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风口下的北京便利店battle
8月28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运营全国首家天猫小店,京东宣布在未来5年,要在全国开设100万家京东便利店,电商巨头纷纷在线上抢占市场,足以说明总体来讲,便利店市场空间巨大。
十年前,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便利店干净明亮的环境,明码标价和良好服务体验。在一线城市,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上班族对便利店的需求正在增强,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在便利店解决一顿饭的问题,再加上随着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容易到达便利店,基于种种原因,便利店的覆盖半径越来越大。
2014年平均每2975个上海人拥有一家便利店,2015年则变为3466;北京2014年为2.07万,2015年则为7151,由此可见,北京便利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传统零售商王府井在获得了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地区7-Eleven的运营方)25%的股权后,又与便利店品牌爱便利合作,发展北京的社区便利店项目。去哪儿网的原CEO庄辰超在卸任以后,投资了便利店品牌“便利蜂“。
各家外资便利店也逐渐加快了在北京地区的布局,最为强势的为日系品牌,与上海不同的是,北京的日系便利店中7-11数量最多,为200多家。而FamilyMart于2014年正式进入北京市场,目前在北京地区有20多家分店,今年也将采取加盟形式,加速在北京地区的发展。有丰富食品品类的罗森也在北京开放加盟,目前罗森在北京设有48家分店。法国品牌家乐福旗下的便利店品牌“Easy家乐福”2014年在上海开业,也计划今年进军北京市场……各种势力纷纷入局北京便利店市场,一场策略、资本、补贴的战争俨然已经打响。
因为辐射半径的限制,便利店的选址尤为重要。7-11、罗森、全家和便利蜂等便利店大多集中分布在商业区,而家乐福、好邻居等则主要分布在社区周边。7-11店内鲜食比例较大,客单价较高,所以迎合的大多是上班族的午餐需求,往往分布在写字楼附近。
适合消费人群的产品也是便利店的优势之一。罗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研发不同的食品品类,2012年强化便当品类,2013年是甜品,2014年是烘焙,2015年新推出拉面产品,去年是串烧坊。
而有着互联网基因的便利蜂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顾客进店购物结账时,店员会主动提醒顾客下载App,该App可提供会员支付、自助购物、预定自提、配送到家等服务。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中国便利店的渗透率由32%上升至38%,在便利店渠道方面,家用清洁产品的销量增长高达11%,但在大卖场渠道却降低了4%;食品、方便面在便利店中销量增长6%,但在大卖场中的销售额却下降了近12%。
零售业态的变化迁徙其实是自然发展的过程,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工作节奏密切相关,但毫无疑问的是便利店的发展即将进入黄金期,便利店也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业态之一。
无人售货做为新零售的新模式,近期成了一个风口,无人售货将零售业态带入到更加细分的场景,如办公、公共场合等等,这种新模式更加完善了便利店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效率。国内外巨头如阿里、亚马逊纷纷试水,文中提到的日系零售品牌罗森也尝试建立无人便利店,这也侧面印证了便利店这个渠道的销售能力。
北京,作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其远远没有饱和的市场俨然已经成为各个玩家的必争之地。未来,北京的便利店市场还将上演怎样的风云,我们也将拭目以待。