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个体户倒在黎明之前
3月2日,支付宝官微发出倡议,希望用户收货并觉得满意后,第一时间确认收货。“此刻对小商家来说,现金流就是生命,商家早一分钟收到钱,就早一分活下来的可能。”
小商户的现金流危机摆在眼前,线上商铺可以通过平台变通规则“续命”,线下的个体户要怎样渡过难关呢?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近日推出中国个体经营户研究报告,估算的结果是,全国2018年个体经营户总量约为9776.4万户。而疫情之下,个体小商户们遭到了重创,仅湖北省,商户数量下降60%,交易额下降70%。
谁来拯救线下个体小商户们呢?
此前1月31日,央行下发通知,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利率不能高于3.15%。
《河南日报》2月6日报道,河南省首单“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信贷给了双汇,一年期3亿元贷款,利率3.15%。据新金融琅琊榜报道,双汇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19.94亿元,净利润39.43亿元,抗疫专项贷款资金给了并不缺钱的肉类加工巨头,引起巨大争议。
可现实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资质的门槛限制下,即使有对应的政策释放,小微企业也很难拿到贷款。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一家个体户可带动2.37个人就业。全国个体户总共吸纳了约2.3亿人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28.8%。即使不从就业稳定性考虑,疫期店铺关门的不便性也足够让人们意识到街边小店的重要性。
现在,这些维系生活的毛细血管,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个体户现金流危机
个体户以往通常指在国家相关机构完善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但在数字经济下,越来越多没官方统计难以覆盖,却又无处不在的沿街商铺和流动商贩被纳入其中,如烤红薯铺、煎饼摊。
传统的工商数据,依靠注册和缴税来统计商户数量和流水,覆盖面不全,对商户的经营状况也极为模糊。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得数字金融机构能够直接连接商户,弥补官方数据上商户数量和经营情况上的不足。
北大个体户研究组的估算结果,全国2018年个体经营户总数比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到的官方口径高出 54.8%。按该次普查得到的个体经营户带动劳动力的平均系数推算,参与个体经营的人约有2.3 亿,平均每天产生交易约 2.3 亿笔,全年营业额达13.1万亿元,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些不可谓不重要的商户们有其特点,一是个体体量小,但人数总量大;二是没有固定工资,因此成为受疫情冲击损害最大的一部分。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表示:“受到疫情的冲击,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很可能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个体商户最主要的困难是现金流断裂。一方面,业务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停止;但另一方面,很多支出没有减少,人工、租金、利息的开支仍要支付。小商户资金储备本就较少,往往在疫情冲击下支不抵债。
“不是个别中小微企业,而是一大批因为受到疫情冲击突然产生生存危机,而且并不是因为资不挡债最后倒闭,而是现金流的断裂。”黄益平担心的是,这些经济逐渐恢复后可以活下来的企业,如果没有现金流,可能有一批会倒在黎明之前。
个体户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在正月初七后的两个星期时间内,全国活跃的个体经营户减少了 40.4%,营业额降低了 52.4%。根据个体户总数推算,疫情使得这两周内的活跃商户量减少约 3949.7 万户,减少营业额约2640亿元。
蚂蚁金服不久前的数据表明,在两万多户小微商户中,有超过80%的商户有资金短缺的困难。而这里面,超70%的商户可以通过融资活下去。
为什么融不到钱
作为中国商业体系的最底层,个体户融资比想象中难得多。小商户们基本不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内。
在中国,小商户想要拿到商业银行的贷款非常困难。银行使用的传统风控方式,一般情况下需要三样物品:抵押资产、财务数据、政府担保。贷款需要抵押物,而个体户往往拿不出能够抵押的贵重资产。就算有抵押物,拿到政府担保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国有金融机构难以援助个体户的难点还在于,很多金融机构不是缺钱,而是缺乏对应的商户信息和风控手段。也就是说,总是给优质资产放贷的银行,没有适配小商户的信贷风控。“这也是为什么普惠金融做了将近20年,一直举步维艰的原因。”黄益平说。
在疫情之下,个体商户陷入生存困境,而数字金融平台,凭借经营中获得的海量数据积累与用户画像,可以精准放贷。
例如此次使用的“码商”作为基础性数据来源,其定位和服务对象与个体经营户高度重合。用户基本上是用个人的名义注册,营业额普遍不高,99%的商户通过支付宝收款的年营业额在40万元之下,与个体户的规模基本一致。
码商用户使用支付宝二维码收款,通过流水画出信用画像,蚂蚁金服的大数据风控系统给出对应的贷款额度和利率,网商银行据此发放信用贷款,整个流程在线完成。
黄益平透露,去年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清算银行做了研究,比较大数据风控模型与传统的风控模型,到底哪一个更可靠?结果发现,用机器学习方法获得的模型,违约类预测准确度远超传统商业银行。
大数据风控模型是用实时交易数据和行为特征替代抵押资产做风控,数据更及时、更稳定,呈现的效果也更好。基于大数据风控系统的数字金融,不用实物质押,不用面对面交流,每个商户可通过虚拟的信用画像获得贷款额度。
其更大意义在于,通过科技平台数据的长尾效应,大规模的小商户可以迅速得到贷款。
例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其效率远高于传统商业银行,员工两千多,放贷规模为千亿级。而一家商业银行,员工数十万,服务态度和放款速度都难言满意。
怎样拯救个体户
小商户的现金流亟待解决,民营金融机构的数字信贷平台,成为目前市场管控下最有效的方法。
2月25日,网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取用过贷款的小店,相比节前日常水平,最近7天的单日流水增长达46%。疫情期间,网商银行已经为各地的小商户发放了250亿的免息贷款。
个体户研究组发现,数字金融对于年龄较大的中老年商户的救助效果更为明显。线上操作流程简单便捷,使这些年龄较大的商户主们凭着二维码就能被纳入帮扶范围。
蚂蚁金服透露,疫情期间的小商户信贷申请量比往常增加了很多。这表明了小商户们信贷需求的急迫性,也说明民营金融机构成为缓解其现金流危机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从长远看,信贷融资只是一时的应急办法,小商户们重获生机,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商业秩序的同时,降低营运成本。
个体经营户和中小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脆弱性更明显。大企业有更好的资源、更强的抵抗风险能力,一旦遭受冲击会有损失,但能生存。冲击消失之后也有更强的能力恢复经营活动,尽快回归正轨。
小商户们要么在冲击过程中终止经营活动,之后艰难恢复或者直接死掉,这时会带来相关的就业问题。而这一部分群体难以归入官方统计,实际所受到的损失会更惨重。
从这个角度来说,持续利用数字技术对个体户进行关注和援助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减税的财政政策很难覆盖到这些个体经营户,因为他们税收政策和工商企业有很大区别。”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靖一认为,恢复商业秩序的同时,降低个体户的经营成本尤为关键。
对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个体户,其最大的成本往往就是店铺租金,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沿街商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物业公司、房地产企业、商场等机构对微型商户减免租金、摊位费、房租、管理费等费用进行减负,对早期恢复经营的商户,也可以在农副产品的采购、运输环节考虑提供补贴……
尽管目前蚂蚁金服等数字金融机构,利用移动支付解决了获客难、风控难的问题,但民营数字金融机构往往缺乏资金,在帮扶小微企业上,其资金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难以相提并论,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应该考虑对特殊群体的贷款,在政策审批和政策条件上有所倾斜,让数字金融覆盖到更多需要的用户。”黄益平认为,既要完善金融机构与个体经营户之间的渠道,又要让金融机构敢于把钱发放给个体户。
“现在国务院分配新的资金能不能到企业的手上,我觉得还是需要做一些努力,鼓励很多传统银行,尽量把这些资金直接推送到离小微企业最近的金融机构,比如让农商行成为这一波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重点。”黄益平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将资金直接送到离个体经营者最近的金融机构。
推广:猎云银企贷,专注企业债权融资服务。比银行更懂你,比你更懂银行,详情咨询微信: zhangbiner870616 ,目前仅开通京津冀地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