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熔喷布、自行车风口不断:热需求下需要冷思考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共享单车爆火的时代远去了,自行车生产商的生意却在近日“东山再起”。

5月上旬,因欧洲疫情形势渐缓,各国纷纷“解封”。但此时民众仍对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有所避忌,自行车就成了热门的代步工具。

在某跨境电商平台上,西、法、意等市场自行车销售额全线上涨,西班牙直接暴涨22倍,就连上万元的“土豪”级电动车也被抢购一空。而为应对激增的订单,中国不少自行车工厂紧急招工、24小时加班加点,订单仍排到1个月后,更有自行车厂商已经在计划扩大厂房增加生产线。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口罩机、无纺布、耳带......它们都曾因疫情的到来而备受追捧、身价突涨,但随着抗击疫情进入下半场,需求回落后的它们又逐渐降温。

眼看着自行车风口如众多“前辈”一般突然而至,那些一窝蜂涌入的玩家们,也是时候该明白在紧跟需求热潮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点必要的理性思考了。

欧洲掀起自行车购买热潮

“其实自行车大卖在封城之初就有苗头了。”旅居法国的Vickie告诉锌刻度,因封城期间的交通限制,不少人选择使用自行车出行,但过量的需求在特殊时期却难以得到满足,“当时,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实体店都买不到货。”

等到各地的封城禁令接连解除,各行业开始复苏,自行车的销售随之迎来高峰。

这几天,Vickie就在考虑是否要跟风入手一辆电动自行车,“现在政府推出了补贴政策,买自行车国家补贴33%费用,最高可以减免400€。也就是说,如果根据补贴上限买一辆1200€的电动自行车,只需要给800€就够了。”

不仅如此,法国还为购买自行车的用户提供了更贴心的后勤保障——在用户住家附近的维修点,将为其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Vickie坦言,她就是在补贴政策和后勤服务的双重推动下,才起了买车的心。

而除了法国之外,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推出的相关政策也是不遑多让。

据悉,意大利已批准向购买自行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自行车售价60%的补贴,最高补贴限额为500欧元;英国政府也将推出每张价值50镑的自行车代金券,并推出免税购买自行车计划,通过节省费用鼓励更多人骑行上班。

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已经成为欧洲民众抢购自行车最强劲的推动力。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5月电动车类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欧洲涨幅最为显著,意大利近900%,英国750%,法国380%,西班牙也增长了280%。自行车的增长也非常明显,西班牙超过2200%,意大利接近500%,英国380%。

而受到欧洲购自行车购买潮影响,具备从零部件到整车组装的完整自行车产业链、常年出口自行车占全球市场70%的中国,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出口量亦是节节攀升。

据相关媒体报道,眼下不仅7000元左右的主流产品供不应求,售价过万的高端产品也被抢购一空。不少中国自行车工厂紧急招工,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仍然不能满足暴增的巨量需求,相关订单已经排到了1个月之后。甚至于,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行车厂商已经在计划着要扩大厂房、增加生产线。

“欧美市场销量三四月开始增长了20%,第一批货一周就售空,第二批还没到就预定完,第三批货量已追加200%。”国内某外贸厂家负责人如此表示。

疯狂涌入的中国卖家

在自行车这样的风口下,是自行车生产商及相关产业链的集体狂欢。

“原本备在海外仓的货,一周就卖空了。第二批还在路上就被订完,第三批我们又多备了3、4倍的货。”电动滑板车品牌Janobike创始人李小龙透露,从3月份复工以来,其所在品牌的销售额持续增长,月环比增幅高达30%-40%。

这不是个例。电动车品牌Sheng Milo5月份在速卖通上的订单,环比4月也翻了一倍左右。该公司的运营负责人何冲表示:“工人每天加班到12点,订单仍然排到了一个月之后。”自行车品牌SAVA的速卖通负责人郭振鹤更是放话,“4月以来订单环比增长30%以上,产能吃紧,原本下单后3天之内就能发货,现在至少要等一周。”

更关键的是,超量的订单不仅让不少现有自行车品牌商获益,还导致中国自行车市场迎来了大量的新面孔。

相关工商登记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5月,我国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达5万余家,同比增长41.08%。其中3月相关企业增速为135.36%,是今年年至今我国自行车相关企业增速最高的月份;4月相关企业新增数量达1.5万家,是今年至今相关企业新增数量最多的月份。

与此同时,这样的消费热潮对跨境电商平台及自行车、电动车相关产业链而言,也是极大的提振与刺激。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运动品类负责人李凯直言,不少海外线下门店受疫情影响关门停业,让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在线上购物,“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物流通畅,速卖通紧急扩容了西班牙海外仓,来保证法国、比利时、波兰等国的海外仓服务‘不断线’。”

另一边,电动自行车销售的火爆,也为其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据悉,不光动力电池巨头CATL、数码锂电池霸主ATL及比亚迪这三大动力玩家闻风而动,开始争夺自行车用锂电池市场份额,那些曾在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折戟的一大批圆柱电池企业也纷纷加入战局。

跟风玩家需要理性思考

不难发现,来自欧洲的消费狂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席卷整个中国自行车市场。而这样因需求爆发而带动行业发展的场景,在疫情期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贯穿整个抗疫时光的口罩。

在抗疫期间,口罩的全民需求让其身价倍涨的同时,也带动了口罩机、熔喷布、耳带等疫情防控相关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其中,最明显就是从20万元/台、一路涨至50万~100多万元/台的口罩机,以及从10万元/吨一路涨至75万元/吨的熔喷布。

但随国内疫情形势的逆转,口罩产销步入正常化,口罩机、熔喷布的需求回落,其价格也开始大幅跳水。

最新数据显示,80级以下熔喷布价格已经降回每吨几千元,且即使如此也很难收获订单,而裕达、拓斯达等口罩机大品牌虽然维持在50万元/台,其他品牌已率先一步回归到20万/台的正常价格。

“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一语道破口罩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大起大落。而相较于有多次购买需求的口罩,自行车对大多家庭来说更倾向于只是短期内的一次性消费行为。换句话说,目前爆发的购买需求,有很大可能如口罩一样只能惠及最初入局的那一批人。

于那些自身非专业的跟风者而言,若是因看中现期利益而匆忙进场,在名气、技术积累等核心竞争力方面,都不及底蕴更加深厚的Janobike、SAVA等专业选手,就算能捞到第一桶金也难以长久,稍微后进一点的跟风者还有极大可能直接被洗牌出局。

对那些因短期需求生出扩充产业链的品牌商来说,等到疫情形势彻底逆转,自行车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到时拼的就不再是数量了,而是质量、价格、技术等多角度综合性的比拼。

某种程度上,当面对此类消费风潮时,跟风已经成为入局玩家的本能选择,但在本能之外,它们更应该做的,是要保持一些必要的理性思考。或许,只有这样才是它们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安稳度过,一个更好的生存之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