服务方式等因素有关。此外,还有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旧有架构的问题。随着新架构的演进、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数据库+云”的结合,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具性价比的数据库方案成为可能。据了解,一家大型企业迁移到云数据库上,新方案在提供了更好性能之上,综合成本仅有原来的1/6。性价比优势,由此可见一般。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各类企业都在做着数字化转型,新的业态也不断涌现。这对于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快速多变的业务模式创新?如何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规模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数据库产品需要考虑的。

从阿里云公开的资料分析,以在线教育、新零售、Saas服务等为代表的企业,正逐步加快替换过程,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以因疫情导致近段时间大火的在线教育为例,很多公司都面临业务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增长。正是依托于云数据库的高速弹性能力,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业务,而无需关心底层支撑问题。此外,以金融、政务、交通、能源等传统企(行)业,可看到了这点,正着手布局尝试。

写在最后

如果说2019年,是国产数据库高速发展、替代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元年的话,那么2020年,这一趋势已然愈演愈烈,愈来愈多的企业正考虑或已经走上了替换之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享受到随之带来的便利。在未来的行业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抛弃传统,迎接未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